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永华
- 作品数:33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机械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 连续激光辐照窄带滤光片软损伤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利用YAG激光对ZnSe/MgF2窄带滤光片进行连续辐照研究,发现滤光片的通带发生了漂移, 严重时通带完全飘离使用波长,使其光学性能完全失效,即滤光片出现软损伤。根据实验结果和温度场分布,模拟了滤光片在连续激光辐照下的温度响应和光学性能失效过程,结果表明ZnSe材料的折射率温度梯度是引起软损伤的主要因素。
- 赵元安金永浩龚辉邵建达范正修袁永华
- 关键词:窄带滤光片激光辐照温度梯度
- 激光辐照ZnSe/MgF2滤光片的热效应研究
- 2002年
- 介绍了光热光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采用从波长上把泵浦光和检测光分开的方法,利用光热光平行检测技术测量了检测激光通过ZnSe/MgF2滤光片后信号的变化,并用红外热像仪测量了泵浦激光辐照干涉滤光片产生温升随时间的变化。根据干涉滤光片的膜层结构,分析了热效应对干涉滤光片薄膜折射率、膜层光学厚度和透过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激光辐照ZnSe/MgF2滤光片产生的温升,可使滤光片透射光谱曲线偏高中心滤长,导致其透过率的热致非线性变化。
- 袁永华刘公豪孙承纬范正修廖常俊赵元安
- 关键词:激光辐照热效应红外热像仪干涉滤光片透过率
- 激光对红外系统的失效机理和破坏效应研究被引量:5
- 2003年
- 根据红外光学系统的会聚特性,用光学增益方法分析了红外系统中各元件对应的光强分布,确定了位于焦面附近光学元件是激光破坏的易损部件,并提出了强激光对红外系统元件损伤,造成其探测、制导功能失效的硬破坏机理;由红外滤光片、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电路与入射激光波长的光谱响应分析,提出了弱激光对红外系统干扰,导致其探测、制导功能在激光辐照一段时间内失效的软破坏机理;开展了激光辐照红外系统的失效验证实验,较好地解释了其失效的机理和效应。
- 袁永华刘颂豪孙承纬廖常俊刘常龄张大勇
- 关键词:激光红外系统信号干扰
- 充内压圆柱壳在激光辐照下的初始裂纹萌生机制研究被引量:6
- 1998年
- 通过高速摄影在实验中观测到充压柱壳上初始裂纹萌生于激光辐照区中心.通过数值模拟、断口分析和激光辐照区材料的金相分析等手段揭示了裂纹初始萌生的物理力学机制,并进一步证实了裂纹初始萌生位置的问题.根据研究结果,确定了影响裂纹起始萌生的力学量.本项目工作的完成有助于激光辐照下充压柱壳断裂问题的深入研究.
- 赵剑衡孙承纬袁永华王春彦刘绪发张宁李思忠
- 关键词:激光柱壳
- 1.06μm连续激光辐照TiO_2/SiO_2薄膜元件的损伤效应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用1.06μm连续激光辐照TiO2/S iO2薄膜元件,在不同强度下测量了激光辐照TiO2/S iO2薄膜元件引起反射信号幅度随时间的变化,并观察到薄膜从基体材料表面起泡、膜层脱落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TiO2/S iO2薄膜的反射光信号变化是连续激光辐照薄膜元件产生的热效应引起的;在激光辐照过程中,薄膜元件基体材料产生的热变形差别是基体起泡、脱落的主要原因。
- 周维军袁永华张大勇桂元珍江继军
- 关键词:连续激光热效应
- 重复频率激光辐照涂层金属材料的温升被引量:8
- 1997年
- 测量了重复频率YAG激光辐照涂层金属材料(30CrMnSiA钢和LF6M铝金壳体)的前后表面温度,分析了不同频率激光辐照涂层壳体材料的温升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平均功率的条件下,激光脉冲频率越高,对材料的加热效率越明显,重复频率激光对材料的加热优于连续激光。
- 袁永华刘常龄王伟平刘自强任小彬
- 关键词:温升激光加热
- 回射激光的红外主动跟踪闭环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根据激光辐照典型红外光学系统产生回射激光的特性分析,红外装置中焦面上调制盘前表 面产生的回射激光特别适合于激光对红外装置的远距离跟踪、瞄准和工作模式识别。用0.53μm激光辐照红外光学系统产生的回射激光信号触发1.06μm主激光控制系统,实现了主激光对红外装置输出信号的有效干扰。它对利用激光进行红外对抗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袁永华袁永华刘颂豪孙承纬廖常俊
- 关键词:红外光学系统红外跟踪目标识别红外制导
- 激光辐照下薄膜镜面波纹损伤机理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用透镜将脉冲激光束聚焦在铝膜镜面上,在部分样品的激光损伤边缘区,出现波纹状损伤形貌。大多数情况下,有多套波纹同时存在,在镜面形成花纹,或者其中有一两套波纹占优势。提出了脉冲激光辐照下光学元件损伤区边缘产生波纹的一种光干涉模型:认为样品表面本身存在微米级杂质颗粒或者表面缺陷点在激光辐照下首先产生鼓包变形,鼓包或杂质颗粒将激光反射(散射)在未发生变形的区域,与直接辐照在该区域的激光束产生干涉,使得变形区周围的光强呈周期性分布,当变形区进一步损伤后,则在损伤区周围留下了波纹状图案。模拟实验验证了这种设想。
- 王伟平吕百达刘仓理袁永华张大勇罗飞
- 关键词:激光损伤光学表面原子力显微镜
- R-C光学系统在小角度入射下的离轴响应被引量:1
- 2006年
- 在小角度范围,532nm CW光束以连续变化的入射角辐照R itchey-Chretien(R-C)光学系统,利用CCD系统测量像面中心的强度,得到了该光学系统的离轴响应曲线,对杂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当离轴角小于0.2o时,PST大于3.0×10-4,并在若干位置出现了峰值,杂光比较明显;离轴角大于0.6o时,PST小于4.5×10-7,且呈单调衰减趋势,光学系统对杂光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 沈志学袁永华张大勇骆永全
- 关键词:PST杂光
- 激光辐照ZnSe/MgF<,2>滤光片的热效应研究
- 介绍了光热光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采用从波长上把泵浦光和检测光分开的方法,利用光热光平行检测技术测量了检测激光通过ZnSe/MgF<,2>滤光片后信号的变化,并用红外热像仪测量了泵浦激光辐照干涉滤光片产生温升随时间的变化....
- 袁永华刘颂豪孙承纬范正修廖常俊赵元安
- 关键词:连续激光干涉滤光片热效应透过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