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计算机管理系统在输血科的应用
- 2013年
-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在日常工作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满足临床用血量不断增长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血库规范化管理和建设,在输血科工作中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性、规范管理工作流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胡松张海娟扬迅
- 关键词:输血科计算机管理系统输血
- 产前预测结合血浆单采术防治新生儿溶血病效果观察
- 2004年
- 王清改韩海心胡松李颖王鑫鑫
- 关键词:血浆单采术新生儿溶血病免疫性抗体
- 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sEPCR、vWF、P-sclcctin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sEPCR、vWF、P-sclcctin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及同期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P-selectin)、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分析白细胞、血小板与sEPCR、vWF、P-sclcctin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sEPCR、vWF、P-selectin、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初诊化疗前sEPCR、vWF、P-selectin、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均高于初诊化疗后,血小板水平低于初诊化疗后(P<0.05)。化疗后未完全缓解组患者sEPCR、vWF、P-sclcctin、白细胞水平均高于完全缓释组,血小板水平均低于完全缓释组(P<0.05);化疗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组sEPCR、vWF、P-sclcctin、白细胞水平均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水平低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P<0.05)。sEPCR、vWF、P-sclcctin与白细胞呈正相关,与血小板呈负相关(P<0.05)。结论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可采用sEPCR、vWF、P-sclcctin评估患者病情进展,其与白细胞呈正相关、与血小板呈负相关,可指导后续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胡松许词杨讯
- 关键词:VWF
- 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AIHA患者伴同种抗体的检测
- 2006年
- 徐学新朱凤荣胡松李颖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
- 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
- 2006年
- 徐学新张海娟胡松
- 关键词:输血不规则抗体微柱凝胶技术抗球蛋白试验
- 机采洗涤血小板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 2005年
- 徐学新张海娟胡松吴军张鸣第陈居芙
- 关键词:洗涤血小板血细胞分离机机采血小板血小板输注过敏性体质
- 免疫胶体金检测不孕症患者血清EMAb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建立快速测定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经Sepharose4B免疫吸附柱亲和层析纯化的人子宫内膜抗原(EMAg),以胶体金颗粒结合的羊抗人IgG为标记抗体,根据免疫胶体金技术原理,建立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检测人血清EMAb。共检测500份不孕者血清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对比研究。结果 纯化的人子宫内膜抗原与患者血清中特异性EMAb通过渗滤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反应,6 min内即可直接观察结果。在500份血清检测中,阳性率为41.2%,与ELISA的结果基本一致(X2=3.66,P>0.05),符合率96.1%。特异性为95.4%,敏感性为96.3%。交叉试验与重复试验结果显示DIGFA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及稳定性。结论DIGFA可快速测定EMAb,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 徐学新胡松于璐张允秀陶建
- 关键词: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子宫内膜抗体
- 临床输血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 2013年
-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输血已经成为临床抢救危重患者,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血液不同于制造出来的药品,其中的各种成分十分复杂,输血也存在着诸多不良反应。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不及时处理,甚至会危及生命。
- 胡松张海娟赵国阳
-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输血
- 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1月发生FNHTR的55例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纳入发生组,另选同期未发生FNHTR的55例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纳入未发生组。统计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找出可能影响血液病患者反复输血发生FNHTR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冷沉淀输注、性别构成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CRP水平异常、非冷沉淀输注、女性是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发生FNHTR的高危因素(OR>1,P<0.05)。结论CRP水平异常、非冷沉淀输注、女性是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发生FNHTR的影响因素。
- 胡松
- 关键词:血液病输血不良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性别
- 内皮微颗粒对新生儿ABO溶血病预后价值的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内皮微颗粒(EMP)对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之间就诊于我院的55例ABO-HDN、50例Rh-HDN和50例母婴血型匹配的健康新生儿,获取其一般临床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检测血浆CD144+EMP,分析EMP与溶血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3组新生儿在胎龄、性别和出生体重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ABO-HDN组直接Coombs试验和间接Coombs试验阳性病例数分别为8例和11例。ABO-HDN和Rh-HDN新生儿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网织红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ABO-HDN和Rh-HDN新生儿血胆红素和LDH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EMPs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 A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前EMP与血红蛋白负性相关(r=-0.823,P<0.05)。ABO-HDN组的血红蛋白、LDH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与治疗前EMP水平独立相关。Rh-HDN组中,只有血红蛋白和LDH水平与治疗前的EMP水平独立相关。结论EMP检测是ABO-HDN新生儿的一个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和检测指标。
- 杨旭杨讯许词胡松余东韩海心
- 关键词:内皮微颗粒新生儿溶血病ABO溶血病血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