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海鹏

作品数:71 被引量:223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结石
  • 17篇尿道
  • 14篇前列腺
  • 11篇碎石
  • 10篇电切
  • 9篇尿道狭窄
  • 9篇取石
  • 9篇取石术
  • 7篇电切术
  • 7篇血管
  • 7篇增生
  • 7篇碎石术
  • 7篇前列腺增生
  • 7篇钬激光
  • 6篇肾癌
  • 6篇输尿管
  • 6篇双极等离子
  • 5篇增生症
  • 5篇肾结石
  • 5篇双极电切

机构

  • 67篇江西省人民医...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南昌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71篇黄海鹏
  • 36篇孟栋良
  • 34篇王金根
  • 29篇朱心燊
  • 28篇黎源
  • 26篇何洁卿
  • 25篇曾涛
  • 19篇林伟
  • 15篇熊焕腾
  • 15篇黄跃胜
  • 9篇李新长
  • 8篇黄辉
  • 8篇朱遵伟
  • 7篇包佑根
  • 7篇贾灵华
  • 6篇毛允义
  • 5篇梅伟
  • 5篇曾进
  • 3篇李晓东
  • 3篇周杰

传媒

  • 12篇江西医药
  • 6篇临床泌尿外科...
  • 5篇中华泌尿外科...
  • 5篇实用临床医学...
  • 4篇赣南医学院学...
  • 3篇中国男科学杂...
  • 3篇临床合理用药...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医学新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国外医学(泌...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中国性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9篇2005
  • 3篇2004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极等离子尿道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附62例报告)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等离子体尿道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柱状电极汽化治疗尿道狭窄62例。均为男性,年龄17-77岁。病程6个月-45年,狭窄长度0.2-3 cm,术前在尿道镜下将导丝经尿道狭窄段置入膀胱,沿导丝行放射状多点切开入膀胱。结果本组62例中3例改行耻骨上膀胱切开联合腔内切开。2例出现尿外渗,行阴囊切开引流。其余均腔内手术1次成功。尿道可顺利置入F18-22导尿管。置管2-4周,拔尿管后均排尿通畅,定期行尿道扩张并随访。结论双极等离子尿道内切开是治疗尿道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黄海鹏孟栋良林伟黎源王金根何洁卿朱心燊
关键词:尿道狭窄等离子体双极电切
终末期肾病合并肾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被引量:3
2021年
终末期肾病(ESRD)合并肾恶性肿瘤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甚少。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16例ESRD合并肾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无症状,均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病理示透明细胞癌11例,乳头状细胞癌2例,肾肉瘤样癌、肾盂尿路上皮癌和肾肉瘤各1例。绝大多数肾细胞癌为低分期、低分级,平均随访43.7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肾肉瘤样癌、肾盂癌和肾肉瘤患者,存活2~20个月,预后差。
周杰陈捷范思斯黄海鹏王金根
关键词:肾肿瘤恶性终末期肾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吡柔比星序贯联合卡介苗(BCG)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联合卡介苗(BCG)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8例行开放性手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病人,定期应用吡柔比星30mg+5%葡萄糖溶液40ml,膀胱内灌注化疗,每次膀胱内保留0.5h~1h,隔周1次,共4次。序联用BCG75mg+生理盐水40ml行膀胱灌注,膀胱内保留1h,隔周1次,共4次。此后用吡柔比星30㎎+5%葡萄糖溶液40ml,每月1次,连续2年。并每隔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一次;2年以上每隔6个月检查1次。所有发现的可见病变均进行活检。结果68例术后患者随访18~48个月,平均28个月,8例复发,21例灌注后出现短时间轻度膀胱刺激症状,2例出现较严重膀胱刺激症状,未见其它毒副反应。结论吡柔比星联合卡介苗(BCG)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病人耐受性好,副作用小。
黄辉黄海鹏林伟孟栋良何洁卿
关键词:吡柔比星卡介苗膀胱癌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价值,以提高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80例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入组患者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分别为(25.5±4.3)、(4.5±1.3)分,而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分别为(11.8±1.3)、(1.8±0.4)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疗效可靠,风险性低,值得应用和推广。
黄跃胜黄海鹏朱心燊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疗效
