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兴平
-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男6例,女15例,年龄34~72岁,平均46.5岁,分析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本组表现为突发头痛13例,脑神经受累5例,癫痫发作3例。患者的Hunt-Hess分级:Ⅰ级4例,Ⅱ级5例,Ⅲ级3例,Ⅳ级1例。术前采用CTA和(或)DSA共检查出24个后循环动脉瘤。手术采用扩大翼点入路15例,远外侧入路5例,枕下正中入路1例。24个后循环动脉瘤均成功夹闭。随访6~18个月,平均13.5个月,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本组患者恢复良好15例(71.4%),轻度残疾4例(19.1%),重度残疾2例(9.5%)。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早期控制载瘤动脉、充分利用脑的自然间隙以及最大限度地保护脑干、脑神经、穿支动脉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后循环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 邵灵敏刘仁忠简志宏胡灿刘佳秦兴平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基底动脉椎动脉显微手术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治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12例PCNSL患者,手术+放疗+化疗6例,手术+放疗1例,活检+放疗+化疗4例,活检+放疗1例。结果本组仅2例术前诊断为PCNSL。病理学检查示弥漫性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10例,小细胞T细胞淋巴瘤2例。10例患者出院后随访10个月至5年,手术+放疗+化疗5例,生存2~40个月,平均12.4个月;活检+放疗+化疗4例,平均生存11.9个月;活检+放疗1例生存3个月。结论PCNSLIN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化疗结合放疗是主要治疗手段;部分病例可考虑个体化手术治疗。
- 刘仁忠王峻连海伟杨振兴王雷刘佳秦兴平余信远
-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 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腰穿诱发反常性脑疝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析总结反常性脑疝的发生机制、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腰穿和腰穿置管引流诱发反常性脑疝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1例去大骨瓣减压的患者在术后3周行腰穿诱发反常性脑疝,腰穿20h后患者病情恶化,置患者于头低脚高位,停用脱水药物,并予以扩容补液治疗,患者1周后逐渐恢复;1例去大骨瓣减压的患者在术后2周行腰穿置管引流诱发反常性脑疝,引流15h后患者病情恶化,夹闭腰大池引流管,置患者于头低脚高位,并予以扩容补液治疗,18h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结论: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的患者在脑组织肿胀消退后、未行颅骨修补前,行腰穿或腰穿置管引流有诱发反常性脑疝的风险,一旦出现反常性脑疝的表现,应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措施包括杜绝一切导致脑脊液流失的因素、升高颅内压以及颅骨修补。
- 简志宏刘佳刘仁忠熊晓星秦兴平
- 关键词:去大骨瓣减压腰穿
- 3T核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越法血管成像序列和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序列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3T核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越法血管成像序列(3D-TOF—MRA)和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分析5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3T核磁共振3D—TOF—MRA+3D—FIESTA序列的影像资料,比较症状侧和无症状侧血管与三叉神经的关系,并将术前核磁共振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影像学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术后随访患者2年,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分析术前核磁共振结果与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前3T核磁共振3D.TOF—MRA+3D.FIESTA显示症状侧血管神经间存在接触或压迫关系的阳性率为90.4%,而无症状侧仅为25.0%;术前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责任血管的灵敏度为89.8%,特异度为100.0%,影像学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性良好;术后随访提示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手术预后明显更好。结论联合应用3T核磁共振3D—TOF—MRA+3D.FIESTA扫描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前诊断责任血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能协助临床医师进行术前诊断和评估,并预测患者手术预后。
- 刘佳陈谦学陈治标刘仁忠王峻邵灵敏秦兴平连海伟
-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前评估
- 血管瘤型脑膜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管瘤型脑膜瘤的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血管瘤型脑膜瘤的病例资料,均采取手术治疗。总结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手术技巧及预后。结果血管瘤型脑膜瘤MRI扫描T1WI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多伴明显瘤周水肿,肿瘤内常可见粗细不等的血管流空影,增强后可见脑膜尾征,并呈显著明亮均匀强化。术中见肿瘤富含血管,血供极其丰富,除硬膜动脉供血外,常有脑表面分支动脉参与供血。本组SimpsonⅠ级切除16例,Ⅱ级切除6例。术后6个月~2年随访复查,无肿瘤复发。结论血管瘤型脑膜瘤以血管化生为主,富含血管,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肿瘤血供极其丰富,术中易出血,手术全切除肿瘤后复发率低。
- 刘佳刘仁忠陈谦学陈治标葛培林杨振兴秦兴平
- 关键词:脑膜瘤脑膜尾征显微外科手术
- 腰大池置管引流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5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应用腰大池置管引流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腰大池置管引流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中应用的适应证及相关临床经验。结果:腰大池置管引流对正常颅压脑积水是否行脑室腹腔分流具有指导意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术后脑脊液漏、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及开颅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中疗效确切,本组无因腰大池置管引流而并发颅内积气、颅内出血及颅内感染的病例,仅1例去骨瓣减压的患者在置管引流后出现反常性脑疝,经相应治疗后恢复。结论:腰大池置管引流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安全有效。
- 刘佳刘仁忠简志宏邵灵敏秦兴平杨振兴熊晓星
- 关键词:腰大池置管引流神经外科围手术期
- 13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 2012年
- 目的探讨延髓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对13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延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3例均获得全切。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11例,同术前1例,加重1例。结论对有手术指征的延髓海绵状血管瘤,应积极行显微手术治疗。
- 秦兴平刘仁忠简志宏葛培林史强
- 关键词:延髓显微外科手术预后
- 脑功能区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 目的:总结分析36例脑功能区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36例AVM患者均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7例入院后行急诊手术,术前根据CT表现考虑到有AVM可能,术中清除血肿后均在显微镜下...
- 秦兴平刘仁忠简志宏葛培林史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