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珍华
- 作品数:22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医药卫生更多>>
- 论唐代祈雨诗的民俗文化内涵
- 2019年
- 在唐代祈雨文化中,民间信仰、祈雨形式丰富多样,民间多神崇拜风俗很盛行,反映了我国古人万物有灵的文化思想,以及对风调雨顺、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中对古代先圣良吏及当朝人物的崇拜,更是寄托着人们的善政理想与现实关切。同时,唐代祈雨诗也反映了唐代祈雨方式中的一些特殊文化现象,其中以镜祈雨反映出宗教文化思想对唐代祈雨习俗的影响,而“焚巫”“暴巫”以及鼍崇拜等祈雨习俗,则反映了唐代民间信仰及祈雨文化的丰富与多元。因此,唐代大量内容丰富的祈雨诗对唐代祈雨文化与习俗给予了生动表现或深刻反映,让我们对唐代社会风俗与民间信仰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从而使这些诗歌也具有一定的“诗史”价值。
- 龙珍华黄芙蓉
- 关键词:唐代民俗文化
- 论梁启超的诗性人格与史性精神
- 2011年
- 梁启超一生成就卓越,因其'巧于通变'而颇受争议,褒贬不一,本文从其诗人和史学家的人格精神入手,对其为政、为学的善变与不变中所贯穿始终的诗性人格本质和史性精神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客观的论述。
- 龙珍华
- 关键词:诗性人格
- “孤臣”与“黄神”——柳宗元《游黄溪记》考论被引量:1
- 2021年
- 被林纾先生盛赞为“《柳州集》中第一得意之笔”的《游黄溪记》,虽然写出了黄溪之美,但文章点睛之笔却落在“黄神”之“传”上,文眼在于“黄神”“有道”,体现出柳文“以史记游”的史笔特色,而其所传“黄神”为王莽后裔之说也颇有深意。据考,“黄神”之称古已有之,可以说,“黄神”形象实为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与王莽革新精神的结合,乃黄帝崇拜和王莽形象的合体;“黄神”之于柳宗元,无异于又一座“特立”之“西山”,一位特殊的精神知己,使“孤臣”不孤。如此,较之《永州八记》,柳宗元《游黄溪记》的精神隐喻不仅有黄溪之山水,还有黄溪之神祇,其“以黄神作标准”的写法,更使其达到了“黄神即我,我即黄神”的精神境界。
- 龙珍华
- 论杨万里诗风多变及诚斋体形成的原因
- 2017年
- 杨万里诗风多变,缘于对诗歌本体的执着追寻,从而最终形成别开生面的"诚斋体",在南宋诗坛独树一帜。诚斋秉持"矫天下之具"的诗教观,一方面强调诗歌作为现实批判工具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又肯定了诗歌的抒情特征与审美价值,认为诗歌能"钩天下之至情",让人产生"愧"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矫"不善者的目的。杨万里认为,诗之本体就存在于这种"去词去意"、微婉而讽的深味之中。"诗味说"体现出诚斋的诗美理想与追求,也是其于长期创作实践中不断思考与总结的结果。在漫长的诗歌本体追寻历程中,诚斋始学江西而终于走出江西,与吕本中的"活法"理论以及陈师道等江西前贤之影响密切相关;其遍参诸家,尤喜唐诗,并力推晚唐之"异味",经长期积累,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从量变到质变,终于到达"至法无法"的自由创作境界。可以说,"诚斋体"的形成体现了一代宋儒对于诗学真谛的不懈探求,以及务实通变的理学精神。
- 龙珍华
- 关键词:诗歌本体
- 李白“苦雨”诗的文学表现与写实精神
- 2024年
- 唐诗中的灾害书写颇为丰富,李白也不乏涉灾之作,《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为其灾害诗的代表作,能充分体现李白灾害文学的书写特色。在对自然灾害的文学表现中,李白往往采取虚实结合的手法,融灾害写实于政治寄托之中。在强烈的个人情感背后,凝聚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丰富了灾害书写的文学内涵。这既是对先秦以来现实主义传统的直接继承,也是对魏晋六朝以来灾害诗歌创作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对自然灾害的诗化表现及其寄寓的文人批评,是灾害文学的最重要特征,李白有关“苦雨”的文学书写,是写实性与抒情性的有机融合,也是李白灾害诗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手段。
- 龙珍华
- 关键词:写实精神
- 钱基博先生“志”韩愈被引量:1
- 2011年
- 钱基博是近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史家,一代国学大师,对韩愈的研究终其一生,《韩愈志》是其总结性研究著作。钱先生以知人论世为原则,采用传统的文史研究方法,以史体着论,'独抒心裁','别出诸家而自成一书',表现出鲜明的文学史观。《韩愈志》以其体例的独创性和见解的独到性,成为韩愈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
- 龙珍华
- 关键词:钱基博知人论世文学史观
- 试析宋诗的书卷气被引量:2
- 2005年
- 唐宋诗之争由来已久,诗论家对宋诗的评价历来不一。由于宋人狂热的读书风气、文化上的集大成意识,宋代诗歌表现出内容上高度文人化、创作上高度技巧化———尤其是大量用典的倾向,这使宋诗散发出浓郁的书卷气,具有区别于唐诗的独特气质和神韵。
- 龙珍华
- 关键词:宋诗书卷气文人化用典
- 生命的“感发”——论叶嘉莹古典诗歌研究特色被引量:1
- 2016年
- 叶嘉莹先生在古典诗歌研究方面可谓独树一帜。她以'兴发感动'说为核心,着眼于诗歌感发生命价值的发掘,于客观知性研究中不乏主观感性色彩,于知人论世中饱含生命意识与人文情怀,充分肯定才性禀赋之于诗歌创作的重要性,体现出浓厚的人文精神与鲜明的学术个性。这些不仅在客观上纠正了中国传统诗学中过分重视'人',反而忽略'诗'的本末倒置的流弊,而且对于古代文学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倾向,学术规范化与技术化的过度追求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缺失现象,对于当今大数据时代的古代文学研究,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龙珍华
- 关键词:古典诗歌研究人文精神学术个性
-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2021年会暨荆楚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研讨会”综述
- 2022年
- 2021年12月4—6日,由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主办,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灾害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承办的“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2021年会暨荆楚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研讨会”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四川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三十多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的数十位学者出席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六十多篇。
- 龙珍华
- 杨万里诗歌及其诗论研究
- 本文立足于传统诗学立场,尽可能运用传统诗学的方法和范畴,通过对杨万里诗歌及其诗论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与研究,力求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于其诗学组成的最为重要的部分,即“矫天下之具”的诗教功能论、以“味”为体的诗学本体论,以及...
- 龙珍华
- 关键词:诗歌创作论诗歌创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