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勇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土壤
  • 5篇喀斯特地区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地利用类型
  • 3篇土壤侵蚀
  • 2篇土力学
  • 2篇土壤紧实
  • 2篇土壤紧实度
  • 2篇紧实
  • 2篇紧实度
  • 2篇抗冲性
  • 2篇不同土地利用
  • 2篇不同土地利用...
  • 1篇性状
  • 1篇岩性
  • 1篇土力学特性
  • 1篇土壤抗冲性
  • 1篇土壤抗蚀
  • 1篇土壤抗蚀性
  • 1篇土壤理化

机构

  • 7篇贵州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7篇袁勇
  • 6篇高华端
  • 4篇孙泉忠
  • 1篇张光辉
  • 1篇杨阳
  • 1篇姚李
  • 1篇赵勋
  • 1篇浦浪超
  • 1篇林泽北
  • 1篇孙珍玲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3篇2011
  • 4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黔中喀斯特地区不同地类土壤土力学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土壤黏聚力、内摩擦角及紧实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壤侵蚀。通过对黔中喀斯特地区林地、灌草地和坡耕地3种地类土壤的剖面调查、紧实度测定、原状土剪切试验,研究了黔中喀斯特地区不同地类土壤的土力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地类A层土壤黏聚力c水平分布特征为林地(52.28kPa)>灌草地(36.80kPa)>坡耕地(25.05kPa),垂直变化不明显;A层土壤内摩擦角φ水平分布特征为林地(28.28°)>坡耕地(17.94°)>灌草地(16.52°),垂直变化特点为B层大于A层;A层土壤紧实度水平分布特征为林地(1019kPa)>灌草地(914kPa)>坡耕地(535kPa),A层与B层差异性显著,地类对A层影响明显,总体上表现为上松下紧的态势;土壤紧实度与黏聚力呈正相关关系。
孙泉忠高华端袁勇赵勋杨阳吴学强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土壤紧实度
黔中喀斯特地区土壤机械分维特征及其与土力学特性的关系
2011年
在黔中喀斯特地区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机械分维特征及其与土壤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及土壤紧实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分形维数D一般在2.80-2.93之间,当直径小于0.002 mm的土壤颗粒含量超过50%时,其分形维数则大于2.90。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机械分维与土壤黏聚力、土壤紧实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黏聚力和紧实度随机械分维增大而增大;土壤机械分维与内摩擦角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内摩擦角随机械分维增大而减小。
孙泉忠高华端宁茂岐袁勇牛明
关键词:土壤紧实度
黔中喀斯特地区岩性对表土理化性状及抗冲性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研究喀斯特地区岩性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抗冲性的影响,对探明石漠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黔中喀斯特地区5种不同岩性上发育的表层土壤,分别测定其理化性状和抗冲性。结果表明:岩性对土壤机械组成、容重、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均有显著影响。碳酸盐岩(石灰岩和白云岩)发育的土壤理化性状最好,砂岩类(长石砂岩和紫色长石石英砂岩)次之,煤系地层土壤结构最差。煤系地层的抗冲性能也显著低于其他岩性组。因此进行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时,应针对不同岩性土壤状况分别治理,尤其加强煤系地层土壤流失防治工作。
孙珍玲高华端张光辉孙泉忠袁勇
关键词:岩性土壤理化性状抗冲性喀斯特地区
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特征研究被引量:22
2010年
探明喀斯特土壤侵蚀特征,对石漠化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样品分析、直剪试验与模拟冲刷试验,研究了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地类的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1)该地区灌丛地土层厚度大于林地和坡耕地的土层厚度;(2)该区土壤紧实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坡耕地<灌丛地<林地;(3)在土壤崩解速率及土壤冲刷模数方面,坡耕地>灌丛地>林地。整体上,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表现出极强的差异性,灌丛地与林地间差异性不显著。因而保持与恢复喀斯特地区植被、减少耕作活动是防治土壤侵蚀和控制石漠化的主要途径。
高华端孙泉忠袁勇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
基于植被恢复潜力的强度石漠化地区立地因子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石漠化地区立地分类及其植被恢复潜力评价是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的重要基础,立地因子研究是立地分类与评价的前提。通过对典型强度石漠化地区毕节石桥小流域和花江峡谷立地条件调查,利用成因分析与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强度石漠化地区影响植被恢复潜力的主要立地因子。结果表明:岩性和坡性是强度石漠化地区基于植被恢复潜力的主导立地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强度石漠化地区立地分类的建立与植被恢复潜力评价提供依据。
高华端林泽北袁勇浦浪超姚李
黔中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与石漠化研究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受到破坏,极易加剧土壤侵蚀,严重的出现石漠化景观。加强该地区的土壤侵蚀与石漠化研究,将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当地社会经济,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黔中喀斯特地区几种主要土地利...
袁勇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
文献传递
黔中喀斯特地区不同地类土壤侵蚀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以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喀斯特地区为研究区,通过对土壤抗冲系数、崩解速率及可蚀性K值的测定,分析了不同地类土壤侵蚀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抗冲系数大小的排序为林地(0.672 L.min/g)>灌丛地(0.571 L.min/g)>坡耕地(0.174 L.min/g),土壤崩解速率大小排序为林地(0.036 cm3/min)<灌丛地(0.039 cm3/min)<坡耕地(0.286cm3/min),土壤可蚀性K值则表现为坡耕地(0.249)<灌丛地(0.263)<林地(0.267),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造成了负面影响。
袁勇高华端孙泉忠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冲性土壤抗蚀性喀斯特地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