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明
- 作品数:9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市静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海市蒙得维的亚沙门菌流行特征研究
- 2016年
- 目的研究蒙得维的亚沙门菌的耐药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基于上海市针对人群和食源、环境沙门菌的监测基线,分析蒙得维的亚腹泻和食源环境株的耐药表型和分子型特征。结果蒙得维的亚在本地区的人源和食源沙门菌型数据库中列第24位(32株)和32位(13株)。经实验室确诊的28例蒙得维的亚病例均符合食源性感染特征,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和20~60岁男性,城郊地区高发。人源和食源株均发现对三代头孢(头孢他啶)耐药株,近5年中食源株的多重耐药(MDR)明显增多,28.1%的人源株对环丙沙星处于耐药临界值,来自境外动物制品的蒙得维的亚菌株对抗生素多数敏感。32株人源和13株食源株的分型聚类提示存在优势克隆簇,包括3起经回顾性鉴别诊断的蒙得维的亚的成人暴发,其中2起为多重耐药(MDR-ACSSuT)的克隆暴发。MDR-ACSSuT的人源流行株与甲鱼株之间存在高度的遗传同源性,与境外输入菌株间的耐药和分子型特征差异较大,2个不同克隆簇之间存在遗传进化关系。结论蒙得维的亚尚未在本地区成为优势种型,但其已通过贸易等方式不断输入国内,逐渐定殖于沿海地区的甲鱼养殖产业链和人群的消费食物链中,最终进化成稳定的MDR和非MDR克隆容易形成分散而隐蔽的食源性暴发。
- 李勇王春唐海丰王爱敏黄峥石维敏胡雪明顾宝柯曾玫史贤明阚飙许学斌
- 关键词:分子分型多重耐药
- 医院环境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了解医院环境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布、耐药性和分子分型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2月—2015年5月上海市静安区某三级综合性医院监护病房环境中分离的MRSA菌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316件标本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6株,污染率为14. 6%;检出MRSA22株,污染率为7. 0%。MRSA对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红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14株MRSA经PFGE检测后共分为8个型别,总体相似度在85%的水平。其中2个型别各有4株为同一基因型。【结论】医院环境表面分离的MRSA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耐药,环境中存在MRSA克隆株污染,应加强病人和环境、医务人员和环境之间的感染控制措施。
- 李颐赵文良王海玲胡雪明蔡明毅范惠莹阿力沈铭华
- 关键词:医院环境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耐药性
- 预防性健康检查中沙门菌分离方法的优化与评估
- 2010年
- [目的]沙门菌检测方法在预防性健康检查中的优化与效果评估。[方法]用实验室保存菌株测试CHROMagarTM沙门菌显色琼脂平板(CAS)、木糖赖氨酸胆酸盐琼脂平板(XLD)和武汉SS琼脂平板(WS)的敏感性、特异性;使用单盲法比较经亚硒酸盐增菌液(SF)增菌后用CAS与WS、亚硒酸煌绿增菌液(SBG)与SF增菌后,用XLD与WS分别在1 717件和1 000件食品从业者体检肛拭中分离沙门菌的效果;评价优化检测方法在上海市静安区预防性健康检查中的应用。[结果]CAS和XLD菌株测试和现场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优于WS,SBG-XLD/CAS组合的优化方法的检测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SF-WS的结果。2008年静安区职业体检的年度阳性率分别是2006年的8倍和2007年的10倍,月度阳性率也是历史同期水平的2~10倍,7、8月份的阳性率高达1%。[结论]CAS能兼备伤寒、副伤寒在内的所有沙门菌的分离能力;SBG-XLD/CAS组合的沙门菌优化检测流程具有易于掌握和高敏感性的优点,适于预防性职业体检中沙门菌常规分离。
- 赵文良杨兰萍胡雪明许学斌
- 关键词:沙门菌敏感性特异性
- 沙门菌分离技术关键点的研究和评价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研究沙门菌常规分离方法的技术关键点。方法用库存菌株和肛拭、食品增菌标本测试评估5种沙门菌选择性平板分别与3种选择性增菌液配伍检测沙门菌的敏感性;将亚硒酸煌绿增菌液(SBG)与木糖赖氨酸胆酸盐琼脂平板(XLD)和CHROMagarTM沙门菌显色琼脂平板(CAS)配伍组合作为首选优化方法 (方法 1)通过全球沙门菌监测(GSS)和静安区预防性职业体检标本进行验证;8家临床医院实验室使用SBG-XLD组合的次选优化方法 (方法 2)和4个CDC实验室使用方法 1进行平行检测。结果 CAS和XLD菌株测试的敏感性为100%和85.7%,肛拭标本经SBG增菌后用CAS和XLD分离的敏感性为94.4%和89.7%,优于其他2种选择性增菌液与平板组合的检测效果。方法 1检测2005-2009年GSS和2008年体检标本的高峰阳性率达到5%~7%和1%。方法 2经2年的室间比对敏感性达到方法 1的78.7%,最高为88.9%。结论沙门菌常规分离的技术关键点在于有效增菌,实验室使用模块化的可选平板进行组合分离才能兼顾效率和成本。优化方法 1适用所有沙门菌的检测,优化方法 2适用非伤寒沙门菌的检测。
