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咏梅
- 作品数:50 被引量:242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生物学更多>>
- HBsAg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的HBV感染特征分析及其屏蔽策略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HBsAg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的HBV感染特征并探讨其屏蔽策略。方法 2016年1月-6月来本中心献血的无偿单采献血者,选取其中HBsAg初筛反应性的单采献血者为研究组,选取HBsAg初筛非反应性成功捐献单采血小板,但HBsAg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均阳性的单采献血者为对照组,2组血液标本进行HBsAg定量检测、HBV-DNA定量检测和HBV两对半检测。结果 80名HBsAg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的酶免检测阳性预测值为98.75%(79/80);HBsAg定量中位数为384.9 IU/mL,HBV-DNA阳性率为90%(72/80),HBV-DNA定量中位数为3.38log IU/mL,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HBV两对半检测"135"模式百分比、"145"模式的HBsAg定量值和HBV-DNA定量值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sAg初筛反应性献血者具有较高的HBV传染性,应直接屏蔽或者按照酶免检测阳性结果进行归队管理。
- 谢钊李晓帆聂咏梅
-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预测值
- 人血小板在WT小鼠和SCID小鼠体内复苏率的比较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人血小板(hPLTs)输注给WT小鼠和SCID小鼠后,在2种小鼠体内的复苏情况。方法通过一侧尾静脉分别给11只WT(FVB/NJ)小鼠和10只SCID小鼠输注单采的hPLTs 200μl/只,在输注后5、60、120、240 min从WT和SCID小鼠对侧尾静脉,以及360 min从SCID小鼠对侧尾静脉采集小鼠全血10μl/只(次),用3.8%EDTA抗凝后,立即采用4℃保存的1%多聚甲醛固定,4℃过夜保存;将固定的小鼠全血样本经过洗涤和再悬浮后,采用含有磁珠的TruCOUNT试管,用小鼠抗人FITC-CD61抗体和大鼠抗小鼠PE-CD41抗体染色细胞,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小鼠全血中复苏的hPLTs:以输注后5 min采集的小鼠全血中的hPLTs数量作为基数值,其余时间点的hPLTs数值分别与之比较,计算hPLTs输注后的复苏率。统计学分析比较hPLTs输注后,在WT和SCID小鼠体内的复苏率。结果WT和SCID小鼠体内hPLTs的复苏率,在输注后120 min分别为(37.15±10.39)%和(54.88±18.33)%(t=0.002,P<0.01);在输注后240 min分别为(20.69±8.44)%和(51.07±11.17)%(t=0.000,P<0.01);在输注后360 min在SCID小鼠体内的复苏率为(36.20±7.50)%。结论输注hPLTs后120和240 min,SCID小鼠体内hPLTs的复苏率明显高于WT小鼠,提示SCID小鼠可能作为一种动物模型替代人体实验来评价在体hPLTs的功能。
- 聂咏梅Deborah F.DumontLarry J.Dumont
- 关键词:实验动物模型
- 四逆汤抗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性损伤保护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机制研究
- 本文从细胞学水平,用胰蛋白酶方法原代分离了S-D乳鼠心肌细胞,用外源性氧化剂H2O2诱导构建了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模型,用含有四逆汤含药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了S-D乳鼠原代心肌细胞,筛选了培养心肌细胞DMEM培养基...
- 聂咏梅
- 关键词:四逆汤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线粒体膜电位
- 文献传递
- 核黄素联合紫外线A照射对血浆中伪狂犬病毒的灭活效果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考察核黄素联合紫外线A对血浆中伪狂犬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以伪狂犬病毒为模拟病毒,以Vero细胞为培养细胞,用病毒感染细胞,制备病毒增殖液;分别采用5、10、15及20J/cm2联合核黄素处理血浆,观察处理前后血浆病毒灭活的效果,筛选灭活病毒合适的紫外线剂量;将含有伪狂犬病毒血浆的样本分为实验组:采用上述筛选的紫外线强度照射联合核黄素处理;对照组1:单独采用紫外线A照射;对照组2:单独采用核黄素处理;阴性对照组:未采用紫外线照射和核黄素处理;分别在实验前后采用96孔细胞病变法,对照细胞病变效应,根据Reed-Muench公式计算病毒滴度。结果采用不同强度的紫外线联合核黄素处理血浆,紫外线强度为15及20J/cm2的灭活血浆病毒的效果明显,处理后病毒滴度分别下降4.55和4.39logs;实验组和对照组1病毒滴度分别下降4.55和4.28logs,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病毒滴度降低1.93logs,没有病毒灭活效果。结论核黄素联合紫外线可灭活血浆中伪狂犬病毒,单独紫外线照射也具有灭活血浆伪狂犬病毒的效果;而仅单独采用核黄素处理而未联合紫外线照射,对血浆中伪狂犬病毒灭活效果不明显。
- 聂咏梅张晓敏周豪杰付涌水江朝富汪传喜陶黎阳张甜曹开源田小东
- 关键词:血浆核黄素紫外线A伪狂犬病毒VERO细胞
