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庚科

作品数:10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陕西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3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生产力
  • 2篇西方马克思主...
  • 2篇产力
  • 1篇学科
  • 1篇学科知识
  • 1篇异化
  • 1篇政治
  • 1篇知识
  • 1篇人类中心主义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观
  • 1篇生产力问题
  • 1篇生态学马克思...
  • 1篇实证
  • 1篇实证性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基层组织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税
  • 1篇取消农业税

机构

  • 7篇陕西理工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8篇申庚科
  • 1篇李兵兵
  • 1篇李校利
  • 1篇赵富刚

传媒

  • 2篇中共南京市委...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学政治教学...
  • 1篇理论界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跨学科知识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0年
从当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看,单一学科背景知识的人才已不能满足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教育领域跨学科教学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对中学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为适应这一趋势,在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自觉运用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美术、物理、化学、生物等跨学科知识,对其优化重组,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体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理念。
申庚科
关键词:《生活与哲学》跨学科知识高中政治
打破“生产之镜”是否可能
2016年
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批判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生产、需要、劳动、生产力等基本概念,批判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出发点和方法论。从形式上看,鲍德里亚企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破马克思的"生产之镜",从政治经济学内部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批判,但由于其批判是建立在对历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误解之上的,其批判从形式上看好像是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釜底抽薪,然而实质上只是从社会学意义上的外在批判,因而它提出的象征交换仍是一种乌托邦想象。
申庚科
关键词:唯物史观
从规范性社会观到实证性社会观——马克思的社会概念解析
2008年
马克思先后是在规范与实证两种不同的意义上来使用"社会"概念的,其中规范性社会是指从未来出发的抽象个人的机械集合体,而实证性社会是指从具体历史阶段出发的现实个人的有机集合体。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的社会概念受到黑格尔、费尔巴哈异化逻辑的影响,它是规范性社会观;从《费尔巴哈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进行了实证性社会观的一般建构;从《哲学的贫困》、《57、58手稿》到《资本论》,随着马克思对经济学研究的逐步深入,马克思实现了实证的,科学的社会观的深层建构。这些历时性的社会观的构建过程正是马克思从异化逻辑走向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再到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也是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逐步深入的过程。
申庚科
关键词:实证社会异化
取消农业税背景下的农村基层组织运作状况研究——基于对甘肃省秦安县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的调查和走访
2012年
根据实地调研得到的信息,研究了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基层组织所出现的新变化,分析了农村基层组织目前存在的基本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李兵兵赵富刚申庚科李校利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农业税
马克思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自然观上的异同
2011年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的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立场,但由于二者依据的自然科学背景以及面临的社会现实的不同,其自然观不尽相同:在自然界和人类产生的先后顺序问题上,二者具有一致性;但在人和自然界的主从关系问题和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方式上,二者也存在着明显差异,特别重要的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此提出了自然界的极限问题,并坚持了技术中性论主张。
申庚科
关键词: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文本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在马克思的早期哲学著作中,马克思多次使用"实践"概念。《博士论文》中的实践是青年黑格尔派的理性主义实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是人本主义逻辑下的异化的工业实践,在《论费尔巴哈提纲》中才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实践观,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实践具体化。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费尔巴哈提纲》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对实践的态度以及实践概念的侧重发生了转移:从异化的实践到科学的实践,从物质生产实践到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
申庚科
肯定与否定——马克思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生产力问题上的逻辑差异及其理论意义
针对“以思想开始,以道德终结”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从现实个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建立了生产力理论。生产力为分析人类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实证性尺度,因而生产力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马克思正是通过生产力、生产关系、上...
申庚科
关键词:经济思想生产力
西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批判理论述评被引量:1
2005年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批判虽然揭示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奴役人的新特征,但是并不能推翻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而且对于当下中国具有总体上的非法性。不过,这些批判对当代中国也有一定警示意义,即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通过生产关系调整来规范生产力,从而避免生产力对人的奴役,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申庚科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