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勇

作品数:102 被引量:771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0篇抑郁
  • 28篇抑郁症
  • 22篇双相
  • 18篇双相障碍
  • 12篇症状
  • 11篇难治
  • 10篇抑郁障碍
  • 10篇难治性抑郁
  • 9篇难治性抑郁症
  • 8篇精神分裂症
  • 8篇分裂症
  • 7篇躁狂
  • 7篇首发
  • 7篇基因
  • 6篇睡眠
  • 6篇自杀
  • 6篇精神分裂症患...
  • 5篇双相抑郁
  • 5篇细胞
  • 5篇量表

机构

  • 80篇上海交通大学
  • 21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上海市虹口区...
  • 7篇上海市精神卫...
  • 4篇复旦大学
  • 4篇杭州市第七人...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广州市惠爱医...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3篇苏州广济医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六...
  • 2篇浦东新区精神...
  • 2篇湖南省脑科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101篇王勇
  • 54篇方贻儒
  • 48篇黄佳
  • 47篇陈俊
  • 40篇苑成梅
  • 34篇洪武
  • 33篇吴志国
  • 30篇李则挚
  • 29篇曹岚
  • 27篇胡莺燕
  • 24篇易正辉
  • 15篇张晨
  • 13篇陈兴时
  • 12篇汪作为
  • 9篇陈冲
  • 8篇王振
  • 6篇楼翡璎
  • 5篇王祖承
  • 5篇徐一峰
  • 5篇禹顺英

