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生长型
  • 2篇面部
  • 2篇面部生长型
  • 1篇代偿
  • 1篇少年
  • 1篇青少年
  • 1篇咀嚼
  • 1篇咀嚼肌
  • 1篇激素
  • 1篇嚼肌
  • 1篇浮动正常值
  • 1篇雌激素
  • 1篇雌激素作用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3篇周蕾
  • 3篇周力
  • 3篇黎佶
  • 2篇王艳民
  • 2篇吴浩
  • 1篇鲍泓

传媒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第十次全国口...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雌激素作用下大鼠咀嚼肌MHCmRNA影响的研究
目的:建立咀嚼肌成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通过不同层次受体阻断研究雌激素作用下咀嚼肌成肌细胞肌球蛋白重链mRNA的变化情况,从而探讨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雌激素对咀嚼肌改建的调控.材料与方法:选取5-7...
周蕾周力王艳民黎佶鲍泓
青少年正常及安氏Ⅱ类1分类错不同生长型的颌骨旋转类型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正常及安氏Ⅱ类1分类错不同生长型的上下颌骨旋转类型及特征。方法选取青少年正常头影侧位片158张及安氏Ⅱ类1分类错头影侧位片246张,利用线性回归法分析正常不同生长型的面高指数(FHI)与腭平面、平面及下颌平面倾斜度的相关性,建立浮动正常值表,分析正常及安氏Ⅱ类1分类错不同生长型的上下颌骨的旋转类型。结果除传统的下旋型、上旋型、离散型和聚合型4种颌骨旋转类型外,还发现有其他类型,其特点为腭平面和下颌平面中有一个平面未发生旋转,另一个发生了旋转,或2个平面均未发生旋转。在158例正常中,5种颌骨旋转类型在不同生长型中所占的比例无明显差别;而在246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中,5种旋转类型在不同生长型中所占的比例差别明显,垂直生长型中的下旋型及水平生长型中的聚合型显著增加。结论上下颌骨旋转除了传统的4种类型外,还存在其他类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不同生长型中旋转类型所占比例存在差异,临床诊治时应加以考虑。
吴浩周力周蕾黎佶王艳民
关键词:面部生长型浮动正常值
不同面部生长型正常及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前牙倾斜度及牙代偿特征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比较不同面部生长型正常的前牙倾斜度,以及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前牙代偿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在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上对158例正常及246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前牙倾斜度相关的测量指标进行分析,并研究其代偿特征。结果 1)正常垂直生长型中上下颌前牙相对舌倾,水平生长型中上下颌前牙相对唇倾。2)与正常不同生长型均值比较,安氏Ⅱ类1分类错上颌前牙在不同生长型中相对于正常均唇倾,下颌前牙在垂直生长型和平均生长型中相对于正常唇倾,在水平生长型中没有变化。结论在临床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生长型及牙代偿特征,选择相应的矫治方法和控制重点。
周蕾周力吴浩黎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