- 胡雪明杨兰萍金汇明许学斌冉陆阚飙
- 关键词:沙门菌细菌学技术敏感性
- 159株沙门菌血清学鉴定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了解沙门菌所致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血清型、耐药状况及耐药谱情况,分析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2011年上海市某腹泻病监测点感染性腹泻病例中分离出的159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学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59株沙门菌中鉴定出11种不同的血清型,并对15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所有菌株耐药集中在萘啶酸、氨苄西林、链霉素和四环素这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75.47%、58.49%、45.28%和26.42%。159株沙门菌有50.94%为多重耐药。结论:沙门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多重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该菌耐药的关键。
- 倪佳琳马蓉胡雪明贾迎春张岭
- 关键词:沙门菌血清学鉴定耐药性
- 波摩那沙门菌耐药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研究波摩那沙门菌的耐药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基于上海市网络实验室连续性监测腹泻病例和环境食品及广西地区爬行动物监测的波摩那沙门菌进行抗菌药物耐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2005-2012年上海市网络实验室诊断临床病例分离沙门菌4 553株,居前10位的20个血清型均为A~F群,波摩那沙门菌在少见的非A~F群中仅次于旺兹沃思沙门菌排第2位,并对低年龄组人群普遍易感,症状有血样便和二次感染现象.确认食源环境沙门菌1 805株,前10位血清型明显比人源株更具多样性,波摩那沙门菌在少见型中列第3位,多源自甲鱼、海水贝壳类和爬行动物.波摩那沙门菌非人源分离株耐药性显著高于人源株,PFGE结果分属A和B不同克隆簇.克隆A为非流行株的多重耐药株,菌株多源自淡水养殖鱼类;克隆B为不耐药的流行株,分为B-Ⅰ(分离自低年龄组)和B-Ⅱ(分离自成年组)2个亚簇,前者与海水贝壳类动物、陆龟、蜥蜴分离株同源,后者与海水贝壳类动物分离株同源,其中1例人源株对8种抗生素呈多重耐药.结论 波摩那沙门菌属少见菌型,但对婴幼儿有较高致病性.上海市近期分离的波摩那沙门菌与2005年病例菌株存在遗传进化关系,需要对致病克隆加强监测并预警进食海鲜和爬行动物的感染风险.
- 刁保卫胡雪明王传清侯琦黄峥金汇明肖文佳李晓虹冉陆阚飙史贤明林玫王鸣柳许学斌
- 关键词:低年龄组多重耐药
- 2006-2012年上海市基于网络实验室的肠炎沙门菌耐药监测被引量:26
- 2013年
- 目的建立区域性网络实验室监测和分析肠炎沙门菌的耐药特征变化为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6-2012年,上海市8个区域公共卫生实验室和24家临床实验室依据标化方法分离184株肠炎沙门菌食源环境菌株与1146株肠炎沙门菌腹泻病例菌株,使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菌株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应用WHONET软件建立耐药数据库。结果历年中肠炎沙门菌在禽肉中污染率最高(155/184);实验室诊断病例主要分布在5岁以下和18~59岁、1~4岁病例明显高于1岁以下、60岁以上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所有肠炎沙门菌对萘啶酸耐药率均超过90%;多重耐药株(对氨苄西林-氯霉素-链霉素-磺胺异噁唑-四环素耐药型,ACSSuT)存在于鸡肉和2009年的1例食物中毒暴发病例中;耐头孢吡肟食源和腹泻株分别出现在2011年和2008年;腹泻株对环丙沙星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于食源株;低年龄组病例对三代头孢和环丙沙星耐药的菌株分别约占2/3和1/2。结论上海市肠炎沙门菌腹泻病例存在社区内获得和食源性感染等不同因素,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型ACSSuT可能是潜在的高致病性流行株。提高临床实验室常规诊断能力,优化和减少老年人和婴幼儿对抗生素暴露,重视多重耐药菌株导致的疾病负担。
- 倪佳琳许浩胡雪明钟海明张静金汇明肖文佳许学斌冉陆阚飚史贤明崔志刚
- 关键词:网络实验室肠炎沙门菌禽肉疾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