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军令
- 作品数:105 被引量:880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历史地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地壳运动的转换被引量:4
- 2019年
- 在青藏高原东南缘保山地体东部上新世营盘组玄武岩中开展的古地磁学研究,获得了可靠的高温剩磁分量。地层校正后的特征剩磁分方向为Ds=166.5o, Is=–19.3o, k=41.9, a95=5.1o, N=22(采点)。褶皱检验显示其为原生特征剩磁分量。上新世古地磁数据显示,保山地体东部区域自上新世以来相对于东亚构造稳定区古地磁参考极发生了14.5o±4.8o的逆时针旋转运动。虽然保山地体东部上新世的逆时针旋转运动与保山地体其它区域古近纪至中新世的顺时针旋转变形截然相反,但是其与畹町走滑断裂和南汀河走滑断裂上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运动相吻合。本次研究通过保山地体和腾冲地体内部新生代古地磁数据及地体边界构造带活动演化的综合分析,指出自古近纪早期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初始碰撞以来,青藏高原东南缘腾冲地块和保山地体在渐新世末期至早中新世时期,以及上新世早期分别发生了地壳运动方式的转换。保山地体地壳的运动学方式直接控制了地体边界走滑断裂的构造演化过程。
- 裴军令仝亚博仝亚博景先庆蔡瑜杭李建锋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上新世古地磁
- 大火成岩省及其在古大陆重建及裂解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大火成岩省是地质历史上与地球深部过程(如地幔柱)密切相关的极端地质事件,以相对较短时期内形成规模宏大的板内幔源基性岩浆活动为主要特征,对研究全球性大气—海洋环境的巨变与生物灭绝、大规模成矿及超大陆的重建和裂解均有重要意义。从潘吉亚超大陆的裂解过程可以看出,尽管不是所有的大火成岩省都与大陆裂解有关,但几乎每一次重要的裂解事件都伴有大火成岩省的出现,因此大火成岩省对于研究前潘吉亚超大陆,特别是对于缺少古生物等重建标志,古地磁数据偏少的前寒武纪超大陆重建及裂解研究有重要价值。近20多年来随着年代学技术的进步及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大火成岩省在古大陆重建及裂解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前寒武纪大火成岩省由于经历了多次裂解事件改造及后期抬升剥蚀或覆盖的影响,现今保留的是一些分散在不同大陆上的大火成岩省残片或碎片。用大火成岩省开展古大陆重建及裂解的目标就是通过不同陆块大火成岩省或大规模基性岩浆活动的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对比,结合其他证据,恢复大火成岩省形成时的时空分布特征,据此来确定这些陆块在超大陆中的相对或绝对位置。与其他前寒武纪大陆重建标志相似,大火成岩省也有一些局限性及不确定性,因此应用大火成岩省开展古大陆重建及裂解研究中要与前岩浆期沉积地层中的特殊事件层(如冰碛岩、火山灰、黑色页岩、不整合面、古生物等)对比、岩墙几何学产状、基性岩浆事件序列对比、古地磁、大型构造(如造山带)对比及深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方法相结合。
- 张拴宏赵越赵越王宏宇裴军令张琪琪蔡瑜杭胡国辉王森王开
- 关键词:大火成岩省大陆裂解大陆溢流玄武岩
- 柴达木地块早白垩纪火山岩和沉积岩的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 <正> 近年来大量中亚白垩世纪--第三纪古地磁研究(主要是针对沉积岩红层)结果表明,中亚地区与欧亚大陆之间存在>1000公里的构造缩短,而该地区的地质资料和地貌特征并不支持基于古地磁研究所推测的这一巨大位移量。为此许多古...