传媒

  • 2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1篇临床精神医学...
  • 8篇上海精神医学
  • 7篇中华精神科杂...
  • 7篇精神医学杂志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神经病学与神...
  • 3篇中国心理卫生...
  • 3篇现代泌尿外科...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上海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医院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家庭用药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12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9篇2012
  • 11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激越症状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调查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兴奋激越症状的比例,探索兴奋激越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在11家医院纳入新入院(入院时间24 h内)的精神分裂患者,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CGI-S、PANSS-EC和MOAS量表进行评估,其中PANSS-EC总分≥14分,且至少有一条目得分≥4分定义为激越,PANSS-EC总分≥20分定义为严重激越。结果:最终纳入1115例患者,其中717例(64.3%)有兴奋激越症状,346例(31.0%)有严重激越症状。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入院前一周明显攻击行为(OR=7.49,95%CI:5.58-10.07)、非自愿住院(OR=1.66,95%CI:1.162.36)和CGI-S评分高(OR=1.39,95%CI:1.151.69)是兴奋激越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提示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兴奋激越症状的比例可能较高,入院前一周有明显攻击行为是兴奋激越症状的重要因素。
张素贞宓为峰刘琦李玲芝杨甫德王勇梅其一何红波陈致宇苏中华刘铁榜谢世平张聪沛桑红张鸿燕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
双相抑郁与首发抑郁障碍患者错误相关负电位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双相抑郁与首发抑郁障碍患者错误相关负电位(ERN)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给予42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双相组)、41例首发抑郁障碍患者(首发组)相应药物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估及错误相关负电位(ERN)检测;ERN波幅及潜伏期与40名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比较;分析治HAMD-17、HAMA评分与ERN波幅及潜伏期的关系。结果:基线期3组间ERN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组ERN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及首发组(P均<0.05);双相组和首发组ERN潜伏期及波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双相组治疗前后ERN波幅的差值明显小于首发组(P<0.05)。基线期双相组和首发组HAMD-17评分与ERN潜伏期呈正相关,与ERN波幅呈负相关(P均<0.05);HAMA评分与ERN波幅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对错误信息监控能力受损,且治疗后难以恢复;伴有中度焦虑的抑郁发作患者错误监控功能增强;ERN指标或可以作为双相抑郁识别及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标记。
王勇符浩赵雅娟周儒白王凡赵国庆毛睿智杨涛陈俊黄佳粟幼嵩曹岚陈兴时陈冲方贻儒
关键词:双相抑郁障碍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错误相关负电位变异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错误相关负电位(ERN)的变异及相应脑激活区。方法在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应用德国Brain roducts公司的ERP记录与分析系统,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2名健康成人做了ERN检测及脑激活部位的比较。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首发精神分裂症ERN潜伏期在Cz(健康对照组:49ms±13ms,患者组:58ms±14ms,P〈0.01)、Fz(健康对照组:47ms±13ms,患者组:60ms±11ms,P〈0.01)、C3(健康对照组:50ms±14ms,患者组:57ms±17ms,P〈0.05)和C4(健康对照组:51ms±12ms,患者组:60ms±13ms,P〈0.01)上明显延迟,波幅Cz(健康对照组:7.5μV±3.1μV,患者组:5.0μV±2.8μV,P〈0.01)、C3(健康对照组:8.0μV±3.7μV,患者组:5.5μV±4.0μV,P〈0.01)、Fz(健康对照组:7.7μV±3.8μV,患者组:5.0μV±3.1μV,P〈0.01)、Pz(健康对照组:7.5μV±3.0μV,患者组:4.5μV±3.3μV,P〈0.01)较健康对照组低。(2)ERN潜伏期和波幅变化与阳性症状分和PANSS总分之间缺乏显著性相关。(3)精神分裂症组脑岛、颞上回、颞中回、顶下小叶等处激活明显低下。结论(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ERN波幅和潜伏期异常,可能反映了本组患者内在错误监控机制存在缺陷,此特点仍需进一步随访。(2)脑岛等处功能异常导致的精神分裂症错误监控功能障碍,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陈兴时徐一峰唐云翔王勇张明岛楼翡璎梁建华陈冲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诱发电位
抑郁障碍患者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通过分析抑郁障碍患者人际关系的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国抑郁障碍临床特征调查表(NSSD)自评版和医生版对3142例抑郁障碍患者的人际关系状态及影响因素进行横断面研究,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NSSD医生版和自评版抑郁障碍对人际的负面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版和自评版对他人拒绝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SD医生版和自评版患者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与孤独感、社交减少、对他人拒绝的敏感性均呈正相关(P<0.01),孤独感与社交减少、对他人拒绝的敏感性均呈正相关(P<0.01),社交减少与对他人拒绝的敏感性呈正相关(P<0.01)。结论医生评与患者自评抑郁障碍患者的人际关系损害的严重程度存在不一致,但均受孤独感、社交减退、对他人拒绝的敏感性等因素的影响。
汤叶舟黄雨欣赵雅娟符浩王勇
关键词:抑郁障碍人际关系影响因素
2009~2010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物处方模式调查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2009~2010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的处方情况。方法:采用1日法对2009年12月1日及2010年12月1日本中心所有住院患者抗抑郁药处方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9年(2 011例)及2010年(1 434例)住院患者精神疾病分布无明显变化,由高到低为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和心境障碍;抗抑郁药处方应用频率最多的精神疾病依次为心境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处方频率最高的抗抑郁药种类依次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其他机制抗抑郁药(文拉法辛、米氮平、曲唑酮)及三环类抗抑郁药;且抗抑郁药的处方剂量与限用日剂量比值均接近1;抗抑郁药处方方式以单一种抗抑郁药最常见;抗抑郁药联合治疗中最常见的其他精神药物依次为抗精神病药、镇静催眠药和心境稳定剂;合并1种药物的处方为多。结论:2009~2010年SSRIs均为临床一线抗抑郁药,新一代其他机制的抗抑郁药处方明显增加;抗抑郁药处方剂量均在合理范围。
