高文
- 作品数:10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临床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周围神经系统损伤与细胞凋亡的互相影响
- 2014年
- 细胞凋亡在中枢神经损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神经根慢性压迫性损伤可以引起发出该神经根的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与损伤程度正相关,可能的机制:神经根的慢性压迫性损伤最终使中枢神经细胞生存信号缺失或失营养,触发细胞程序性死亡;通过对NGF与凋亡的关系的研究将认识它的治疗作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蛋白质合成阻滞剂等也显示了对抗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 高文
- 关键词:细胞凋亡周围神经损伤神经生长因子
- 非甾体抗炎药对大鼠神经根慢性压迫性损伤诱导的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 细胞凋亡在中枢神经损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有关周围神经损伤与凋亡的文献也陆续出现。本实验检测了大鼠神经根慢性损伤后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同时探讨了不同类型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对此的影响,试图结释腰椎管狭...
- 高文
- 关键词:细胞凋亡非甾体抗炎药中枢神经损伤
- 瞳孔反射在眼眶病诊治中的意义
- 何彦津朱利民高文林婷婷
- CD44v9在骨肉瘤、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中的表达
- 目的: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肿瘤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分化群第44号(CD44)作为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在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v9在骨肉瘤、骨巨细胞瘤和骨软...
- 高文
- 关键词:CD44V9骨肉瘤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免疫组织化学
- 文献传递
- 姜黄素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OCM-1血管生成拟态的抑制作用
- 目的: 1、建立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OCM-1三维培养模型,为研究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分子机制及针对VM的抗肿瘤疗法,提供有利的模型。 2、研究不同浓度的姜黄素(Cur)对OCM-1细胞株VM形成的影...
- 高文
- 关键词:姜黄素血管生成拟态磷脂酰肌醇-3激酶
- 文献传递
- 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新进展被引量:2
- 2009年
-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在白人中最常见,通常发生于单眼,其发病率增长迅速,生存率低,因此其临床研究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单纯手术摘除患眼作为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传统方法已受到挑战。针对不同患者,不同部位和大小的肿瘤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或综合治疗是一发展趋势。如保留眼球和视力的定期观察,局部切除,放射治疗,光凝治疗,生物治疗,以及多种方法的联合治疗受到重视。
- 高文何彦津
- 关键词:脉络膜黑色素瘤局部切除非手术治疗
- 非甾体抗炎药对大鼠神经根慢性压迫性损伤诱导的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检测大鼠神经根慢性损伤后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同时探讨不同类型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对此的影响,试图解释腰椎管狭窄症的一些不典型症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结扎组、吲哚美辛组和美洛昔康组各12只。在结扎组、吲哚美辛组和美洛昔康组,造成神经根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后2组术后分别喂服吲哚美辛、美洛昔康,饲养4周处死,提取标本。结果在结扎组,凋亡指数与神经损伤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r=0.858,P<0.01)。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染色(TUNEL)结果显示结扎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吲哚美辛组和美洛昔康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结扎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吲哚美辛组和美洛昔康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法显示结扎组Bax蛋白表达与各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各组bcl-2蛋白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根慢性压迫性损伤可以引起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凋亡,与损伤程度正相关;非选择性环氧化酶(COX)抑制剂吲哚美辛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美洛昔康均可抑制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但未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损伤症状。
- 高文郭宁
-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美洛昔康
- 姜黄素对脉胳膜黑色素瘤细胞OCM-1血管生成拟态的抑制作用
- 目的:
1、建立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OCM-1三维培养模型,为研究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分子机制及针对VM的抗肿瘤疗法,提供有利的模型。
2、研究不同浓度的姜黄素(Cur)对OCM-1细胞株VM形成的影...
- 高文
- 关键词:姜黄素血管生成拟态分子机制
- 文献传递
- 眼眶Ⅰ型神经纤维瘤颅眶骨异常的CT征
- 2010年
- 目的 探讨眼眶Ⅰ型神经纤维瘤(NF-1)颅眶骨异常的CT表现及机制.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7例眼眶NF-1患者中5例存在颅眶骨改变,分析该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结果 5例眼眶NF-1中3例为颅眶沟通肿瘤(其中1例伴有上睑额部肿瘤),2例为上睑、颞、额部肿瘤.全部存在不同程度的颅眶骨异常,主要表现:蝶骨大翼缺失5例,眶上裂增大5例,眶壁骨质缺失1例,蝶鞍变形1例,颞骨变形1例.另外,4例患者相应部位蛛网膜囊肿.结论 眼眶NF-1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颅眶骨异常,以蝶骨大翼缺失最为显著.其发生机制复杂,可能同时存在先天发育异常和继发性改变,有待临床研究.
- 高文朱利民何彦津林婷婷张薇孙世振
- 关键词:CT
-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术后复发一例被引量:1
- 2010年
- 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眶内肿瘤,约占眶内肿瘤的10%~23%,此肿瘤包膜完整,手术摘除较容易,预后较好,术后复发者甚为少见。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收治复发者1例,现报道如下。
- 高文朱利民何彦津宋国祥
- 关键词: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术后复发眶内肿瘤肿瘤包膜手术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