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生
- 作品数:9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组胺H_2受体拮抗剂对变应性鼻炎鼻粘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 1994年
- 组胺H_2受体拮抗剂对变应性鼻炎鼻粘膜超微结构的影响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杨平常,张涛源,范道生,王长生我们既往曾经报道过一组变应性鼻粘膜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1],发现有较多异常改变。随后,我们对该组患者用组胺拮抗剂进行了治疗,获得比...
- 杨平常张涛源范道生王长生
- 关键词:组胺H2鼻炎鼻粘膜超微结构
- 鼻窦骨瘤38例临床分析
- 1993年
- 报告38例鼻窦,旨瘤。其中,额窦骨瘤2l例,筛窦骨瘤16例,上颌窦骨瘤1例,均手术切除。文中1例筛额窦巨大骨瘤经颅面联合径路摘除。就鼻窦骨瘤发生的部位、大小及手术径路等问题加以复习探讨。
- 张涛源郑列香王建明王长生王绍梁孙之洞
- 关键词:鼻窦肿瘤骨瘤外科手术
- 培养人胚胸腺组织移植术治疗支气管哮喘
- 李武功王长生郭秀芝
- 关键词:胸腺哮喘移植术胚胎
- 花粉症患者的变应原皮试与全身反应
- 1993年
- 70例花粉症患者在变应原皮试过程中,9例(12.8%)出现全身反应,其血清总IgE水平及鼻分泌物嗜酸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反应者。全身反应多在15分钟内出现。
- 刘大顺王长生杨平常
- 关键词:皮肤试验全身反应变态反应原
- 联合应用H_1和H_2受体拮抗剂滴鼻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1993年
- 组胺在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组胺拮抗剂治疗AR 是目前的主要方法,既往应用较多的是H_1受体拮抗剂,对AR 虽有疗效,但症状控制不完全。这可能是因为鼻粘膜上除了H_1受体外,还有H_2受体存在。当H_1受体被阻断后。
- 杨平常王长生陶正德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鼻炎受体拮抗剂疗效
- 组胺H_2受体拮抗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细胞图的影响被引量:1
- 1994年
- 将8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AR)分为三组,分别用H_1、H_2和H_1+H_2受体拮抗剂治疗,观察H_2受体拮抗剂的疗效。结果是H_2受体拮抗剂可使鼻细胞图中淋巴细胞增多并伴有临床症状改善,鼻分泌物中IgE含量降低,同时表明,H_1与H_2受体拮抗剂合用对治疗AR有协同作用。
- 杨平常张涛源范道生王长生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鼻炎组胺受体拮抗剂
- 鼻中隔矫正和筛前神经电灼联用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被引量:40
- 1996年
- 应用鼻中隔矫正术和(或)筛前神经电灼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PAR)患者86例。其中,A组:24例,用筛前神经电灼术治疗;B组:29例,行矫正鼻中隔偏曲治疗;C组:33例。以上述两法联合治疗。各组患者术后症状均立即停止发作,术后4周进行鼻粘膜抗原激发试验,得分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1~2年随访,A、B组都有少数病例复发,而C组无一例复发;术后5年随访A、B组均有60%的病例复发,而C组的复发率仅12.5%。表明鼻中隔矫正术和筛前神经电灼术联用治疗鼻中隔偏曲伴PAR,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 杨平常张涛源范道生刘涛石秋英王长生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鼻中隔矫正术
- 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中上皮细胞集落和嗜酸粒细胞的检测被引量:4
- 1996年
- 为了观察变应性鼻炎(allesgicrhinitis,AR)患者鼻分泌物中的上皮细胞集落和嗜酸粒细胞,对20例AR患者(AR组)和15例鼻窦炎患者(感染组)鼻分泌物中细胞成分进行了电镜观察,发现AR组鼻分泌物中有大量上皮细胞集落,其特征是数个至数十个上皮细胞成片状脱落,上皮细胞集落的数量和嗜酸粒细胞的数量、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iccationicprotein,ECP)的含量呈正相关。感染组中上皮细胞集落和嗜酸粒细胞极少,ECP含量甚微。结果提示嗜酸粒细胞的ECP可能导致AR患者的鼻粘膜上皮呈片状脱落,对上皮结构造成损害。
- 杨平常范道生张涛源王长生
-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鼻炎嗜酸细胞
- 联合切断筛前、蝶腭神经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手术前、后鼻分泌物组胺含量和细胞图的影响被引量:4
- 1994年
- 联合切断鼻腔的部分筛前神经和蝶腭神经,51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术后30天时显效100%,术后6个月~1年时显效89.2%(45/51),有效为10.8%(6/51)。术后鼻分泌物中组胺含量、嗜酸细胞和嗜硷细胞数量也较术前显著减少。
- 杨平常范道生张涛源王长生张念祖
- 关键词:鼻分泌物蝶腭神经组胺变应性鼻炎手术前细胞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