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岚萍
- 作品数:17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锦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厄贝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衰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并随机接受厄贝沙坦治疗,每组均为53例,常规治疗组,予以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常规治疗,厄贝沙坦组,在常规治疗下加用厄贝沙坦150 mg/d,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清OPN、B型利钠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心衰患者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清OPN、BNP水平及LVEDd逐渐升高,而LVEF逐渐降低(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OPN及BN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而LVEF升高,LVEDd降低(P<0.05),但厄贝沙坦组OPN、BNP水平及LVEF、LVEDd较常规治疗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OPN可反映心衰严重程度及判断患者的预后,在常规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厄贝沙坦能进一步降低血清OPN水平,改善心功能及心衰患者的预后。
- 于洪伟刘奇峰刘闺男江珊龙飞魏岚萍
- 关键词:心力衰竭骨桥蛋白厄贝沙坦心室重构
- 冠脉钙化与冠心病被引量:7
- 1996年
- 冠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病理特征,本文介绍冠脉钙化的形成机理,冠脉钙化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检测手段。
- 魏岚萍赵成英
-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钙化冠脉钙化CAC
-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62例分析
- 目的本文报告并分析我院近年来用心腔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62例快速心律失常的结果。方法 62例快速心律失常的类别分别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11例,左室特发性心动...
- 乔梁李彦刘华子王玉亭魏岚萍
- 关键词:快速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治疗
- 溶栓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 1999年
- 目的: 评价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经静脉溶栓治疗的96 例患者AMI后1 个月进行锝99 心肌扫描,计算各项心功能指标。结果:59 例再通者的EF% 、PER和PFR均明显优于37 例未通者(P均< 0.01)。左室扩张者的各类指标与LVEDd 呈负相关(r= - 0.41~- 0.80, P< 0.01)。结论:
- 李彦魏岚萍栾晓梅刘华子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左心功能
- 三七总皂苷通过调节miR-16/TXNIP通路改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究三七总皂苷(PNS)通过调节miR-16/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通路改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9c2细胞,分为空白组(常规培养)、模型组(H_(2)O_(2)处理2h)、PNS组(H_(2)O_(2)处理2 h+PNS作用)、PNS+miR-NC组(转染anti-miR-NC+H_(2)O_(2)处理2h+PNS作用)、PNS+miR-16 inhibitor组(转染miR-16 inhibitor+H_(2)O_(2)处理2 h+PNS作用)。MTT法、PI法和TUNEL法检测细胞增殖、坏死和凋亡情况。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XNIP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细胞相比,PNS组细胞增殖活性(F=28.610,P<0.001)和miR-16相对表达量增加(F=29.048,P<0.001),凋亡率和坏死率(F=84.628,67.087,P<0.05)、DCFH-DA荧光强度(F=204.478,P<0.05)和TXNIP蛋白表达量(F=17.823,P<0.05)降低;细胞培养上清中LDH、MDA含量降低(F=55.387、92.506,P<0.05),同时SOD、GSH-Px水平升高(F=71.713、39.641,P<0.05)。但是与PNS组比较,PNS+miR-16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凋亡率和坏死率、DCFH-DA荧光强度和TXNIP蛋白表达量增加;细胞培养上清中LDH、MDA含量增加,同时SOD、GSH-Px水平降低。经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确认,TXNIP mRNA是miR-16下游靶基因。结论PNS能够改善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与上调miR-16表达进而靶向抑制下游TXNIP蛋白活性有关。
- 轩楠屈春红乔梁于长禹魏岚萍
- 关键词:心肌细胞
- 老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302例行急诊PCI术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PCI后TIMI血流分级分为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造影结果及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老年急诊PCI后出现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为24.8%(75/302).两组患者的症状至PCI时间、既往糖尿病人数、术前心功能Killip分级、术前收缩压、术前TIMI血流≤1级人数、病变长度、球囊扩张次数、高血栓负荷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症状至PCI时间>6 h(OR=2.119,P=0.018)、高血栓负荷(OR=1.941,P=0.022)、术前TIMI血流≤1级(OR=1.718,P=0.009)、反复球囊扩张(OR=1.071,P=0.015)是老年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症状至PCI时间>6 h、高血栓负荷、术前TIMI血流≤1级和反复球囊扩张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
- 陈存芳魏岚萍
