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晚期肝癌介入灌注治疗价值的研究
- 闫胜利王益王吉凌马志强王晓梅李秀莲秦文燕梁永梅吉鹏飞张海霞袁亚波
- 近5年来,该研究组开展并探讨中晚期肝癌、肝动脉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通过对45例病人治疗的临床观察,疗效满意,认为可以作为失去手术机会肝癌的首选治疗。经对本组45例病人行HAI 及TACE治疗后对各项结果记录对比,分析表明...
- 关键词:
- 关键词:中晚期肝癌
- 慢性肝炎的病因学分级与分期的综合诊断
- 2003年
- 病毒性肝炎是指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组传染病,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型。据国内外专家的意见,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进行了某些修改。其中慢性肝炎的修改比较大,即不用CAH及CPH的名称,而是简单的诊断为慢性,然后再注明炎症活动度,肝功能损伤程度。病理诊断方法也是一样。
- 常建平王国庆秦文燕
- 关键词:慢性肝炎病因学
- 血清CEA、CYFRA21-1、NSE、CA724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56例肺癌(腺癌组24例,鳞癌组20例,小细胞肺癌组12例)、34例肺部良性疾病(良性疾病组)、3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CEA、CYFRA21-1、NSE、CA724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5组血清CEA、CYFRA21-1、NSE和CA724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癌组CEA、鳞癌组CYFRA21-1和小细胞肺癌组NSE均明显高于相应其他4组(P<0.01).腺癌组CA7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P<0.01).腺癌组CEA、鳞癌组CYFRA21-1、小细胞肺癌组NSE和腺癌组CA724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P <0.05 ~P<0.01).4种标志物单项检测时,特异性为88.9%~ 94.4%,敏感性为28.6% ~41.1%.联合检测后,特异性略下降(83.3%),但敏感性明显提高(87.5%).结论:血清CEA、CYFRA21-1、NSE、CA724水平和肺癌的病理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其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肺癌的阳性检出率.
- 李自生王永生秦文燕佘有清
- 关键词: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 肝病的细菌感染
- 2004年
-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中肝硬化合并感染比其它住院的普通患者病毒感染率明显增高的原因,主要与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明显降低,特别是肝内网状内皮系统严重受损,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及白细胞粘附趋化与吞噬功能降低等原因有关。方法:早期对所有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除对病灶进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以外,同时积极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有效抑制肝病患者的病毒感染是改善肝病预后的关键。结果: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目前倾向于首选广谱的β-内酰胺类抗菌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广谱的β-内酰胺类抗菌素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疗效/毒性范围广,组织浓度高,副反应较少,肝硬化合并感染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早期选用有效抗菌素是治疗的重点。结论:尽管抗菌素研制不断获得进展,对大多数肝病的细菌感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总体的预后还仍取决于肝病本身是否得到较全面积极的治疗。
- 常建平王国庆秦文燕
- 关键词:肝病细菌感染肝硬化肝功能
- 不同AFP浓度下AFP-L3与GPC-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在不同甲胎蛋白(AFP)浓度下,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磷脂酰蛋白聚糖-3(GPC-3)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表达,为PHC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以240例门诊、住院患者及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AFP、AFPL3及GPC-3水平;根据血清AFP水平分为阴性组(0≤AFP<20ng/mL)、低浓度组(20≤AFP<400ng/mL)和高浓度组(AFP≥400ng/mL),比较3组AFP-L3和GPC-3水平,以及AFP-L3、GPC-3单独与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效能。结果低浓度组、高浓度组血清AFP-L3与GPC-3水平均高于阴性组,且高浓度组血清AFP-L3与GPC-3水平高于低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L3与GPC-3联合检测诊断PH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4.4%、95.9%、93.8%,均高于AFP-L3、GPC-3单独检测。结论联合检测AFP-L3和GPC-3可提高对PHC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对PHC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秦文燕陈博李自生佘有清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
- 不同肿瘤标志物对肺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SCC)相关抗原、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 GRP)、人附睾蛋白4(HE4)对肺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小细胞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良性疾病患者、健康体检者各100例。检测各组血清CYFRA21-1、NSE、SCC相关抗原、Pro GRP、HE4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肿瘤标志物鉴别诊断肺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效能。结果肺恶性肿瘤组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相比,小细胞肺癌组血清NSE和Pro GRP水平升高,血清CYFRA21-1和SCC相关抗原水平降低(均P<0.05)。HE4、CYFRA21-1、NSE、Pro GRP、SCC相关抗原鉴别诊断肺恶性肿瘤和肺良性疾病的效能依次降低;SCC相关抗原、NSE、Pro GRP、CYFRA21-1鉴别诊断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效能依次降低。结论 HE4、CYFRA21-1、NSE、Pro GRP、SCC相关抗原对肺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均具有一定价值。
