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利春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活性
  • 2篇多糖
  • 2篇黄酮
  • 2篇活性研究
  • 1篇学成
  • 1篇血症
  • 1篇药理
  • 1篇药理活性
  • 1篇药理活性研究
  • 1篇药学
  • 1篇药学研究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脂血症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生药
  • 1篇生药学
  • 1篇生药学研究
  • 1篇脾虚

机构

  • 5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5篇石利春
  • 4篇包海鹰
  • 2篇李岩
  • 1篇马斐斐
  • 1篇邓建新
  • 1篇张兵影
  • 1篇王玲
  • 1篇薛志强

传媒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人参研究
  • 1篇菌物研究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刺榆不同部位质量评价及药理活性研究
本论文对刺榆[Hemiptelea davidii]进行了真实性评价、含量测定、化学成分和抗氧化、降血糖、抗肿瘤方面的研究。真实性评价方面:对刺榆根茎刺叶花五个部位进行了性状描述;利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技术将其根茎刺的横切面...
石利春
关键词:显微鉴定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文献传递
刺榆黄酮预防大鼠高脂血症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刺榆黄酮预防性给药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体内血脂含量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连续4周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同时给药,分别于给药第2、4周后剪尾取血,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预防性给予刺榆黄酮4.5、1.5、0.5 g/kg 3个剂量后,大鼠血脂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下降,TC和LDL-C含量明显降低,并使TC/HDL-C的比值也随之降低。结论:刺榆黄酮能够较好的预防大鼠高脂血症形成。
石利春包海鹰李岩
关键词:黄酮高脂血症
刺榆嫩茎叶的生药学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对刺榆嫩茎叶进行了显微鉴定,并采用HPLC法测定了刺榆嫩茎叶中主要成分芦丁的含量。结果表明:刺榆嫩茎叶组织中有大型的分泌细胞,有众多的草酸钙簇晶和非腺毛,其中叶片主脉维管束为外韧型。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其中含芦丁0.09%,在0.05~0.4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34%(RSD=0.6%,n=5)。
李岩石利春王玲包海鹰
关键词:芦丁高效液相色谱法
茯苓健脾作用活性部位的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通过建立饮食失节、过食肥甘所致的小鼠脾虚模型,以体重、饮食量、外部表现特征及脾指数为指标,从茯苓总三萜类、茯苓总多糖及茯苓水煎剂中确定具有健脾作用的有效活性部位。结果表明:茯苓总三萜类对脾虚小鼠有明显的恢复作用,茯苓水煎剂也有一定作用,而茯苓总多糖作用不明显。说明茯苓总三萜类是茯苓治疗过食肥甘所致小鼠脾虚证的活性部位。
张兵影薛志强邓建新石利春包海鹰
关键词:茯苓多糖脾虚小鼠
刺榆中黄酮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刺榆各部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其粗多糖及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NaNO2-Al(NO3)3-NaOH显色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并对总黄酮和粗多糖的抗DPPH、OH、O2-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总黄酮含量次序为:刺>花>叶>茎>根。刺榆黄酮(HDF)和多糖(HDP)均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结论刺榆的刺可发展为提供黄酮成分的新资源并显示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马斐斐石利春包海鹰
关键词:抗氧化黄酮多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