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东
- 作品数:15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莞市长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末节断指再植术治疗末节断指疗效及对再植成活率、血管危象的影响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分析末节断指采用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末节断指再植术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危象、再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8年4月诊治的88例末节断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末节断指再植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97.7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与动脉危象发生率分别为4.55%、6.82%、再植成活率为97.73%,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点辨别觉(4.5±0.35)mm、指甲长度(15.74±2.65)mm、远端指间关节活动度62.35°±4.17°,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末节断指再植术对末节断指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升断指成活率,减少出现血管危象的概率,断指恢复状况良好.
- 余志洪胡军丘锦泉罗俊曾昊谌文君黄德东
- 关键词:末节断指再植术血管危象疗效
- 改良尺侧上副动脉臂内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尺侧上副动脉臂内侧游离皮瓣逆行切取及解决静脉回流的实用方法,观察该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6例患者皮肤缺损最大面积12 cm×8 cm、最小面积4 cm×3 cm,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腱、关节或骨质外露。手术方法:在上臂内侧中段沿尺神经投影设计皮瓣,并沿尺神经走行逆行切取皮瓣,切取游离皮瓣大小4 cm×3 cm^14 cm×9 cm,术中除常规吻合动静脉、皮静脉外,尺侧上副动脉远端不结扎与受区静脉吻合(改良);皮瓣内臂内的侧皮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使皮瓣具有感觉功能。结果本组6例,随访3~12个月,效果满意,皮瓣外观好、不臃肿、无毛发,色泽与受区肤色相近,质地柔软、细腻、弹性好,皮瓣痛、温、触觉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觉小于6 mm。手部伸屈、握持功能良好。结论沿尺神经逆行切取皮瓣,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易行,尺侧上副动脉远端与受区静脉吻合,明显改善皮瓣静脉回流,对缓解皮瓣肿胀起到明显效果,增加成活率。术后皮瓣质量良好,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较理想的皮瓣之一。
- 胡军黄德东黎燕林琅山余志洪
- 关键词:尺侧上副动脉外科皮瓣动静脉吻合
- 微创切口手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效果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手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 例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患者接受切开手术治疗,将其设定为对照组,20例患者接受微创切口手术治疗,将其设定为观察组.比较2组手术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VAS评分和术后4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感染、愈合不良和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切口手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黄德东胡军曾昊罗俊
- 关键词: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疗效
- 断肢再植失败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析断肢再植失败的原因,研究手术失败的防治措施,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方法选取该院手足外科2008年‐2016年825例断肢再植患者中再植失败患者31例,主要通过分析再植失败患者的伤情、断肢离体时间、再植手术术式、断肢术后康复情况及使用药物等,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其中22例患者由于伤情较严重导致再植失败(70.97%),8例患者由于断肢离体时间太长肢体缺血坏死(25.81%),3例患者为术式选择不当(9.68%),2例患者为药物使用不当(6.45%),4例患者为康复锻炼不及时(12.90%),8例患者治疗中出现严重感染影响再植(25.81%),6例患者为糖尿病患者影响再植(19.35%)。结论断肢再植手术要掌握手术适应证,根据患者断肢的伤情,严格把握手术时机,手术过程中进行早期通血及导管灌注可以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能够提高再植肢体的成活率;早期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肢体再植成活及肢体功能的早日康复。
- 罗俊胡军刘杰谌文君曾昊黄德东
- 关键词:断肢再植成活率
- 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对再植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分析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对血管危象发生率与再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60例断指再植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治疗,研究组接受术后改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再植成活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静脉危象发生率3.33%、动脉危象发生率6.67%,少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度(2.72±0.81)分、舒适度(82.46±1.97)分、住院时间(8.43±0.92)d,优于对照组(均P< 0.05);研究组社会功能(76.53±7.56)分、情绪功能(75.47±6.73)分、物质生活(74.83±6.72)分、躯体功能(73.62±6.61)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再植成活率,减少发生血管危象的概率,缩短住院时长,提升舒适度及生活质量.
- 余志洪胡军丘锦泉罗俊曾昊谌文君黄德东
- 关键词:断指再植术再植成活率血管危象
- 空心螺钉与微型钢板治疗Lisfranc损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对Lisfranc损伤,采用空心螺钉与微型钢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Lisfranc韧带损伤患者14例。其中采用Herbert螺钉治疗6例(对照组),行微型跨关节钢板治疗8例(观察组)。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即刻、术后1、2、3、6、12个月VAS评分;使用关节功能评分(AOFAS)量表比较两组术后3、6、12个月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术前与术后即刻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但自术后1个月开始,两组VAS评分差异明显,对照组评分较观察组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但术后第6个月后,两组间VAS评分无明显差异。与术前相比,两组AOFAS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但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跨关节微型钢板治疗Lisfranc损伤,较空心螺钉更有利于足功能的恢复,因此,在临床中推荐采用微型钢板进行治疗。
- 胡军丘锦泉黄德东麦锦泉
- 关键词:LISFRANC损伤空心螺钉内固定微型钢板内固定
-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83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诊断为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闭合单侧骨折,然后实施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随访至少半年,记录并观察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掌倾角和尺偏角变化;观察并记录半年内感染、神经损伤、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6个月对患者腕关节进行评分,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术后掌倾角明显低于术前,而尺偏角明显高于术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83例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中显效43例,有效24例,一般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72%。83例患者随访半年至2年,1例术后1周住院期间发生金色葡萄球菌感染,发生后2周内感染治愈;无神经损伤,无骨折畸形愈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20%。结论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术后总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 黄德东胡军罗俊余志洪
- 关键词: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 吻合神经的尺动脉腕背支降支逆行岛状皮状皮瓣在小指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 刘杰潘聪云胡军陈志刚黄德东谌文君曾昊
- 掌背动脉皮支皮瓣串联筋膜蒂皮瓣修复环指皮肤缺损一例被引量:5
- 2009年
- 患者男,21岁。2008年5月1日,因高温机器压砸伤致左环指疼痛、流血、离断约30min入院。急诊行左环指清创,多段离断指短缩再植术。术后5d逐渐出现环指中节指背皮肤及末节再植指体坏死;术后2周见中节指背约3.5cm×2.0cm皮肤缺损,部分伸肌腱外露,末节指端约2.0cm×1.5cm皮肤缺损,指骨残端外露、部分坏死。诊断:左环指热压多段离断伤术后中、末节部分皮肤坏死。
- 刘杰胡军陈志刚黄德东林琅山
- 关键词:指皮肤缺损皮瓣修复皮支皮瓣掌背动脉筋膜蒂部分坏死
- 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在复杂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对于复杂性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创伤外科治疗的复杂性创面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15 kpa-20 kpa组、20 kpa-25 kpa组、25 kpa-30kpa组、30kpa-35kpa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清创、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支持等,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5 kpa-20 kpa、20 kpa-25 kpa、25 kpa-30 kpa、30 kpa-35 kpa负压吸引。观察各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及给药后第10天、16天、20天创面愈合率。结果实验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负压吸引能够明显促进复杂性创面的愈合,而与采用的不同负压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 余志洪胡军丘锦泉罗俊曾昊谌文君黄德东
- 关键词:负压吸引愈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