- 秦文燕廖杰陈博
- 关键词:肺恶性肿瘤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
- 血清D-二聚体、PCT及NT-proBNP水平在评估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8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降钙素原(PCT)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 NP)水平对评估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根据CURB-65评分标准将63例老年CAP患者分为低危组24例、中危组22例、高危组17例,选择健康体检者2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D-二聚体、PCT及NTproB NP水平的差异,分析CURB-65评分与D-二聚体、PCT及NT-proB NP的相关性,ROC曲线评估D-二聚体、PCT及NT-proB NP诊断高危CAP的效能。结果高、中、低危组D-二聚体、PCT及NT-proB 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低、中、高危组D-二聚体、PCT及NT-proB NP水平依次升高(P<0.01);全部研究对象中CURB-65评分与D-二聚体、PCT及NT-proB N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D-二聚体、PCT及NT-proBNP诊断高危C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0、0.997、0.999。结论检测血清D-二聚体、PCT及NT-proBNP水平对了解老年CAP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李自生孟凡亮秦文燕陈博佘有清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N-末端脑钠肽前体
- 巢湖地区5028例孕早期妇女TORCH感染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分析巢湖地区孕早期妇女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即TORCH的检测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5028例孕妇TORCH-Ig M抗体和TORCH-Ig G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HSV-Ig M和HSV-Ig G阳性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CMV感染导致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46.94%(23/49),与其他病毒感染导致的不良妊娠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表现中,流产发生率为67.35%(33/49),与其他不良妊娠结局表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巢湖地区孕早期妇女存在一定的TORCH阳性率,TORCH感染是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在孕早期或孕前进行TORCH检测对指导本地区优生优育工作及提高新生儿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陶芳陈博秦文燕
- 关键词:TORCH感染不良妊娠孕早期优生优育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PTH和SF检测的临床价值与β_2-MG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不同时期血清铁蛋白(SF)和甲状旁腺素(PTH)的变化特点与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相关性。方法测定不同肾功能时期SF、PTH和β2-MG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并将各期SF、PTH和β2-MG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代偿组患者SF、PTH和β2-M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失代偿组、肾功能衰竭组和尿毒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145例患者PTH与β2-MG呈正相关(r=0.92,P<0.05),SF与β2-MG亦呈正相关(r=0.92,P<0.05)。结论检测血清PTH、SF及β2-MG水平对了解慢性肾脏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李自生秦文燕陈博佘有清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血清铁蛋白甲状旁腺素Β2-微球蛋白
- 骨髓干细胞在肝病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干细胞研究治疗肝病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就目前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作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5-01/2006-06期间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病的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stem cell,hemopoietic 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hepatic fibrosis”等,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6-06期间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及肝纤维化的文章,检索词为“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肝纤维化,肝硬化”,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骨髓干细胞及肝病治疗有关的文章,筛除与以上要求无明显关系的文章以及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8篇外文文献和40篇中文文献,涉及骨髓干细胞的36篇,间充质干细胞的24篇,造血干细胞的14篇,选择其中的30篇纳入分析。资料综合:骨髓中含有大量可以分化为各种细胞类型的干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从动物实验到临床研究都表明,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肝细胞、卵圆细胞,参与肝脏再生,且此类细胞具有成熟肝细胞功能。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均质性的细胞,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肝细胞、胆管细胞等。应用骨髓干细胞治疗疾病较传统方法具有取材容易、体外培养、传代及扩增容易、直接取材于患者本人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非常突出。结论: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难治性肝病,不仅有利于患者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改善,而且能替换坏死和损失的肝细胞,将把肝病治疗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 秦文燕李昌平
-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