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建民
- 作品数:12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微创治疗的系列研究
- 赵德伟王卫明郭林王本杰刘宇鹏杨磊崔大平田丰德王铁男芦建民崔旭
- 该研究对关节镜下髓芯减压自体干细胞体外培养回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实验研究,对髋关节周围带血管蒂骨瓣进行的应用解剖学研究,模拟手术操作并进行动物实验及生物力学分析,针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期病变的特点,利用髋关节镜、髓...
- 关键词:
-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关节镜微创
- 利用仿真模拟教学促进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仿真模拟教学在实用型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方法将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习的医学生按班级分为两组。对照组45人进行传统临床技能培训;实验组41人在传统临床技能培训的同时,接受仿真模拟教学学习。结果两组理论考核合格率为实验组95.1%,对照组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操作考核合格率为92.7%,对照组为51.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综合能力考核合格率为92.7%,对照组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仿真模拟教学是传统临床教学方法的重要的、有效的补充,在传统临床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加入仿真模拟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
- 张殿龙王海霞曹铭谦芦建民王亚东王东皎
- 关键词:仿真模拟教学医学生
- 显微镜辅助下微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ircodiscectomy)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ircodiscectomy)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15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单节段98例,双节段52例),在C臂...
- 丛洋芦建民廉皓屹付大鹏
- 关键词:显微镜腰间盘突出微创
- 显微镜下单侧入路行双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 目的 对显微镜下单侧入路行双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2014年 6月至 2016月12月因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显微镜下单侧入路行双侧减压术共10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疗效...
- 胡亮亮芦建民廉皓屹付大鹏
- 关键词:显微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腰椎管狭窄
- 带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被引量:35
- 2006年
- 目的探讨应用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及升支、臀中肌支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及升支、臀中肌支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2例(32髋),其中男18例,女14例;FicatⅡ期15侧,Ⅲ期17例。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15~38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根据手术前后Ficat分期改变进行影像学评价,对其中的9例进行手术前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明确坏死股骨头血运重建状况。结果术后两髋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头得到重建的病例,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术前平均55分,术后88.6分),本组临床成功率为90.6%,影像学成功率为87.5%。9例重建股骨头手术前后DSA评估提示血管蒂充盈好,骨瓣血运丰富。结论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及升支、臀中肌支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瓣血供确切,股骨头血运重建良好,早期疗效满意。
- 赵德伟王卫明王本杰张耀王铁男郭林孙强芦建民于晓光
-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瓣显微外科手术
- 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骨折被引量:2
- 2015年
-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文章主要针对Vaccaro等报道的AO胸腰椎骨折分型中的A3和A4等严重爆裂骨折利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进行讨论。作者在临床上针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高度丢失〉50%,椎管压迫〉40%-50%或以上。
- 杨圣芦建民刘继峰李树强付大鹏廉皓屹
-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 新时期如何培养外科实习生的临床工作能力被引量:5
- 2011年
- 外科实习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外科临床实习面临着一些问题,为培养外科实习生的临床工作能力,该文对新时期外科临床实习面临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 张殿龙芦建民王海霞曹铭谦曲凯王东娇
-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行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的38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优19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为92.11%,腰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率为83.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突出位置、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年龄、病程、突出位置、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及COPD是影响老年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DL-C是其保护因素。
- 丛洋芦建民
- 关键词: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老年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结合椎体成形重建非感染性缺血坏死的椎体被引量:1
- 2010年
- 背景:非感染性椎体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较少见的椎体缺血坏死,表现为椎体压缩骨折,国内的报道较少。可能与该病的发病率低对该病认识不足有关。目的:分析非感染性椎体缺血坏死的特点,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该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治疗12例非感染性椎体缺血坏死的疗效。经皮椎体成形手术均在透视监测下经椎弓根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治疗前后疼痛状况,通过侧位片测量经皮椎体成形术前后椎体前缘和中央的高度。结果与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2个非感染性椎体缺血坏死,骨水泥注入量平均为(6.0±1.5)mL,术后疼痛完全或显著缓解10例(83%),部分缓解2例(17%)。目测类比评分法评分从术前的9.08±0.76降为后2.33±1.43和术后6个月1.08±0.95(P<0.01)。经皮椎体成形3d后椎体高度恢复平均为前缘2.2mm,中央3.2mm。结果提示,经皮椎体成形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是一种治疗非感染性椎体缺血坏死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并能部分恢复椎体高度。
- 杨圣芦建民赵德伟周丹阳李新路
- 关键词:椎体骨折椎体成形术骨水泥
- 颈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制备及终板软骨细胞迁移规律的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制备双后足大鼠增龄颈椎间退变的动物模型并研究颈椎间盘自然老化及退变过程中髓核中软骨样细胞的来源及其规律。方法 4周龄 SD 大鼠76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只大鼠通过截除前肢制备双后肢大鼠颈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按术后3、6、9、12个月4个时间段分组,每组10只;对照组36只大鼠未予处置,按实验开始后4、8、12、16个月分4组,每组9只。每组大鼠处死后摄颈椎正侧位 X 线片并制备 C4~5、C5~6和 C6~7椎间盘中矢状面组织学切片,行 HE、番红-O 染色,研究观察颈椎间盘退变情况及终板软骨细胞向髓核迁移的规律。结果截除双前肢后,双后肢大鼠全部存活,实验组大鼠术后9、12个月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均出现颈椎间盘退变的典型征象。颈椎间盘老化的过程中,终板的软骨细胞向髓核不断迁移,在髓核、终板与内纤维环的交界区,软骨细胞沿胶原纤维排列的方向向髓核边缘迁移;在髓核的中央区域,软骨细胞平行或垂直于终板向髓核迁移,脊索性髓核向心性皱缩并最终完全被纤维软骨性髓核取代。在颈椎问盘退变的过程中,这一过程完成得更快、更早。结论双后足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不损伤动物靶器官正常的解剖结构,成功率高、重复性好,符合人类颈椎间盘退变规律;髓核中的软骨样细胞由终板软骨细胞迁移而来,在髓核的不同部位及椎间盘老化和退变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迁移规律。
- 王卫明金大地芦建民王本杰
- 关键词:椎间盘疾病模型动物软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