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抑制ACHN肾癌生长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用ACHN肾癌细胞株建立肾癌动物模型 ,观察血管生成抑制剂TNP 4 70的抗肿瘤生长和转移效应。方法 将ACHN肾癌细胞株 2 0× 10 6/ 0 2ml接种于BALB/c裸鼠背部皮下 ,将 16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 ,自第 3天起分别给予溶剂 (3%无水乙醇 +97%生理盐水 ) 0 2ml和TNP 4 70 (4 0mg/kg) ,隔日给药。第 31天断颈处死小鼠 ,测定两组皮下瘤重、体积、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及肺转移率。 结果 两组皮下瘤重分别为 (6 30 15± 12 3 6 5 )mg和 (2 70 0 0± 6 2 35 )mg (P <0 0 1) ,皮下瘤体积分别为 (316 16± 6 0 2 8)mm3 和(12 6 5 0± 4 5 12 )mm3 (P <0 0 1)。MVD计数 (4 0 0倍视野 )分别为 12 0 0± 3 78和 5 6 5± 2 31(P <0 0 1)。两组肺转移率分别为 6 2 5 %和 0 % (P <0 0 5 )。结论 血管生成抑制剂TNP 4 70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瘤效应。
黄海鹏曾进梅伟
关键词: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ACHN肾癌癌生长
前列腺癌侵犯精囊并广泛骨转移、睾丸转移1例报告被引量:3
2015年
前列腺癌为老年男性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很多恶性肿瘤都可转移到睾丸,其中最常见的为前列腺癌(35%)[1].我们报道1例前列腺癌侵犯精囊并广泛骨转移、睾丸转移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熊焕腾黄海鹏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肿瘤转移
双极等离子尿道内切开及尿道瘢痕电切除术治疗尿道狭窄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双极等离子尿道内切开及尿道瘢痕电切除术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双极等离子尿道内切开及尿道瘢痕电切除术治疗尿道狭窄患者42例。结果 42例患者中39例一次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2.9%;3例按预期拔除导尿管后排尿困难,插入导尿管失败,行膀胱造瘘3个月后改行开放手术。均无大出血、尿外渗、假道、尿失禁及直肠穿孔等并发症。42例术后随访3~18个月,均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Qmax)16~25 mL.s-1。结论双极等离子尿道内切开及尿道瘢痕电切除术治疗尿道狭窄能迅速、准确切开,切除狭窄瘢痕,具有低温切割、出血少、术后尿道再狭窄机会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曾涛孟栋良王金根黎源黄海鹏包佑根
关键词:尿道狭窄尿道内切开
人ACHN肾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用ACHN肾癌细胞株,建立人肾癌裸小鼠异位移植模型。方法 将ACHN人肾癌细胞株2. 0×10 /0. 2ml接种于裸小鼠背部皮下,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肺转移率及移植瘤病理形态,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结果 异位移植成功率为 75%,肺转移率 58. 3%,肿瘤细胞增殖指数(PI)为 54. 84±11. 39,凋亡指数(AI)为 1. 75±0. 83,AI/PI与肿瘤体积呈负相关 (r=-0. 8332,P<0. 05)。皮下瘤病理形态与肾腺癌相似。结论 人ACHN肾癌裸鼠异位移植瘤模型可作为肾癌及其转移的研究工具。
黄海鹏曾进李晓东梅伟
关键词:肾癌裸鼠动物实验异位移植
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对ACHN肾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TNP 470抑制ACHN肾癌生长和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TNP 470 (4 0mg·kg-10 .2ml-1)皮下注射治疗ACHN肾癌荷瘤裸鼠 ,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3 1d后处死裸鼠 ,测定肿瘤体积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TUNEL) ,观察TNP 470对肺转移、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肿瘤细胞增殖指数 (PI)和凋亡指数 (AI)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生长明显减慢 [重量 (2 70 .0 0± 62 .3 5 )mgvs (63 0 .0 0± 12 3 .65 )mg ;体积 (12 6.5 4±45 .12 )mm3 vs (3 16.16± 60 .2 8)mm3 ,P <0 .0 1] ,MVD明显减少 (5 .65± 2 .3 1vs 12 .0 0± 3 .78,P <0 .0 1) ,AI明显增加 (5 .0 8± 1.87vs 1.75± 0 .83 ,P <0 .0 1)。MVD与AI呈负相关 ,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r =-0 .860 7,P <0 .0 1;r =0 .714 4,P <0 .0 1。AI与肿瘤体积呈负相关 (r =-0 .85 40 ,P <0 .0 5 )。结论 TNP 470对ACHN肾癌有显著的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使之缺血缺氧 。
曾进梅伟黄海鹏李晓东孔鹏叶章群
关键词:肾癌血管生成脱噬作用
双源CT尿路冠状位成像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尿路冠状位成像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方法 138例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行肾脏、盆腔双源CT平扫,并行冠状位成像,确定肾穿刺方向及深度,术中在B超引导下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 138例双肾CT平扫结合冠状位成像可以清楚显示肾结石在肾盂肾盏系统中的准确位置、肾盂形态、肾盏结构,足够提供最优的穿刺途径。而行冠状位成像可以证实输尿管上段结石及其与肾盂的角度关系。结石诊断率为100%,138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取净率为100%,结石总取净率为94%。结论双源CT尿路冠状位成像检查安全、快速,不需使用造影剂及三维重建,减少了放射剂量,同时可以提高结石检出率,能够提供精确的穿刺径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
黄海鹏邹建生李文朱心燊黄跃胜王金根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经皮肾镜取石术肾结石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