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千里
-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具有滞迟耗能装置的高层建筑结构的随机响应分析
- 1995年
- 本文提出了一个近似分析具有滞迟耗能装置的高层建筑的方法。结构被模拟为一个具有滞迟非线性支座的悬臂梁。其控制方程由Ritz法导出,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分析。此方法很省机时,故可方便地用于分析不同参数对响应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显示,使用钢丝绳隔振器加粘弹性阻尼层有较好的减震效果,故推荐它作为一种抗震耗能装置。
- 田千里关国雄张佑启
- 关键词:抗震结构高层建筑
- 具有局部非线性元件的结构动力分析被引量:2
- 1991年
- 谐波增量平衡法在描述非线性力时计及多谐分量,是处理强非线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在本文中,此法被推广于分析局部非线性结构的稳态响应.被分析的结构分解为若干子结构,所有非线性元件均位于子结构的分界面上.系统的响应用谐波增量平衡法(Incremental Harmonic Balance Method,简称I.H.B法)结合F.F.T.(快速福里哀变换)技术与状态空间的模态综合法分析之.
- 刘世龄田千里
- 关键词:结构阻尼
- 桩基导管架平台之可靠性分析
- 田千里
- 关键词:结构动力分析子结构法管架
- 建筑物基础隔振研究
- 田千里
- 关键词:阻尼系数隔振建筑物基础(工程)
- 桩基导管架平台振动的若干问题
- 1991年
- 本文结合著者近年来的工作,对桩基导管架平台之可靠性分析、随机响应分析、振动监测损伤与平台简化计算模型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讨论,这些问题与方法对桩基高层建筑之设计与评估也有参考意义。
- 田千里
- 关键词:海洋平台桩基导管架振动
- 用钢丝绳减振器控制结构振动被引量:13
- 1991年
- 用弹塑性或干摩擦元件控制结构振动,可以保证在小激励下结构保持正常的钢度与稳定,而在大激励时,由于塑性变形或滑动,限制构件受力过载,避免损害,故在近年来的抗震结构设计中颇多应用。缺点是弹塑性变形与干摩擦均难控制,变形后也难以复原。本文探讨用钢丝绳减振器取代弹塑性或干摩擦减振元件,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钢丝绳减振器具有与弹塑性或干摩擦元件相似的动态特征,可以用来减小结构振动。对钢丝绳减振器之性能识别与描述进行了研究。
- 田千里高赞明倪一清
- 关键词:结构减振钢丝绳减振器
- 用低阶模型参数检测平台损伤被引量:4
- 1990年
- 检测海洋平台损伤是项极其重要的探索研究。本文对空间框架结构的平台计算了损伤前和五种损伤状态的前四十阶特征值和特征矢量,损伤前后的前9阶和后7阶振型均属局部振动,第10阶至第33阶是整体振动。损伤前后第1阶整体振动的固有频率变化很小,损伤后只减小1%左右,但是,第2阶的固有频率损伤后最大的减少达到35%,第6阶开始固有频率减少趋于变小。特征矢量 U_y 在损伤部位损伤前后只是第2阶有比较大的变化,其他各阶变化甚小,因此用第2阶的固有频率和特征矢量 U_y 可以检测损伤,文中用第1,2,3阶整体振动的振型经正规化后的特征参数检测损伤,第2阶的位移特征参数 U_y~*在五种损伤状态检测能力都明显提高。同时还用第1、2阶整体振动的模态柔度比法检测损伤,得到五种损伤状态下第2阶的模态柔度比大大高于第1阶的模态柔度比的检测能力。因此提出用第2阶模型参数检测损伤更为有效。
- 陈尔樱田千里
- 关键词:海洋平台模型参数
- 一个简单的识别钢丝绳减振器性能的方法被引量:1
- 1991年
- 本文提出一个通过稳态正弦激励直接识别钢丝绳减振器滞回性能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激振频率由0~30Hz范围内,滞回性能基本上与频率无关。基于这一结论,通过对实验数据曲线的拟合,得到了一个描述力-位移滞回曲线的简洁多项式数学模型,这个模型在用于分析非线性滞回系统时是很方便的。本文还提出了另一个简单的识别方法。当对减振器进行稳态简谐激励时,对响应讯号进行F.F.T分析,便可识别其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这个方法既有足够的精度,又远较其它识别方法简单和有效。
- 高赞明田千里倪一清
- 关键词:钢丝绳减振器
- 高层建筑结构之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被引量:1
- 1996年
- 将高层建筑结构近似地等效成非线性弹性支承梁,以悬臂梁、柱之本征函数作为Ritz矢量,用能量法推导出结构的运动方程,其自由度数及计算量均比用有限元法时大为减小。用本文的方法可以计算具弹塑性铰或弹塑性耗能器之剪切墙及框架式高层建筑结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耗能器并引进高阻尼,可以显著地降低结构之地震响应。
- 田千里关国雄张佑启
- 关键词:抗震高层建筑
- 粘弹性、非线性基础隔振分析
- 粘弹性、非线性隔振在工程中应用甚广,尤其在建筑抗震方面倍受重视。但由于粘弹性及非线性,其分析方法十分繁杂。本文结合著者多年来的工作,提出了一些简化方法。
- 田千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