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榕翀

作品数:122 被引量:609H指数:14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4篇心肌
  • 41篇动脉
  • 39篇冠状
  • 38篇冠状动脉
  • 34篇梗死
  • 31篇心肌梗死
  • 29篇细胞
  • 23篇骨髓
  • 22篇血管
  • 21篇心脏
  • 16篇核细胞
  • 15篇慢性
  • 14篇细胞移植
  • 13篇心病
  • 13篇显像
  • 13篇冠心病
  • 11篇缺血
  • 11篇急性心肌梗死
  • 10篇心脏病
  • 10篇细胞移植治疗

机构

  • 62篇大连医科大学...
  • 54篇复旦大学
  • 8篇大连医科大学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上海市长宁区...
  • 4篇大连市第三人...
  • 3篇邯郸市中心医...
  • 3篇河北省胸科医...
  • 2篇武警河南总队...
  • 2篇延边第二人民...
  • 2篇峰峰矿务局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 1篇邯郸市峰峰矿...

作者

  • 118篇黄榕翀
  • 48篇葛均波
  • 31篇邹云增
  • 26篇姚康
  • 26篇周旭晨
  • 21篇孙爱军
  • 21篇钱菊英
  • 17篇朱皓
  • 16篇葛雷
  • 12篇章轶琦
  • 12篇牛玉宏
  • 12篇张少衡
  • 11篇李延林
  • 11篇施鸿毓
  • 10篇张妍
  • 10篇张峰
  • 8篇徐世坤
  • 8篇梁滨
  • 8篇宋现涛
  • 7篇张波

