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信国

作品数:19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金华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6篇骨髓
  • 5篇多发
  • 5篇多发性
  • 5篇多发性骨髓瘤
  • 5篇淋巴
  • 5篇骨髓瘤
  • 4篇蛋白
  • 4篇疗效
  • 4篇淋巴细胞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亚群
  • 3篇造血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细胞亚群
  • 3篇计数
  • 3篇白血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计数

机构

  • 19篇华市人民医院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江门市人民医...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19篇罗信国
  • 11篇朱艳
  • 10篇黄黎
  • 10篇蒋志勇
  • 9篇高新芳
  • 5篇童雅君
  • 3篇许维东
  • 1篇高瑞兰
  • 1篇施金俏
  • 1篇王丹
  • 1篇章勇
  • 1篇沈友进
  • 1篇叶宝东
  • 1篇牛艳昕
  • 1篇张新平

传媒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浙江中西医结...
  • 2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成药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拟益气养血方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疗效分析
2023年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多有感染、贫血、出血以及脏器浸润等征象出现^([1])。目前,AL的治疗仍以化疗为主。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简称粒缺)的出现是评判一个化疗疗程是否达到有效治疗量的关键指标,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处于极度低下状态,容易发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粒缺伴感染是影响化疗疗效、甚至是导致患者病死的重要因素^([2])。
俞方泉罗信国王莉蒋志勇朱艳叶虹位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中医药益气养血
环孢素A对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辅助治疗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环孢素A辅助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小板计数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难治性ITP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环孢素A辅助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5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增加,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717、8.118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FN-γ水平较治疗前降低,IL-4、IL-1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22.9522、11.7500、11.9032,对照组:t=9.8537、7.2250、6.7012,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IL-4、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096、3.8277、4.7989,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P>0.05)。结论环孢素A辅助治疗难治性ITP患者疗效显著,且可增加患者血小板数量,降低IFN-γ水平,增加IL-4、IL-10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力。
罗信国施方静高新芳
关键词:环孢素A疗效血小板计数细胞因子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的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血清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可以用于预测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的血清样本,分为化疗组(30例)和化疗+曲妥珠单抗治疗组(30例),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和SIMCA 14.1软件中的多元变量模式对样本及数据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两组代谢物构建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稳健性良好,以P<0.05且VIP>1.0为筛选条件,筛选并鉴定出8个差异代谢物,可用于预测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结论代谢组学技术可揭示化疗+曲妥珠单抗组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特点,筛选出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疗效预测,同时为研究曲妥珠单抗的疗效评价提供新思路。
许维东姚慧韬张新平牛艳昕罗信国施金俏
关键词:曲妥珠单抗
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探讨分析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初发MM患者78例,随机分为硼替佐米组40例、沙利度胺组38例,再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硼替佐米组患者给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沙利度胺组患者给予沙利度胺、长春新碱、表柔比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2组治疗疗效,检测2组MM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以及IL-6、IL-17、TGF-β水平。结果2组MM患者治疗后Treg显著升高(P<0.05),Th17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且硼替佐米组改善程度更优(P<0.05)。2组MM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L-17以及TGF-β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硼替佐米组血清IL-6、IL-17以及TGF-β水平显著低于沙利度胺组(P<0.05)。结论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均具有一定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机体Treg、Th17细胞比例,降低血清IL-6、IL-17以及TGF-β细胞因子表达,且以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方案效果更佳。
朱艳罗信国蒋志勇匡跃敏黄黎
关键词: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因子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临床观察
目的:初步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中安全性以及移植前疾病状态与复发的关系;方法: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常规诱导巩固化疗的基础上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造血重建的时间,并通过随访观察移植后患者无病生...
蒋志勇童雅君罗信国黄黎朱艳高新芳匡跃敏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文献传递
麻木的病因及诊治现状被引量:16
2013年
麻木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病因甚多。找到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是麻木治疗的关键。如若病因不能消除,也可使用一些如三环类抗抑郁药或抗癫痫药物对症支持治疗,也可使麻木症状减轻或消失。
沈友进罗信国谢琼英王丹
关键词:脑卒中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病
在自定义高危群体中M蛋白定量筛查多发性骨髓瘤及相关预后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M蛋白定量检测在符合自定义高危群体中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预后分层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所筛查出的200例符合自定义多发性骨髓瘤高危群体进行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检测及血清游离轻链定量测定,记录入组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结果、血清游离轻链定量及κ/λ比值;阳性患者进一步完善检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确诊患者再进一步行Fish检测评估预后危险分层,记录相关检测结果。结果200例高危群体中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异常共检出58例,血清蛋白电泳阳性检出39例,进一步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共34例;确诊患者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异常为34例,而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阳性为27例,7例漏诊;免疫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提示确诊患者血清游离轻链高比值13例中(>100或<0.01)有8例存在高危遗传学改变,其他21例有3例存在高危遗传学改变。而多发性骨髓瘤高危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贫血、球蛋白异常、血肌酐升高是高危影响因素,符合本研究中自定义多发性骨髓瘤高危群体的诊断标准。结论血清游离轻链检测相较于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可以明显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漏诊率,是高危人群检测筛查的有效手段,并且血清游离轻链高比值跟基因风险分层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其预后风险。
蒋志勇俞方泉罗信国章勇叶宝东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血清蛋白电泳游离轻链
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应用化疗,观察组应用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免疫功能,检测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自然杀伤性T细胞、PLT、Hb显著高于对照组,CD^8+、WB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Ⅲ+Ⅳ度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应用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能显著改善造血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减轻化疗对机体的损伤和不良反应。
胡姗姗施方静黄沆罗信国高新芳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化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造血功能
养血通络止痛汤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药物性周围神经病变32例被引量:5
2021年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血液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占血液恶性肿瘤的10%,其常见症状包括手足麻木、骨痛及感染。目前国内对于MM治疗的一线药物包括长春碱类、免疫调节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在治疗过程常见副作用为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 neuropathy,PN),发生率为37%~83%[1],中重度PN严重影响患者MM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西医对于PN治疗主要以营养神经、止痛对症治疗为主,有效率、用药时间、副作用及临床疗效均不理想,且不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文为探究中药在MM药物致周围神经病变(medicine 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MIPN)的治疗作用,采用自拟养血通络止痛汤治疗MM并发MIPN患者32例,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高新芳朱艳罗信国黄黎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手足麻木通络止痛汤蛋白酶体抑制剂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分析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2例C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BTK抑制剂+常规治疗)和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T细胞亚群治疗前后的变化、不良反应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3.3%,高于对照组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1402±478)个/μl、CD4^(+)(700±241)个/μl、NK细胞(389±168)个/μl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52±272)个/μl、(585±192)个/μl、(302±134)个/μl]。观察组出血(1例)、消化道不适(0例)及不良反应种类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K抑制剂对CLL患者具有疗效,能够促进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恢复,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减少部分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施方静罗信国蒋志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