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理
-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 Fe^(3+)(NTA)还原菌的固定化小球制备及还原特性被引量:3
- 2008年
- 采用海藻酸钠包埋驯化得到的优势铁还原菌,用于还原络合吸收法脱除NOx过程中形成的中间副产物Fe3+(NTA)。结果表明,最佳包埋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4%,菌体质量浓度0.2%,CaC l2质量浓度3%,此条件下制备的小球还原性能好,在微生物用量为20 g(湿重)/L时还原10 mmol/L Fe3+(NTA),经12 h反应后还原率达到96.1%,而相同条件下游离微生物的还原率仅为11.8%,但反应16 h后游离微生物与固定化小球的还原率相近,均为97%左右。但此法制备的小球机械强度不高,溶胀、破裂现象严重。通过添加聚乙烯醇和硅藻土改良固定化小球,可强化小球的机械强度、降低小球的溶胀及破裂现象,对Fe3+(NTA)的还原效果也较改良前的小球有所提高,两者最佳添加量均为20 g/L。改良后的小球与游离微生物相比,耐酸性增强,在pH=5的条件下,仍具有79.8%的还原效率,远高于相同条件下游离微生物的39.5%,但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两者基本一致。
- 荆国华黎理周作明孙亮郑娜
- 关键词:烟气脱氮固定化生物还原
- 烟气脱氮体系中Fe^Ⅱ(NTA)的氧化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在填料吸收塔中,考察O2的体积分数、温度和pH值等对Fe^Ⅱ(NTA)氧化的影响,并与Fe^Ⅱ(EDTA)的氧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实验考察的Fe^Ⅱ(NTA)浓度范围(0-10mmol·L^-1),氧化过程对Fe^Ⅱ(NTA)浓度和O2的体积分数均为一级反应,反应活化能为17.5kJ·mol^-1,小于Fe^Ⅱ(EDTA)的氧化活化能,从而使Fe^Ⅱ(NTA)的氧化更快,同一条件下的氧化速率常数比Fe^Ⅱ(EDTA)的氧化速率常数大10倍以上.当该值小于5时,由于溶液中游离态Fe件和络合态Fe^Ⅱ(NTA)共存,氧化过程中溶液pH值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在pH值为6~9时,Fe件均形成FeⅡ(NTA)络合物,氧化过程中反应液pH值持续下降,但氧化速率随pH值的增加而加快.
- 周作明黎理魏艳芳
- 关键词:烟气脱氮络合吸收氧化动力学
- Fe^Ⅱ(EDTA)溶液吸收NO的工艺参数影响被引量:10
- 2007年
- 在双驱动磁力搅拌釜中,对FeⅡ(EDTA)(乙二胺四乙酸亚铁)溶液络合吸收NO进行研究,考察溶液pH值、O2体积分数、SO32-浓度等对NO吸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小于4的酸性条件下,溶液吸收能力很差;当pH值大于4时,吸收容量随着pH值的增加而快速增加,而在pH值大于6以后,吸收容量基本相等.由于FeⅡ(EDTA)中的亚铁很容易被O2氧化而失效,溶液对NO的吸收能力随着O2体积分数的增加而下降.经测定,当O2的体积分数为5%和8%时,FeⅡ(EDTA)溶液对NO的吸收容量分别为没有氧气作用时的50%和31%;SO32-可部分还原失效的络合吸收剂,加入1 mmol.L-1的SO32-可使溶液对NO的吸收容量增加50%.
- 荆国华黎理唐双益
- 关键词:络合吸收氮氧化物烟气脱氮
-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气处理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8年
- 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的制备方法和载体选择,综述了国内外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各种废气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 黎理荆国华
- 关键词:微生物废气处理
- Fe^Ⅱ(EDTA)溶液吸收NO的传质反应动力学被引量:8
- 2008年
- 在双驱动磁力搅拌釜内,探讨FeⅡ(EDTA)溶液吸收NO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6.0,温度为50℃的实验条件下,FeⅡ(EDTA)溶液吸收NO气体为快速拟一级反应,所得到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2=1.41×108L.(mol.s)-1.实验增强因子与吸收液浓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将其与膜模型计算得到的理论增强因子进行比较,两者最大误差小于6%.
- 荆国华黎理郑娜
- 关键词: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