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承锋

作品数:70 被引量:271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9篇动脉
  • 9篇细胞
  • 8篇心室
  • 7篇血压
  • 7篇衰竭
  • 7篇中医
  • 7篇高血压
  • 6篇血管
  • 6篇综合征
  • 6篇肌细胞
  • 5篇心肌
  • 5篇心室肌
  • 5篇葛根素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蛋白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心力衰竭
  • 4篇药疗
  • 4篇药疗法

机构

  • 48篇广州医学院第...
  • 21篇广州医科大学
  • 8篇广州医学院
  • 8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 1篇《血栓与止血...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70篇罗承锋
  • 18篇刘世明
  • 10篇陈敏生
  • 9篇陈小忆
  • 8篇何小琦
  • 8篇刘月婵
  • 8篇田朝伟
  • 8篇黄衍寿
  • 7篇熊龙根
  • 6篇李爱群
  • 5篇刘煜德
  • 5篇钟赟
  • 5篇林晓圳
  • 5篇洪永敦
  • 5篇李国强
  • 5篇李爱群
  • 4篇刘泽霖
  • 4篇倪晓彬
  • 4篇刘丽
  • 4篇袁牧

传媒

  • 15篇血栓与止血学
  • 10篇广东医学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新中医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现代医院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医教育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海峡药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2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5岁以上人群肥胖指标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35岁以上人群腰臀比(WHR)、腰围(WC)和体质指数(BMI)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2009年在广州市两个独立社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5岁以上居民2 745人进行身高、体质量、WC、臀围、血压、心率的测量,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肥胖指标与高血压水平的关系。结果广州地区35岁以上居民中,不同BMI的男女居民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型肥胖组的血压水平及其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体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了年龄因素后,男性以WHR的OR值最高(1.526),而女性以WC的OR值最高(2.813),BMI的OR值在两性中均为最低(0.719/0.391)。ROC曲线表明,男性BMI、WC和WHR诊断高血压的切点、曲线下面积及95%CI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女性中,WC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54),与BMI(0.77)、WHR(0.78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35岁以上人群,尤其在女性人群中,WC是反映肥胖对高血压影响的较好测量指标,而BMI和WHR可以作为有效补充。
钟赟田朝伟刘本荣李爱群罗承锋陈敏生刘世明
关键词:高血压腰臀比体质指数腰围
贫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贫血的发生率及其对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01-2008-06在我院住院的C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Hb正常组、轻度贫血组以及中重度贫血组3组。结果:贫血在CHF患者的发生率为32.5%;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的Hb、RBC均明显低于好转的患者(P〈0.01),贫血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贫血的患者(P〈0.01),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贫血的偏回归系数为1.296(P=0.039),优势比(OR)为3.655(95%CI:1.069-12.499);对于心功能NYHAⅢ-Ⅳ级的CHF患者,Hb的偏回归系数为-0.073(P=0.041),OR为0.93(95%CI:0.864-0.995)。结论:CHF患者贫血的发生率较高,贫血是CHF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b降低增加心功能Ⅲ-Ⅳ级的CHF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
刘爱民罗承锋吴楚财刘世明张慧罗翊芝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贫血预后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研究现状
2002年
本文参考10多年来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文献,从证候实质、辨证论治、主方加减治疗以及单味药理作用等方面,综述了该病的中医研究状况,并对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及存在问题作一评述。
罗承锋黄衍寿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针灸疗法中医药疗法
肾功能不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及肾功能不全对CHF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影响。方法收集NYHA心功能Ⅲ,Ⅳ级CH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结果CHF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35.5%。NYHA心功能Ⅳ级患者的血清Cr浓度明显高于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P〈0.01);在血清Cr浓度升高的患者中,NYHA心功能Ⅳ级的比例较高。而NYHA心功能Ⅲ级的比例较低(均P〈0.05),且血清Cr与B型脑钠肽(BNP)呈正相关(P〈0.01)。CHF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明显升高(P〈0.01)。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的血清Cr水平明显高于好转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的回归系数为0.01,优势比(OR)为1.01(P=0.007。95%CI:1.003—1.017),BUN的回归系数为0,088,OR为1.092(P=0.009,95%CI:1.022~1.167)。结论Cr,BUN分别是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CHF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肾功能不全是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CHF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冯绮莹冯明华何运平陈思梁文栋罗承锋刘世明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预后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冠脉事件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导致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冠脉事件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或复查CAG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曾因冠心病在我院行冠脉支架植入术且有完整的CAG影像资料以及其他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及CAG影像资料,将患者分为冠脉事件组与无冠脉事件组。