传媒

  • 19篇中华心血管病...
  • 11篇上海医学
  • 9篇大连医科大学...
  • 8篇中国循环杂志
  • 6篇中国介入心脏...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中华医学会心...
  • 3篇中华医学信息...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9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12篇2009
  • 13篇2008
  • 19篇2007
  • 17篇2006
  • 9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9
1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现状初步调查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初步调查我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的现状。方法在2008中国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俱乐部(CTOCC)活动进行的同时,对全国45位介入治疗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发出调查问卷45份,收回43份(95.6%)。CTO介入治疗时术者通常使用硬导引钢丝(48.8%)或亲水多聚物涂层导引钢丝(44.2%),仅7.0%的术者使用软导引钢丝尝试开通闭塞病变。在硬导引钢丝系列中术者最常使用Miracle系列导引钢丝(34.5%),在亲水涂层多聚物涂层导引钢丝中术者最常使用Pilot系列导引钢丝(33.3%)。当第1根导引钢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后,术者最常使用的技术为平行导引钢丝技术(71.4%),此时最常使用的导引钢丝为Miracle(46.0%)和Conquest系列导引钢丝(28.6%)。CTO介入治疗中血管内超声(IVUS)的使用率较低,93.1%的术者在CTO介入治疗中IVUS的使用率<5%。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比例较低,67.4%的术者其冠状动脉CT检查的使用率<5%。在逆行导引钢丝技术的应用中,仅1个介入中心(2.2%)的手术量>20例。绝大部分术者(83.7%)的手术成功率<80%。结论与国外CTO介入治疗水平较高的中心相比,国内术者的CTO介入治疗技术仍待进一步提高。为准确了解当前国内CTO的治疗现状,大规模的回顾性分析非常必要。
葛雷马健英秦晴陆浩姚康黄榕翀黄浙勇张峰刘学波王灏钱菊英葛均波
关键词: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介入治疗调查问卷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方法入选184例AMI患者,分为细胞移植组92例和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在介入治疗同时,经微导管于梗死相关动脉内支架远端注入自体BM-MNCs悬液或等量的肝素生理盐水(对照组)。记录骨髓收集及分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迷走反射(如面色苍白、晕厥、恶心、低血压甚至休克)、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加重等,细胞悬液输注中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低血压、栓塞等不良反应。监测术后1周内体温、心率、血压、心肌酶谱变化,并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点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心肌酶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定期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计划随访2年,记录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以及肿瘤等发生情况。结果在骨髓收集和分离过程中患者未出现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加重等并发症,迷走反射相关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4.5±8.1)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1周)4.3%比5.7%(P>0.05);术后3个月为3.5%比2.4%(P>0.05);术后6个月至30个月为11.7%比14.3%(P>0.05)。未发现与移植相关的恶性心律失常、感染、心肌缺血加重、支架内再狭窄增加等。随访期间未发生死亡、新发肿瘤、栓塞等事件。同时,与对照组相比,BM-MNCs移植可以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BM-MNCs移植治疗AMI安全可行,且能改善心功能。
姚康黄榕翀葛雷钱菊英李延林徐世坤张峰章轶琦牛玉宏史剑慧张少衡樊冰王齐冰孙爱军邹云增葛均波
关键词:干细胞心肌梗塞
猪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位点和左室功能的线性回归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猪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百分位点和心梗体积、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以期指导研究者能够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心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LAD结扎百分位点。方法:将47只小型猪开胸结扎心脏LAD中远段约30%~75%的不同百分位点,分别于术前、术后1h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d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4周处死测量前降支结扎位点和梗死体积,最后用简单直线回归模型分析LAD结扎百分位点和心梗体积、左室射血分数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结果:47例动物手术过程中死亡8只,剩余39只存活动物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LAD中远段结扎部位处完全闭塞,表明手术成功。LAD结扎百分位点和术后1h LVEF、术后1h LVEF下降值、梗死心肌体积均明显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0.78和0.90,P均〈0.001),其回归方程分别为:术后LVEF(%)=65.88-0.55x结扎百分位点;术后LVEF下降值(%)=0.12+0.59x结扎百分位点;心肌梗死体积(%)=0.53x结扎百分位点-5.43。结论:猪LAD结扎百分位点和术后左室功能、梗死心肌体积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根据实验目的和对心功能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扎百分位点。
黄浙勇葛均波张少衡孙爱军黄榕翀崔洁姚瑞明王灏沈安钱菊英邹云增
关键词:冠状血管心肌梗死
青年男性心肌梗死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比较青年、老年男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健康男性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青年男性(18 ~4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老年(65 ~ 85岁)男性急性心肌梗死30例,发病24h内抽取静脉血2 ml.体检证实健康青年男性(30~45岁)30例为健康对照组,空腹抽取静脉血2ml.取400μl血加入红细胞裂解液溶血后,加入VEGF、CD34、CD133抗体标记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 青年男性AMI组、老年男性AMI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EPCs数量分别为(0.58±0.83)%、(0.04±0.03)%和(0.02±0.0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MI患者EPCs数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青年男性AMI组EPCs数量高于老年AMI组(P<0.01).结论 青年男性患者AMI后24 h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较老年AMI患者显著增加.
史晓利赵艳辉黄榕翀
体外冠状动脉痉挛微环境模型的构建
2015年