- 广州汉族配偶人类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的调查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调查配偶之间人类血小板抗原(HPA)的不配合率并评估其在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AIT)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SP法对200对广州汉族配偶进行了HPA-1~-16基因分型。结果配偶双方HPA-1~-6及HPA-15均在同一HPA位点具有不同基因型,HPA-7~-14及HPA-16均为a/a纯合子。得到HPA-1~-16的等位基因频率,HPA-15、HPA-3、HPA-2、HPA-6、HPA-5、HPA-1和HPA-4的不配合率为别为37.42%、37.02%、8.02%、3.84%、2.44%、0.75%和0.24%,其余HPA位点的不配合率为0。结论 HPA-5可能是广州汉族人群NAIT最重要的一个HPA系统,HPA-15、HPA-3、HPA-2、HPA-6和HPA-4也分别具有其免疫学意义,这为HPA的抗体检测以及NAIT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 周豪杰杨承东聂咏梅
- 关键词:人类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PCR-SSP
- 光化学法病毒灭活的模型病毒培养与滴定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建立S indb is和伪狂犬病毒的培养与滴定方法。方法以Vero细胞为病毒传代及滴度滴定指示细胞,Karher氏法计算滴定结果。结果S indb is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以圆缩、脱落为主;伪狂犬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以变圆、形成折光性强的合胞体为主,病变细胞晚期脱落。S indb is病毒第一次滴定TC ID50>11,第二次滴度TC ID50为9.5;伪狂犬病毒第一次滴定TC ID50>11,第二次滴定TC ID50为7.2。结论Vero细胞对两种模型病毒均较敏感,适合用于此两种病毒的培养与滴定。该方法的建立为光化学法灭活血小板中病毒的研究奠定基础。
- 江朝富张晓敏聂咏梅汪传喜付涌水曹开源
- 关键词:病毒培养
- 四逆汤抗氧化应激性损伤保护心肌细胞机制的探讨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观察四逆汤在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过程中的保护效应,探讨四逆汤抗氧化应激性损伤保护心肌细胞的机制。方法:采用H2O2诱导损伤制备SD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模型,分别用含不同浓度的四逆汤含药血清DMEM培养基培养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细胞的存活率,用1mmol/LH2O2处理心肌细胞,分别在处理0.5h,1h,2h,4h和8h后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同时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和细胞内丙二醛(MDA);对H2O2处理不同时间的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含15四逆汤含药血清的DMEM培养基是心肌细胞生长的合适浓度;四逆汤含药血清能降低细胞培养液中的LDH活性以及细胞内MDA的含量,减少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降低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速度。结论:四逆汤对于H2O2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与保护线粒体膜电位的稳定有关。
- 聂咏梅吴伟康刘颖段新芬赵明奇赵丹阳
- 关键词:四逆汤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
- 美国西北血液中心新员工入职培训见闻及思考
- 聂咏梅
- 2015—2018年广州血液中心保密性弃血献血者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广州血液中心保密性弃血的献血者特征,为制定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2018年广州血液中心保密性弃血献血者人群性别、年龄、献血次数、教育程度、弃血原因、血液检测结果和重复献血者抗-HIV阳转情况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 2015-2018年共有72人次要求保密性弃血,发生率为0.0059%(72/1 221 947),其中18-30岁年龄段(69.4%,50/72)、首次献血(72.2%,52/72)、高中以下教育程度(36.1%,26/72)献血者是保密性弃血的主要人群;高危性行为(33.3%,24/72)是保密性弃血的首要原因;与非保密性弃血献血者相比,保密性弃血献血者HBsAg(OR=1.862)及抗-HIV(OR=60.159)阳性率较高,重复献血者抗-HIV阳转率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OR=332.11,P<0.001)。结论保密性弃血是保障血液安全非常重要的措施;在献血者招募过程中,应重点对特定目标人群进行详细献血前健康征询,排除高危献血者,保证血液安全。
- 罗伟峰林永桔滕青张旸蓝琴李丰沛郑晓晓聂咏梅
- 关键词:无偿献血献血者招募
- 1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发现HPA-21bw等位基因报告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调查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是否携带人类血小板抗原HPA-21w等位基因。方法对20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及其母亲采用DNA测序方法进行HPA-21bw基因分型。结果 DNA测序表明1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GPIIIa编码基因1960位G→A,为HPA-21a/b杂合子;而其母亲为HPA-21a/a纯合子,与患儿HPA-21bw不配合。结论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中首次检出HPA-21bw等位基因,提示HPA-21bw抗原是中国人群引起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潜在抗原位点。
- 周豪杰邓晶丁浩强聂咏梅
- 关键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DNA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