统计分析使用SPSS 16.0软件,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115例患者,其中发生冠脉事件组50例,未发生冠脉事件组65例。发生冠脉事件组患者的基线水平及复查CAG时的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无冠脉事件组(P<0.05或P<0.01)。冠脉病变加重需血运重建患者的基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复查CAG时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冠脉病事件的患者(P<0.05或P<0.01);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基线及复查CAG时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冠脉事件的患者(P<0.05)。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复查时的临床资料进行二分类logistic向前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多支血管病变[二支病变:OR=10.094,95%CI(2.498,40.798),P=0.001;三支病变:OR=16.047,95%CI(4.121,62.481),P=0.000]、复查时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水平[OR=0.873,95%CI(0.773,0.987),P=0.03]均是冠脉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支血管病变以及复查时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水平是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冠脉事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罗承锋柴仁杰李爱群成传访黄鹤林晓圳莫沛李国强李晓云熊龙根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胆红素
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抗栓治疗被引量:2
2020年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AF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高,约20%的AF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vention,PCI)或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1],在接受PCI的患者中,约有5%~8%罹患AF[2-4]。ACS或PCI术后患者需联合阿司匹林和P2 Y 12受体抑制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以预防支架内血栓等冠脉缺血事件的发生。口服抗凝治疗(oral anticoagulation,OAC)在预防AF发生卒中或系统性血栓栓塞发生方面优于DAPT。理论上讲,AF合并ACS或PCI术后患者需要OAC联合DAPT,预防血栓栓塞与冠脉缺血事件,但OAC联合DAPT的三联抗栓方案必将增加出血的发生,1月内出血发生率为2.2%,1年内为4%~12%[5]。大出血增加ACS患者死亡可高达5倍[6]。因此,AF合并ACS或PCI术后患者,平衡血栓与出血风险尤为重要。如何选择抗栓方案及其时长是目前的热点。
罗承锋
关键词:心房颤动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黄连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sICAM-1和sVCAM-1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连解毒汤低中高3个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外,其余喂以高脂饲料,同时定期灌服维生素D3(60万U/次,第2,4,6周)造模8周,从第6周开始每天灌胃给药1次,黄连解毒汤低剂量组2.7g/kg,中剂量组5.3g/kg,高剂量组10.6g/kg,阿托伐他汀钙片组1.8mg/kg,正常对照组灌服等量蒸馏水,连续4周。结果黄连解毒汤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组均与模型对照组的ICAM-1,VCAM-1表达均比模型对照组低(P<0.05~0.01)。结论黄连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一定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李国强黄萍程穗茗罗承锋刘世明郭重仪操红缨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黄连解毒汤ICAM-1VCAM-1
严重血友病A抑制物发生的临床预测模式
2010年
治疗血友病A的最重要副作用是抗FⅧ自身抗体的发生,这些抗体可干扰输注的FⅧ而完全阻断其止血作用。在所有严重血友病A、先前未经治疗的患者(previously untreated patients,PUP)中,其抑制物的发生率约为25%。近10年来,血友病A患者抑制物发生的几个危险因素被鉴定出来。
罗承锋刘泽霖
黄连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究黄连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连解毒汤3个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钙片组,每组12只,喂以高脂饲料,连续10周,同时模型对照组,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组实验大鼠定期灌服维生素D3(60万u/3次,第2、4、6周)造模8周,从第6周开始每天灌胃给药1次,低剂量2.7g/kg,中剂量5.3 g/kg,高剂量10.6 g/kg,阿托伐他汀组1.8 mg/kg,正常对照组灌服等量蒸馏水,连续4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CD4+CD25+Treg数量变化。结果黄连解毒汤能明显上调CD4+CD25+Treg数量。结论黄连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CD4+CD25+Treg表达有显著提高,可对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一定干预作用。
李国强黄萍程穗茗罗承锋刘世明郭重仪操红缨
关键词:黄连解毒汤动脉粥样硬化动物实验CD4+CD25+TREG
hBcl-2和hVEGF_(165)双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将hBcl-2和hVEGF165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效应。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重组腺病毒转染BMSCs,用PCR法验证目的基因mRNA在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用ELISA及Western Blot检测双基因在转染后细胞的蛋白表达量;用MTT法及Annexin V-PE/7-AAD法分别观察对转染后BMS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大鼠BMSCs分离纯化成功。在mRNA水平,转染后的BMSCs可表达这两个外源基因;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液hVEGF165峰浓度达到(924.3±56.5)pg/mL,多个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也检测到转染后细胞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比对照组增加(P<0.05)。MTT比色法观察到,转染细胞分泌的hVEGF165上清液可促进BMSCs的增殖(P<0.05);用Annexin V-PE/7-AAD检测转染后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染重组腺病毒载体的BMSCs能够表达hBcl-2及hVEGF165,并且表达产物具有生物学效应。
林育辉何晓青倪晓彬侯宁董颀罗承锋刘世明赵路宁陈敏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腺病毒载体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