- 孙知明杨振宇杨天水裴军令
- 文献传递
- 西南极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被引量:1
- 2021年
- 西南极主要由哈格冰原岛峰群、南极半岛、瑟斯顿岛、玛丽·伯德地和埃尔斯沃思-惠特莫尔山脉五个各具特色的地壳块体组成。通过综述上述各块体主要的岩浆事件及其构造意义,旨在了解西南极的地质演化过程。西南极最古老的岩石为哈格冰原岛峰群地块的前寒武纪正片麻岩,时代为1238 Ma,记录了中元古代弧岩浆作用,其余四个地块记录了~500 Ma以来的地质演化过程。古生代时期,埃尔斯沃思-惠特莫尔山脉地块处于快速沉降的陆相断陷盆地环境,岩浆活动稀少,与罗斯造山运动形成的弧后伸展有关;玛丽·伯德地地块中—晚古生代发育一套与板块汇聚有关的岩浆作用,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而南极半岛-瑟斯顿岛地块记录了石炭纪—二叠纪时期弧的发育。各地块的构造背景从侏罗纪开始明显分化,埃尔斯沃思-惠特莫尔山脉地块记录了侏罗纪板内岩浆作用,可能与大火成岩省有关;玛丽·伯德地地块发育的侏罗纪—早白垩世I型弧岩浆岩随时间转变为白垩纪中期的A型碱性岩浆岩,经历了由俯冲向裂解机制的转变;南极半岛-瑟斯顿岛地块侏罗纪—白垩纪为弧岩浆活动活跃期,同时也有大火成岩省火山活动的记录,是持续俯冲和裂解相互作用的产物。新生代岩浆作用以南极半岛地块为代表,弧岩浆作用持续到始新世,其时空分布特征与左行错断扩张脊的分段俯冲和碰撞有关。
- 郑光高刘晓春刘晓春裴军令
- 关键词:岩浆作用俯冲
- 南极新生代海陆格局变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南极大陆记录了新生代以来地质演化中多次重大地质事件,包括大陆生长、裂解和离散、全球冷却和大陆尺度南极冰盖的发展等。尽管非常重要,但至今关于南极大陆新生代地质演化仍有诸多争论。文章主要针对塔斯曼通道和德雷克海峡贯通过程,系统总结并分析了南极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构造、岩浆和沉积演化历史。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早期开始发育的南极环极洋流(ACC)受德雷克海峡和塔斯曼通道扩张程度的控制。综合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34 Ma全球气候从“暖室”到“冷室”的转变与ACC开始的时间一致,表明构造通道的打开控制了ACC的发育,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简要总结了南极作为一个完整的地球系统,其新生代地质演化如何控制海陆格局的变迁,并提出未来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裴军令赵越赵越杨振宇刘晓春杨振宇刘晓春李建锋郑光高
- 关键词:新生代海陆变迁全球气候变化冰盖
- M/B地磁极性倒转在黄土高原东南缘记录的可靠性探讨
- <正>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进行详细对比从而建立我国黄土的年代框架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在全球变化研究的驱动下日益向高分辨率方向发展。在磁性地层学的基础上,采用古地磁界线作为绝对年代控制点...
- 王喜生杨振宇R.Lovlie裴军令孙知明
- 文献传递
- 西藏乌郁盆地中新世火山岩的地磁极性转换记录
- 2010年
- 地磁极性倒转过程是研究地磁场演化和地球深部动力学的重要.拉萨地块南部广泛出露的中新世后碰撞超钾质-钾质火山岩序列,为研究该时期地磁场倒转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材料.对南木林县乌郁盆地15Ma左右乌郁群地层的古地磁研究表明,火山岩记录了C5Bn.2n-C5Bn.1r和C5ACr-C5ACn两次极性转换期地磁场变化.该剖面记录的这两次地磁极性转换期的虚地磁极(VGPs)分别位于大西洋地区和太平洋中南部.结合北美地区斯特恩斯山玄武岩记录的极性转换过程,已获得的中新世地磁转换期数据似乎不支持VGP经度与采样点相差90°或随机分布的观点.
- 仝亚博杨振宇潘永信郑连弟孙知明裴军令庄忠海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中新世火山岩古地磁地磁场倒转
- 黄土高原东南缘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环境磁学结果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40
- 2006年
- 对黄土高原东南缘三门峡地区曹村黄土剖面L1~L13(时间跨度约1 Ma)的环境磁学研究表明:(1)质量磁化率(X)、饱和等温剩磁(SIRM)和非磁滞剩磁(ARM)等及其组合磁参数均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由于超顺磁(SP)磁性颗粒对磁化率贡献最大而对剩磁(包括ARM和IRM)没有贡献,因而这种线性关系意味着古土壤中由成土作用形成的磁性颗粒仍主要以相对偏细的单畴颗粒(SSD)为主,而前人所认为的SP颗粒对磁化率的贡献可能被高估了;(2)曹村剖面的磁粒度参数xARM/x与黄土高原腹地典型黄土剖面的中值粒径曲线表现出很好的相似性,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XARM/X可以表征黄土-古土壤序列磁性颗粒的粒径相对变化;(3)磁组分参数S-ratio和HIRM测试结果表明,在由成土作用形成的低矫顽力强磁性矿物含量显著增加的同时,高矫顽力的弱磁性赤铁矿/针铁矿的绝对含量也相应增加.
- 王喜生杨振宇Reidar Lφvlie裴军令孙知明
-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序列磁化率古气候
- 燕山褶断带东段早白垩世古地磁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 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块北缘的燕山褶断带,是中国地质工作的摇篮,以中新生代强烈的板内变形闻名于世。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国内外学者就这一地区中新生代的地质与构造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对燕山地区...
- 裴军令
- 关键词:滦平盆地早白垩世古地磁磁性地层学
- 文献传递
- 辽西地区热河生物群的磁性地层学新结果
- <正>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辽西北票四合屯地区及周边地区热河生物群义县组下部发现大量保存完整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各大类群的脊椎动物化石,引起了国际国内学术界与社会媒体的极大关注。热河生物群的时代归属长期...
- 裴军令杨振宇赵越孙知明杨天水马醒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