- 关键词:无复流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老年
- 人群重金属混合暴露与肝功能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探索单一及混合重金属暴露与肝功能的关联,为重金属暴露的健康效应提供证据,于2016—2018年在辽宁省的重金属污染区进行了横断面研究,共纳入了1 266名调查对象。收集了调查对象的血液样本和问卷信息,检测了血液样本中的铬(Cr)、镉(Cd)、钒(V)、锰(Mn)、铅(Pb)浓度用来代表调查对象的金属暴露,同时检测了血液样本中9种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与丙氨酸转氨酶之比(AST/ALT)、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ALB/GLB)、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的水平。首先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探索单一重金属暴露与肝功能标志物的关联,进一步采用加权分位数和(WQS)回归与Quantile g-computation模型分析重金属混合暴露与肝功能标志物的关联并计算每种金属的贡献占比。研究发现,重金属Cr、Cd、V、Mn、Pb单一及混合暴露均与AST/ALT、GLB、TBIL、DBIL存在正向关联,而与ALB、ALB/GLB、TP存在负向关联(P<0.05)。其中,V在混合重金属暴露对AST/ALT、GLB、TBIL的总体效应中贡献占比最大,Cr在混合重金属暴露对ALB/GLB、DBIL的总体效应中贡献占比最大,而Mn和Cd分别在混合重金属暴露对ALB、TP的总体效应中有最大的贡献占比。单一及混合重金属暴露均与肝功能标志物存在关联,可能导致肝功能损伤,其中V在正向关联中贡献最大,而Cr、Cd在负向关联中贡献最大。
- 赵拴政殷国桓赵梅朵李昂吴景涛柳晓琳魏岚萍徐晶许群
- 关键词:重金属肝功能流行病学
- 锦州六价铬污染区居民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及尿铬的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长期六价铬接触对居民的外周血红细胞(RBC)参数及尿铬的影响。方法以锦州某有50年六价铬污染历史的铁合金厂为中心,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附近村庄的135名居民进行健康调查,并采集其空腹外周静脉血和晨尿用于检测、分析。结果对不同外周血红细胞参数与居民尿铬水平进行稳健回归分析,调整性别、年龄、BMI,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后,随着尿铬浓度增加,RBC数量下降(β=-0.09,P<0.01),而MCH(β=1.71,P<0.01)、MCV(β=0.29,P<0.05)上升。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MCV在不同性别间及≤60岁的人群中与尿铬水平存在关联(P<0.05)。RBC在女性中与尿铬水平有关联(P<0.05),而MCHC在男性中有关联(P<0.05)。结论长期暴露于六价铬污染对当地居民的外周血红细胞参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BC随尿铬浓度升高而减少,而MCH与MCV水平呈现随尿铬升高而增大的现象。
- 陈洁瑛魏岚萍柳晓琳程晓萍许群
- 关键词:六价铬污染环境暴露红细胞
-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比较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对冠心病预测的准确性,探讨AIP检测用于预测冠心病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且疑诊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316例,其中男196例,女120例,年龄为60.60±9.83岁,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218)和非冠心病组(n=98),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AIP与PWV对冠心病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组患者AIP和PWV均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IP和PWV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且二者呈正相关(r=0.830,P<0.01);在AIP和PWV预测冠心病能力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中,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95%CI为0.683~0.802,P<0.01)及0.721(95%CI为0.642~0.784,P<0.01);当AIP取0.161及PWV取1362 cm/s最佳临界值时,二者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无差别(P>0.05)。结论 AIP可用于冠心病的预测,尤其是当AIP水平超过0.161时诊断冠心病的可能性大。
- 于洪伟刘奇峰魏岚萍
- 关键词: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冠心病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HIF-1α与Survivin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生存素(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及EPO治疗组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急性心梗模型。模型建立4周后,利用心脏超声评价心功能,原位末端凋亡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梗区域心肌HIF-1α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急性心肌梗死组大鼠相比,EPO治疗组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缩小(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大鼠比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升高,心肌HIF-1α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Survivin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而EPO治疗组大鼠比急性心肌梗死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降低,心肌HIF-1α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Survivin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降低HIF-1α蛋白表达与上调Survivin蛋白表达可能是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 纪宇宏解玲魏岚萍杨军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