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柱”与“灵魂”--韦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第五首分析
- 2023年
- 本文以奥地利作曲家安东·韦伯恩(Anton Webern)在1911—1913年创作的《五首管弦乐曲》(Op.10)第五首作为研究对象;以阿伦·福特(Allen Forte)的音级集合理论为主要分析手段;以音高为主要观测点,对其他音乐要素与音高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总结其技术手段和风格特点,并讨论其与结构和内容之间的关联。同时,借鉴国内学者对于该作品前四首的分析,试图验证作品与原有标题“seele”之间的联系。
- 张震胡磊
- 关键词:音级集合
- 回顾与超越——上海音乐学院2017作曲理论学科建设国际高峰论坛述评
- 2019年
- 2017年11月8日至11日,由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技术理论学科团队策划并主办的"2017作曲理论学科建设国际高峰论坛"隆重召开,此次论坛可谓"标准高、范围广、影响大"。论坛由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主任、作曲技术理论学科团队首席教授张巍召集。张巍教授团队深入研究目前国内作曲技术理论学科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围绕着--回顾国内及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理论学科的发展历史;如何站在历史的基础上完成对历史的超越;作曲理论学科的未来应该如何发展--这样几个出发点和目标,制定了本次会议的主题。
- 胡磊
- 谈萨蒂钢琴曲《裸体歌舞》整体技术的简朴化被引量:1
- 2019年
- 本文通过对埃里克·萨蒂(Erik Satie)的钢琴作品《裸体歌舞》,从调式调性布局及其音乐意图、和声配置与音乐形象、曲式结构特征与音乐舞蹈、钢琴织体与音乐情绪等方面进行分析,试从作曲技术应用角度对其进行归纳研究,以获得对《裸体歌舞》整体技术简朴化的深层理解和认识,企望“整体技术简朴化”理念对作曲创作实践产生实用性指导作用。
- 胡磊
- 关键词:简约主义音乐
- 谈谈和声主科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有关和声主科教学中对增三和弦转调内容的补充
- 在我系的和声主科教学中,一直以来是以[苏]斯波索宾等四人编著的《和声学教程》为蓝本。经过数十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发现斯波索宾(等)的《和声学教程》在章节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仍存在不足,为了更适应当今和声学的发展现状,在提高学...
- 胡磊
- 关键词:斯波索宾
- 文献传递
- 勋伯格《乐队变奏曲》的十二音处理与配器技术
- 勋伯格的《乐队变奏曲》是他使用十二音序列技术创作的唯一一部大型管弦乐作品。勋伯格在这部作品中既探讨了又解决了如何使用十二音序列音乐这种强调平等的创作技术来创作大型乐队作品。在十二音体系的规则与音乐作品的效果上,勋伯格做了...
- 胡磊
- 关键词:勋伯格管弦乐作品
- 文献传递
- 和声二元论与功能和声学思辨——里曼及其《简明和声学》的历史选择与历史继承
- 2023年
- 德国音乐理论家胡戈·里曼最重要的功能和声理论著作《简明和声学——和弦的调性功能理论》包含了多方面的“二元”特性,既是对音高和声理论传统的学术继承,也体现出里曼对音高和声理论的哲理思辨;既有作为理论家的缜密思考,又有作为教育家的实践考量。里曼因持续不断的学术产出,宏阔深远的学术视野,理用兼具的学术品格,在音乐教育、音乐理论等多个方面,对19世纪欧洲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历史选择了里曼的原因,也是和声二元论与功能和声学选择里曼《简明和声学》的原因,更是西方哲学与西方文化选择里曼的原因。
- 胡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