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达辉

作品数:29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儿童
  • 9篇骨折
  • 5篇内固定
  • 5篇脊柱
  • 4篇先天
  • 4篇股骨
  • 4篇固定术
  • 3篇低龄
  • 3篇低龄儿童
  • 3篇预后
  • 3篇髓内
  • 3篇外科
  • 3篇小儿
  • 3篇畸形
  • 3篇矫形
  • 3篇骨折固定
  • 3篇骨折固定术
  • 2篇预后关系
  • 2篇治疗小儿
  • 2篇肉瘤

机构

  • 29篇复旦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29篇王达辉
  • 15篇马瑞雪
  • 6篇宁波
  • 5篇郑一鸣
  • 4篇裴新红
  • 4篇宋君
  • 3篇徐平
  • 3篇马巍
  • 3篇夏天
  • 2篇闵若良
  • 2篇莫越强
  • 2篇陈秋
  • 2篇吴春星
  • 1篇顾莺
  • 1篇周以明
  • 1篇孙保胜
  • 1篇罗勤业
  • 1篇张向鑫
  • 1篇庄培钧
  • 1篇陆凤娟

传媒

  • 6篇临床小儿外科...
  • 5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护理研究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为了孩子(2...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0
  • 7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lizarov支架尺骨延长矫形治疗伴桡骨头脱位尺骨续连症
目的 评价Ilizarov支架延长矫形尺骨治疗伴桡骨头脱位的尺骨续连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运用ilizarov支架治疗伴有桡骨头脱位的尺骨续连症患儿,采用术中一次性矫正成角畸形,术后逐步...
宁波王达辉马瑞雪
关键词:桡骨头脱位
怎样避免运动损伤?
2015年
3-7岁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孩子骨骼、关节、韧带、肌肉等的发育,不仅有助身体健康发展,对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感发展也有积极作用。但体育活动中也会潜伏危险,这需要有生活、运动经验的成人,引导孩子学习如何在运动中保护自己,避免和减少损伤,才能体会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成长。
王达辉
关键词:社会适应能力生长发育体育活动身体健康情感发展
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3例儿童股骨颈骨折患儿,男13例,女10例;年龄3-16岁,平均12.8岁。前10年的13例均为高能量损伤;近10年中5例为滑倒跌伤,对其中3例测量身体质量指数和骨矿物质密度。无移位骨折4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19例,其中闭合复位15例、切开复位4例。手术距受伤时间小于24h者15例(平均11.2h),超过24h者4例(1d后1例、5d后1例、7d后1例、3周后1例)。闭合复位中关节穿刺减压11例,关节囊切开减压4例。复位采用1-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18例,角钢板固定1例。术后以髋关节支具保护。定期随访x线及MRI,评估骨折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全部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11年,平均4年。保守治疗的4例患儿,术后出现髋外翻1例、肢体短缩畸形1例。手术治疗的19例患儿,18例骨折复位好,一期愈合,其中轻度髋内翻1例、髋外翻1例;1例复位欠佳患儿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经再次手术翻修和植骨后愈合。无一例患儿发生股骨头坏死。受伤超过24h接受手术治疗的4例患儿,1例发生延迟愈合。轻微外伤患儿的身体质量指数和骨矿物质密度均属于偏低或极低范围。结论儿童股骨颈骨折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受伤24h内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及钛制空心螺钉内固定,配合关节囊穿刺或切开减压,术后以髋关节支具保护。儿童股骨颈骨折受伤机制的改变可能与儿童身体质量指数和骨矿物质密度改变有关。
吴健华王达辉廖敬乐罗勤业林子平马瑞雪郑振耀
关键词:儿童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
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小儿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14例不同类型移位股骨颈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后的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4年6月间经本院手术治疗的14例移位股骨颈骨折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5例;右髋3例,左髋11例;头下型2例,经颈型11例,基底型1例;平均年龄10.1岁。急诊手术首选闭合复位,髋关节囊予以抽吸淤血减压;如不成功,予以切开复位,同时清除关节囊内积血等减压。复位后常规予空心钉或克氏针内固定,再予髋人字石膏固定至少2个月。采用Ratliff评分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4例患儿中高处坠落伤4例,车祸2例,跑步、骑自行车摔倒等外伤7例,无明显外伤史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平均77.6 h(20~240 h)。手术时间平均136 min(60~220 min)。闭合复位+关节囊抽取积血减压9例,切开复位5例。内固定时间平均为11.2个月。术后患儿随访时间平均为22.6个月(10~50个月)。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发生率头下型1例(50%),经颈型2例(18%),基底型无一例。出现AVN的3例患儿受伤至手术时间均大于24 h。结论小儿单纯摔倒和骑车摔倒甚至无明显重大外伤史情况下也可出现股骨颈骨折。由于儿童股骨头血供特点和儿童自身发育,越接近股骨头处骨折因血供不足越易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头下型和经颈型分别占前二位。伤后需急诊早期手术复位骨折内固定,关节囊减压,术后坚强外固定,这三者都有利于防止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吴春星王达辉裴新红马瑞雪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外科手术