目的通过体外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构建冠状动脉痉挛微环境,为冠状动脉痉挛在内皮细胞水平的研究提供新方法。方法培养HUVECs,采用分别用不同浓度(0、25、50、75、100μg/m L)脂多糖(LPS)体外诱导HUVECs损伤,建立细胞损伤模型,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率。采用乙酰胆碱(Ach)刺激细胞构建冠脉痉挛微环境模型,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水平([Ca^(2+)]i)的变化评价模型的模拟。结果 LPS作用24小时诱导内皮损伤呈剂量依赖性,LPS浓度在75μg/m L时HUVECs与其他浓度相比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并且SOD抑制率下降,间接反映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构建成功。Ach刺激未受损伤的HUVECs,[Ca^(2+)]i明显增加,而Ach刺激LPS损伤的HUVECs,[Ca^(2+)]i水平变化不显著,说明冠脉痉挛微环境模拟成功。结论 Ach刺激未受损伤细胞时,细胞内钙离子明显增加,而Ach刺激受损伤的细胞时,细胞内钙离子变化不明显。本模型为冠脉痉挛在内皮细胞水平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曹星梅宋现涛黄榕翀陈亚磊栗佳男
关键词:脂多糖乙酰胆碱冠状动脉痉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应重视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评价
2012年
自2001年干细胞移植首次用于冠心病临床治疗至今已10余年,包括中国、美国和欧洲的许多科研小组针对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能机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1-2]。
黄榕翀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安全性评价冠心病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审慎对待被引量:3
2007年
近年来,随着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报道,研究者们对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有着完全不同的结论。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吗?目前已有许多临床及动物实验表明,干细胞心肌移植后能明显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心功能,基础研究证实移植的干细胞能产生新生心肌,且新生心肌形态学上与心肌细胞相似;免疫组化发现新细胞表达了心肌特异性标记物。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这些临床试验均为小样本、非随机、开放性研究,虽然疗效显著,但不能排除安慰剂效应,多数试验缺乏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近年较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其疗效并不如以往那么理想,尤其是200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显示,某些细胞如骨髓祖细胞或骨髓单个核细胞并不能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在此问题上,来自正方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中心王建安教授和反方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葛均波教授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了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安全性和疗效,现刊登两位专家报道的热点内容。
黄榕翀葛均波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细胞移植缺血性心脏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现状被引量:10
2007年
冠心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尽管随着药物治疗、介入技术和外科水平的提高,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有所下降,然而成功接受再血管化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中,仍有超过30%的患者发生远期左室重构,引发心力衰竭。因此,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防治仍然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自2001年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心肌梗死以来,包括BOOST(2004,2006)、TOPCARE—AMI(2002,2004、
黄榕翀葛均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心肌梗死患者再血管化治疗干细胞移植
双核素单光子断层显像评价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变化
2007年
目的利用双核素[^(201)铊(Tl)及^(18)F-脱氧葡萄糖(FDG)]单光子断层显像(SPECT)方法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存活心肌的影响。方法 40例首次 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完成 PCI 术后,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20)和对照组(n=20),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同时,经微导管于梗死相关动脉内支架远端注入自体BM-MNC 悬液或等量的肝素生理盐水。研究终点为 PCI 术后6个月时双核素(^(201)Tl 及^(18)F-FDG)SPECT 测定存活心肌的变化。结果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提高,但移植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幅度更显著[(7.6±2.8)%比(3.0±2.8)%,P<0.001]。^(201)Tl-SPECT 显示移植组患者左心室心肌灌注明显改善,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减少(6.7±3.0)%,同时^(18)F-FDG-SPECT结果显示梗死边缘区心肌灌注-代谢不匹配面积明显增加,提示存活心肌明显增加。结论自体 BM-MNC 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边缘区心肌灌注,增加局部存活心肌,提高左心室功能。
黄榕翀姚康钱菊英牛玉宏葛雷陈曙光石洪成章轶琦孙爱军王克强邹云增葛均波
关键词:骨髓祖代细胞存活心肌
双核素心肌显像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存活心肌
2007年
置目的利用双核素(201T1及18F-FDG)SPECT方法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存活心肌的影响。方法40例首次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将其随机均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同时,经微导管于梗死相关动脉内支架远端注入自体BM-MNC悬液或等量的肝素+0.9%氯化钠溶液。研究终点为PCI术后6个月时双核素(201T1及18F-FDG)SPECT测定存活心肌的变化。结果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显著提高,但移植组患者的改善幅度(△LVEF)更大[(7.6±2.8)%比(3.0±2.8)%,P<0.01]。20T1-SPECT显示移植组患者左心室心肌灌注明显改善,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减少(6.7±3.0)%,同时18F-FDG-SPECT显示梗死边缘区心肌灌注-代谢不匹配面积明显增加,提示存活心肌明显增加。结论自体BM-MNC移植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边缘区心肌灌注,增加局部存活心肌,提高左室功能。
黄榕翀姚康葛均波邹云增钱菊英葛雷牛玉宏章轶绮孙爱军
关键词:存活心肌心肌显像梗死相关动脉灌注缺损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