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宏

作品数:21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胰腺
  • 12篇胰腺癌
  • 12篇腺癌
  • 9篇细胞
  • 6篇肿瘤
  • 5篇基因
  • 5篇分子
  • 5篇KAI1
  • 5篇KAI1基因
  • 4篇胰腺肿瘤
  • 4篇腺肿瘤
  • 3篇细胞肺癌
  • 3篇腺病
  • 3篇腺病毒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肺癌
  • 3篇癌患者

机构

  • 12篇沈阳军区总医...
  • 11篇沈阳市第四人...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1篇田宏
  • 12篇郭晓钟
  • 7篇金锷
  • 6篇徐建华
  • 4篇李宏宇
  • 4篇张巍巍
  • 3篇王立生
  • 3篇初晓丽
  • 3篇崔忠敏
  • 3篇鲁茁壮
  • 2篇任丽楠
  • 2篇夏春莲
  • 2篇段海峰
  • 2篇张群伟
  • 2篇吴春燕
  • 2篇弭延斌
  • 1篇宋业鹏
  • 1篇王华
  • 1篇穆振斌
  • 1篇樊代明

传媒

  • 7篇中华胰腺病杂...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沈阳部队医药
  • 1篇胰腺病学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全军第八次消...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KAⅡ基因感染胰腺癌细胞体外抑制细胞增殖及抗转移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KAⅡ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及转移作用的影响,为胰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采用 Transwell 实验进行 VEGF 和 EGF 等细胞因子诱导 KAⅡ基因感染胰腺癌细胞 PANCⅠ前...
徐建华田宏郭晓钟
文献传递
去甲氧柔红霉素与柔红霉素治疗初治AML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去甲氧柔红霉素(IDr)联合阿糖胞苷与标准DA(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方案治疗初治AML(急性髓系白血病)第一疗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入院治疗的初治非早幼粒细胞AML患者89例,根据不同的化疗方案(IA或DA)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并评价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IA组第一疗程总有效率为94.44%,完全缓解率为55.56%,DA组分别为79.25%和32.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组感染率高,其余不良反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IA方案比DA方案治疗初治非早幼粒细胞型AML患者第一疗程完全缓解率高,但IA对患者骨髓抑制时间长,感染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与DA方案差别不大。
初晓丽金锷王瑞姝田宏
关键词:去甲氧柔红霉素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急性白血病
胰腺干细胞的分子标志物被引量:2
2006年
目前,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胰腺干细胞的重要性。其中,对胰腺干细胞研究最多的是.用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对于胰腺干细胞治疗各种胰腺损伤、胰腺炎、胰腺癌的研究仍在进行当中。对胰腺干细胞分子标志物的掌握是胰腺干细胞治疗研究的基础和重点,但目前缺乏唯一的干细胞标志物和可信的评价指标。此文将介绍干细胞、目前已知的胰腺干细胞分子标志物及其现状,如目前关注较多的PDX1、巢素蛋白、神经元素3、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Notch信号及其他的分子标志物及其现状。
田宏郭晓钟
关键词:干细胞胰腺干细胞分子标志物
体内抑制胰腺癌生长和转移作用的实验治疗研究
目的研究体内直接注射 KAⅡ基因抗胰腺癌转移作用,为临床胰腺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建立胰腺癌荷瘤裸鼠模型,将人胰腺癌细胞株 MiaPacaⅡ在体外常规传代培养,当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时,用胰酶消化、洗涤离心并计数,将(1...
田宏徐建华郭晓钟
文献传递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1,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和观察组(n=32,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控制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白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发率为37.50%(12/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42%(2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1.25%(26/32),高于对照组的58.06%(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提高疾病控制率,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和脱发率的效果优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效果。
张雷金锷田宏
关键词:培美曲塞多西他赛顺铂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
胰腺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及靶点研究进展
2023年
作为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胰腺癌病情进展快、生存率低、死亡率高,这种现状与起病隐匿、治疗手段局限等多种因素相关。胰腺癌的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而寻找一种有效且副作用小的靶向药物对改善胰腺癌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胰腺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及靶点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刘娟田宏初晓丽关琦郭晓钟
关键词:胰腺肿瘤预后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GP方案,即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观察组使用吉非替尼,比较两组的EGFR突变情况、治疗后角质蛋白19(CYFRA 21-1)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情况、中位生存时间、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突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YFRA 21-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1年及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疾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CEA及CYFRA 21-1水平显著升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吉非替尼治疗能有效降低EGFR突变率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黄超金颚田宏
关键词:吉非替尼癌胚抗原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胰腺癌的进展被引量:7
2018年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远处转移。尽管目前关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以及放化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远期疗效都不理想。近些年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单药或与传统的手术、放化疗等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肿瘤免疫疗法主要包括肿瘤疫苗、细胞因子疗法、过继免疫疗法和免疫检查点阻断法,其中免疫检查点阻断法因其显著的疗效而最受关注。免疫检查点是人体免疫系统中起保护作用的分子,负责识别和防御敌人。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已经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和外源性异物,通过一系列的免疫反应达到清除肿瘤细胞和异物的作用。T细胞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执行者。T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提呈细胞提供第一信号刺激,也需要协同刺激分子提供增强免疫的共刺激信号;同时,T细胞表面的共抑制分子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能够传递信号抑制T细胞的活化,从而抑制T细胞增殖以及杀伤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就是通过多种途径来逃避机体的免疫监控和杀伤,从而促使肿瘤的进一步生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就是基于这一原理,利用针对共抑制分子或配体的单克隆抗体阻断其信号传递,解除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的功能,进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田宏金锷郭晓钟李宏宇
关键词:检查点胰腺癌抑制剂T细胞增殖人体免疫系统协同刺激分子
胰腺癌合并肿瘤溶解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2022年
肿瘤溶解综合征可发生于各种肿瘤治疗后,尤以对化疗敏感的血液系统及实体肿瘤恶性肿瘤较为常见,病死率较高。肿瘤溶解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高钾血症、高磷血症、高尿酸血症和低钙血症,并伴有肾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早期预防对降低病死率非常关键,确诊后应立即开始专科治疗。胰腺癌合并肿瘤溶解综合征发生率低,本文报道1例胰腺癌经化疗后确诊为肿瘤溶解综合征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田宏郭晓钟李宏宇初晓丽关琦刘娟
关键词:胰腺癌肿瘤溶解综合征化疗
KAI1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意义
2006年
为构建携带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并初步研究其对体外肿瘤细胞生长及迁移的影响,用Ad-EasyTM系统与KAI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Ad-KAI1腺病毒载体,在293细胞中包装,Western印迹鉴定后扩增、病毒纯化柱纯化,再感染人胰腺癌细胞并检测KAI1的表达。结果表明,构建的Ad-KAI1可以高效感染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I,并检测到感染Ad-KAI1后高转移的PANCI细胞中KAI1的多量表达;同时观察到Ad-KAI1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系PANCI的迁移。结论:成功构建携带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为深入研究KAI1抗胰腺癌转移的机制及胰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张巍巍郭晓钟王立生鲁茁壮田宏张群伟段海峰
关键词:胰腺癌KAI1基因腺病毒载体基因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