儿童骨肉瘤中survivin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与预后关系
[目的]:   Survivin基因是至今发现的最强的凋亡抑制因子,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调控细胞分裂的双功能蛋白,参与了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与此功能对应的相关基因有Bcl-2、Ki67、VEGF等。本研究采用免疫组...
王达辉
关键词:骨肉瘤儿童预后情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文献传递
一种应用于儿童干骺端截骨的弧口形骨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儿童干骺端截骨的弧口形骨刀,包括:握持部件;刀头,刀头的第一端与握持部件的第二端连接,刀头的第二端设有刀刃;和受力部件,受力部件的第二端与握持部件的第一端连接;刀头的第二端刀刃横截面呈一弧形;在...
付东王达辉宁波徐平蔡春慧
文献传递
变异的Poland’s综合征合并脊柱畸形1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女,4岁半,2012年3月初诊,主要临床表现是出生后右胸廓凹陷,同时伴有右侧乳头偏高,右上腹副乳,生后逐渐发现后脊背不对称,伴有明显的侧弯畸形。母亲G1P1,孕期无特殊,无家族遗传疾病史。体检发现该患儿右肩抬高,右胸大肌发育不良,胸小肌缺如,前锯肌部分缺如,肢体无异常,
王达辉曹隽孙保胜孙琳
关键词:脊柱畸形综合征家族遗传发育不良右上腹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PDCA质量改进与临床路径的探索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对肱骨髁上骨折的病例进行分析,采用质量管理方法(PDCA),形成标准化操作流程(SOP),降低学习曲线,提高骨科专科医师对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成功率。
王达辉裴新红宋君徐平郑一鸣夏天景延辉马瑞雪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PDCASOP
髂前上棘撕脱骨折18例治疗回顾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回顾18例髂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ASIS)撕脱骨折的治疗,分析小儿髂前上棘撕脱骨折受伤机制,手术治疗的效果、预后、并发症。方法2003年7月至201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共收治髂前上棘撕脱骨折患儿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3岁8个月至16岁。均为急性损伤:快速跑步时或急加速时14例,打篮球突然跳跃1例,踢球1例,车祸伤2例。X线片及CT了解骨折片的大小及移位情况:2例车祸伤者1例因合并股骨颈骨折行股骨颈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髂前上棘撕脱未处理,1年后X片及CT发现形成骨化中心,无症状未处理;1例行保守治疗骨折愈合;其余均行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结果18例患儿治疗效果优良,术后无深部组织感染,髋关节无活动受限,肌力正常,运动能力恢复,局部无疼痛、无包块。结论髂前上棘撕脱骨折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少,并且可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股外侧区疼痛症,运动员可尽早恢复训练,但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
张立峰王达辉裴新红马瑞雪
关键词:髂前上棘撕脱骨折骨折固定术
基于证据的骨科患儿术后6 h内饮水进食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形成骨科患儿术后6 h尽早饮水进食的循证护理实践规范,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制定基于证据的骨科患儿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标准程序,并形成审查指标。证据应用前与证据应用后第1轮、第2轮分别对骨科患儿术后6 h内饮水进食开展质量指标审查,并将患儿术后恶心、呕吐和口渴/饥饿等作为效果确认指标,分析证据应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并制定可获得的解决方案进行实践变革。结果:证据应用前骨科患儿术后6 h早期饮水进食各指标执行率为0,证据应用后指标执行率提高;不同时间患儿口渴/饥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实践的开展有助于规范护士对骨科患儿术后6 h内饮水进食的宣教行为,且术后尽早饮水进食不会增加患儿的呕吐发生率。
赵永信蔡春慧张娇陈一朕王达辉黄丽蓉宋君庄培钧曹叶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骨科循证护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