刘瑞粟幼嵩黄佳王勇胡莺燕曹岚吴志国姚培芬宋立升王祖承陈俊方贻儒
关键词:时点调查
非侵入性脑刺激在抑郁障碍躯体症状治疗中的应用综述
2021年
抑郁障碍的躯体症状与病程、缓解率、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关。目前一线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但药物的不良反应常与躯体症状相重叠。研究表明非侵入性脑刺激在抑郁障碍躯体症状的治疗上具有应用价值。该文综述了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在抑郁障碍躯体症状治疗中的应用现状,阐述了这两类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对抑郁障碍患者疼痛、失眠等躯体症状的疗效与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后续研究的发展方向。
沈琳洁黄雨欣王勇金华
关键词:抑郁障碍躯体症状
文拉法辛缓释片与缓释胶囊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缓释片和缓释胶囊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文拉法辛缓释胶囊为阳性对照,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抑郁症患者74例随机分成缓释片组(n=38)和缓释胶囊组(n=36),所有患者入组后的前4 d每日早餐后顿服1片(粒)文拉法辛(75 mg)和模拟药,第5日开始顿服2片(粒)文拉法辛(150 mg)和模拟药。分别在基线期和治疗第1、2、3、4、6、8周末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自评量表评估。以首次出现HAMD-17减分率大于50%为观察终点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在首次起效时间上的差异。结果文拉法辛缓释片组和缓释胶囊组各有27例和26例完成8周随访。缓释片组的有效率为71%,痊愈率为66%;缓释胶囊组有效率为67%,痊愈率为61%,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首次起效时间、对疼痛的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缓释片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缓释胶囊组为39%,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文拉法辛缓释片对抑郁症状及伴发疼痛的总体疗效及安全性均与缓释胶囊相当。
彭代辉黄佳李则挚王勇陈俊洪武苑成梅易正辉王志阳胡莺燕吴志国曹岚方贻儒
关键词:抑郁症文拉法辛迟效制剂
双相障碍患者情感气质与躁狂症状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究不同情感气质与双相障碍患者躁狂症状特征之间的联系,以探讨人格特征与双相障碍的关联性。方法对230例双相障碍患者使用情感气质自评量表简版中文版(TEMPS-A)和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HCL-32)进行自评,并依据TEMPS-A自评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情感气质特征组和无情感气质特征组。HCL-32量表使用因子分析提取两组条目作为分量表,分别是活跃/兴奋和爱冒险/易激惹分量表。探究具有情感气质特征的双相障碍患者与无情感气质特征的双相障碍患者、以及不同情感气质特征双相障碍患者HCL-32量表及两个分量表得分、双相类型分布等的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TEMPS-A量表5因子与HCL-32总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具有情感旺盛气质特征的双相障碍患者HCL-32阳性条目总数最多(P50=22),循环型次之(P50=21),而无情感气质特征的患者最少(P50=16),情感气质特征中抑郁型最少(P50=19)。具有至少一种情感气质特征的患者HCL-32的总分比无情感气质特征的患者升高(P<0.05)。而五组不同情感气质特征的患者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可以用情感旺盛和循环气质特征得分预测HCL-32分数。结论情感气质特征与双相障碍躁狂症状具有一定关联。
林啸黄佳粟幼嵩曹岚胡莺燕杨涛王兴周儒白赵国庆王勇彭代辉吴志国汪作为苑成梅陈俊方贻儒
关键词:双相障碍躁狂气质
强迫症患者的强迫信念和冲动特质对症状维度的影响
2021年
目的·讨论不同强迫信念和冲动特质与强迫症不同症状亚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未服用或停用2个月以上抗强迫药物的强迫症患者139例和健康对照110名,使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强迫信念问卷-44(Obsessive Beliefs Questionnaire-44,OBQ-44)、Barratt冲动性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11)和强迫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Obsessive Compulsive Inventory-Revised,OCI-R)分别评估其症状严重程度、强迫信念程度、冲动特质及症状维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强迫症患者的强迫信念与冲动特质对强迫症症状维度的影响。结果·强迫症患者的各临床量表分数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强迫检查水平(或严重度)受责任感/威胁评估(responsibility/threat estimate,RT)信念和运动冲动(motor impulsiveness,MI)的共同影响(B=0.053,P=0.000;B=-2.000,P=0.011);强迫排序水平受完美主义/确定感(perfectionism/certainty,PC)信念影响显著(B=0.049,P=0.001);强迫思维水平受RT信念的影响(B=0.082,P=0.000);混合型症状水平受RT信念和注意冲动(cognitive impulsiveness,CI)的共同影响(B=0.038,P=0.006;B=0.248,P=0.044)。结论·具有不同强迫信念和冲动特质的强迫症患者会呈现不同症状亚型。
李璞玉程佳月顾秋梦阮瀚阳王勇刘强吴艳茹王振
关键词:强迫症状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氧化应激水平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自由基、抗氧化酶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56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包括双相Ⅰ型组23例及双相Ⅱ型组33例)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定抑郁症状,并检测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含量,选择32名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对照组),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各参数在组间差异及其与HAMD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双相Ⅰ型和Ⅱ型组M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OD、CAT及GSH-Px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控制身高、体质量指数和年龄等因素后HAMD评分与血浆MDA水平呈正相关(β=0.46,P<0.05),与SOD(β=-0.27,P<0.05)、CAT(β=-0.41,P<0.05)和GSH-PX(β=-0.34,P<0.05)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氧化应激反应可能参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发生过程,疾病严重程度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失衡有关。
张晨苑成梅黄佳吴志国陈俊王勇方贻儒
关键词: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氧化应激病例对照研究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