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涛
-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律令体系还是礼法体系?被引量:2
- 2016年
- "律令说"由日本学者提出,并不断发展完善,得到中国学者的广泛认可。"律令说"虽然以中国古代法律语词为外衣,但其背后体现的仍然是日本人效仿大陆法系的历史过程所产生的"法典情结";"律令说"的有效时段是魏晋到唐宋,这种对中国法律史掐头去尾,难以囊括中华法系的法历史;"律令说"只能用于表述中国古代刑事、行政方面的成文法,不能表述大经大法、祖宗之法、天下之法,难以涵盖中华法系的法体系;中华法系是礼法体系,从体系上看,包括礼典、律典、习惯法三个子系统,从历史上看,包括原型期、重组期、成熟期、衰落期四个阶段。
- 秦涛Chi Zhen
- 关键词:中华法系
- 重庆旧书摊淘书记
- 2022年
- “今天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的时代,今天重庆跑旧书铺的人,绝大多数是为了某一个小小的‘现实’的目的,‘发思古之幽情者’,恐怕百不得一二罢。”引自茅盾《旧书铺》。抗战时期,一些文化人流落重庆。缺衣少食尚在其次,无书可读却是要命的事情。大概因为这个缘故,重庆也曾兴起一些旧书铺子。茅盾所记的是一处名为“米亭子”的旧书街,如今早已风流云散。唯一可供凭吊的是1942年成立的“米亭子小学”。不过该小学早已迁出江北城原址,“米亭子”名存实亡。
- 秦涛
- 关键词:亭子抗战时期凭吊幽情
- 秦律中的“官”释义——兼论里耶秦简“守”的问题被引量:8
- 2014年
- 睡虎地秦律中的"官"没有官吏的意思,其主要义项是具有特定职能的机构、部门,从而引申出"公家"的意思,不宜泛泛作"官府"解。"官府"在秦律中有特定含义,表示具有保藏或作业功能的机构及其场所,不宜直接以现代汉语的"官府"对译。秦汉之际官署名称从"官"到"曹"的变迁,是秦朝建立前后以行政行为统一称谓用语的结果。里耶秦简中的"守",主要是长官不在时由某官员代为留守官署坐班之意。对里耶秦简中大量出现"守"和"守丞"现象的解释,必须联系睡虎地秦律和里耶秦简的不同文本性质和具体时空背景来理解。
- 秦涛
- 关键词:里耶秦简秦律
- 《商君书·垦令》与秦简比勘研究
- 2014年
- 一、传统文献学视野下的《垦令》篇《商君书》的成书与命名最早能追溯至西汉刘向歆父子的《七略》,~①而在此之前只出现个别篇名,如'商鞅之《启塞》',~②'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③也就是说,司马迁或读过商鞅所作的《开塞》、《耕战》诸篇,但未必见过题有《商君》、《商子》或《商君书》的'某本书'。余嘉锡在《古书通例》中提出'古书单篇别行'之说。
- 曹勤秦涛
- 关键词:睡虎地
- 律令时代的议事以制汉代集议制研究
- 汉代集议制,指汉代朝廷或各级官署通过合议的方式以立法建制、司法决事的机制,经集议而形成的法律文件、司法判例具有最高效力。所以,集议制本身既是有汉一代之基本大法,又是研究汉代法制的枢纽所在。本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证、论...
- 秦涛
- 关键词:议事制度
- 蜀汉法制“郑义”发微被引量:1
- 2014年
- 郑玄的经学、律学对汉魏以降乃至隋唐的法制影响至巨,历代学者每苦于文献无征,只好付之阙如。而史籍的字里行间透露出郑玄与法律之学的瓜葛相连。以去汉未远的蜀汉为样本,对其法制与郑学之渊源作一个微观的考察可知,蜀汉文教制度之儒风蔚然,法治政策之宽严相济,可谓深得郑学三味。
- 秦涛
- 关键词:汉晋之际
- 汉末三国名法之治源流考论
- 法律儒家化自汉朝肇其端,到汉末出现了一股逆流。这一逆流被大多数法律史著作所注意,多名之曰“名法之治”或“名法思潮”。然而,各家著作往往仅在此目之下罗列曹操、诸葛亮二人的法律思想,对于名法之治的生成原因、基本面相及历史地位...
- 秦涛
- 关键词:名法蜀汉汉末三国社会势力
- 文献传递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法思想史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法律史学诞生于清末,在历史的风云中屡经兴废。20世纪70—80年代之际,法律史学成为法学振兴的排头兵;继而沉潜史料、深耕细作,为中国法学与法治铺路。2002年以后,法律史学转入探微求真、反思重建的阶段,以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法和中华法系、寻找中国法思想的自我为目标。法史学具有法学、史学两种进路,不可偏废;法史学承担着探索中华法文化遗传密码的功能,经过积累与沉淀,终将绽放出难以取代的异彩,在正本清源的基础上助推现代法治中国建设。
- 俞荣根秦涛Hou Jian
- 关键词:法律史中华法系
- 律令体制抑或礼法体制?——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法被引量:15
- 2018年
- "律令说"创自日本学者,20世纪90年代以后流行于中国。但"律令说"难以囊括古代中国的法历史,难以涵盖古代中国的法体系,将之移治中国古代法存在局限。中国古代法是礼法,包括礼典、律典、习惯法三个子系统,经历了原型期、重组期、成熟期、衰落期四个阶段。礼法体制的重拾,是认识中国古代法的自我、破解中华法系遗传密码之关键。
- 俞荣根秦涛
- 关键词:律令礼法中国古代法
- 《晋书·刑法志》作者考——以唐代辛骥墓志为新证被引量:3
- 2014年
- 《晋书·刑法志》是研究汉魏晋法律制度的重要史料,历来为学界所重视,惜其作者却史载阙如。通过上世纪初出土的《大唐故刑部郎中定州司马辛君墓志铭并序》的碑文记载,结合传世文献详加考证,认为该墓志的志主辛骥,字玄驭,正是《唐会要》记载的《晋书》分撰人之一的刑部员外郎辛邱驭,亦是《晋书·刑法志》的真正作者。
- 龙大轩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