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曾伟

作品数:25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镇江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7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6篇旅游
  • 10篇旅游资源
  • 5篇生态
  • 5篇生态环境
  • 5篇旅游业
  • 4篇民俗
  • 3篇旅游资源开发
  • 3篇民俗文化
  • 2篇地域文化
  • 2篇地质旅游
  • 2篇地质旅游资源
  • 2篇养生
  • 2篇养生旅游
  • 2篇区域旅游
  • 2篇自然环境
  • 2篇乡村
  • 2篇乡村旅游
  • 2篇乡村旅游资源
  • 2篇环境保护
  • 2篇风景

机构

  • 25篇镇江高等专科...
  • 1篇镇江市人大常...

作者

  • 25篇高曾伟
  • 2篇易向阳
  • 2篇王志民
  • 1篇凌丽琴
  • 1篇陈启跃
  • 1篇高晖
  • 1篇纪东

传媒

  • 15篇镇江高专学报
  • 3篇华东船舶工业...
  • 2篇土壤
  • 2篇镇江社会科学
  • 1篇民俗研究
  • 1篇金陵职业大学...
  • 1篇全国第15届...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镇江北湖的形成与整治开发被引量:7
2005年
镇江北湖是长江形成的河成湖。目前,北湖水体污染和泥沙淤积严重,对城市防洪、旅游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分析北湖整治与开发的有利条件,从制定整体规划、建闸清淤、改善生态环境、对周围土地整体开发等方面,对北湖加快整治和综合开发已势在必行。
高曾伟
关键词: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水体污染
论镇江西津渡的发展、功能和开发价值被引量:5
2006年
西津渡是我国著名古渡之一,有世界上最早的救捞机构。它的形成发展与镇江的自然、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历史上它具有重要军港、客运渡口、义渡码头、水上救生和驿道咽喉等功能。六朝以来,在渡口逐渐形成了西津渡古街。西津渡的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高曾伟
江苏长江滩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与途径──以镇江市征润洲为例
1996年
本文以镇江市征润洲的开发利用研究为例,探讨江苏省长江滩地资源开发利用原则与途径。
高曾伟
镇江养生旅游的发展条件与类型分析
2013年
提要:养生旅游已成为国际上最具发展潜力、最环保的旅游形式之一。国内也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镇江应充分利用发展养生旅游的诸多有利条件,发展多种类型的养生旅游。促使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高曾伟
关键词:养生旅游
镇江南山地质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开发利用被引量:4
2008年
镇江南山位于宁镇山脉中段,地质资源丰富多样,具有一定的旅游价值。南山地区主要有地层剖面景观、断层景观、褶曲景观、节理景观等类型的地质旅游资源。应对南山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
高曾伟
关键词:地质旅游资源
镇江市在沿江开发中的区域优势及策略
2003年
在长江三角洲新一轮的沿江开发中,镇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应制定科学的沿江开发规划,实施扬长避短、错位发展战略,区域联动、优势互补策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速沿江产业带的建设。
高曾伟
关键词:区域经济沿江开发
论地理环境对镇江地域文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是镇江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镇江地处长江与运河十字交汇处,这一交通地理区位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经过长期的发展,镇江地域文化形成了以吴文化为主体,南北融合、东西并蓄的特点。
高曾伟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地域文化
论乡村旅游资源被引量:26
2001年
乡村旅游资源是人与自然环境长期作用而形成的统一和谐的乡村景观。它是由自然环境、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广泛性、多样性、地域性、系统性、季节性、民族性、时代性、保护性等特点。根据相对一致性原则、发生演化一致性原则和同时性原则 ,乡村旅游资源可划分为农业景观、聚落景观和民俗文化景观等类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时要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高曾伟王志民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资源自然环境民俗文化生态环境
镇江黄土岗丘地质灾害成因及其防治
1992年
作者分析了镇江下蜀黄土岗丘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从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论出发,提出了防治措施。
高曾伟
关键词:地质灾害滑坡滑塌陷落
镇江建“江河交汇处”标志性碑亭选址探讨被引量:1
2001年
镇江位于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处 ,历史上江南运河有多个入江口 ,现存谏壁口、丹徒口和小京口 ,在小京口 (京口闸 )平政桥旁建“江河交汇处”碑亭 ,可提高镇江的知名度 。
高曾伟
关键词:文物保护旅游资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