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以民

作品数:1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4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文化
  • 4篇社会主义
  • 4篇传统文化
  • 2篇政治
  • 2篇政治关系
  • 2篇社会主义和谐...
  • 2篇社会主义市场
  • 2篇社会主义市场...
  • 2篇市场经济
  • 2篇中日关系
  • 2篇主义
  • 2篇主义和谐社会
  • 2篇经济关系
  • 2篇构建社会
  • 2篇构建社会主义
  • 2篇构建社会主义...
  • 2篇构建社会主义...
  • 2篇和谐社会
  • 1篇道德
  • 1篇邓小平

机构

  • 11篇鲁东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许以民
  • 10篇王艳华
  • 1篇曹锡山

传媒

  • 5篇传承
  • 2篇辽宁行政学院...
  • 2篇长春师范学院...
  • 1篇党史博采(下...
  • 1篇黑河学刊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日关系“经热政冷”走势之对策
2011年
中日关系"经热政冷"的基本走势必须改变。为此必须做到:中国迅速增强国力,并进行恰当竞争;日本正视历史、真诚悔过、珍惜中日和平;建立稳固、成熟、完善的政府往来机制,加深政府间的相互信任;充分发挥民间外交积极作用,夯实两国交往的国民基础;日本政府必须严格恪守发展中日关系的四个里程碑性质的政治文件。
许以民
关键词:中日关系
建国后中日关系“经热政冷”走势论析
实现“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美好愿望,是中日两国面临的共同任务和神圣使命。但建国迄今中日关系“经热政冷”走势的长期存在,已然成为实现这一美好愿望的主要障碍。新世纪伊始,倘若任其发展,不但难以构建起面向21世纪的...
许以民
关键词:经济关系政治关系
文献传递
传统伦理道德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性价值
2013年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丰富而深厚的资源性价值,其主要包括:爱国精神、家庭观念、集体主义、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厚德宽容的人际观念、人本思想、义利统一观、重智倾向、诚信原则等。这些内容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推进器,又是其健康发展的稳定器。
王艳华许以民
关键词:传统伦理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价值
2008年
传统文化蕴含着对构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其具体体现在:对社会生活的整合价值;对塑造公民当代人格的精神资源价值;对当代生活观念的导向价值。
王艳华许以民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潜在动力价值被引量:2
2009年
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展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动力价值。其中,以"忠"引申出的爱国主义、以"孝"为核心的家庭观念、以"互助合作"为基本行为方式的集体主义思想、"刚健自强"的精神、"厚德载物"的胸襟、仁者爱人的情怀、"仁义礼智信"的自律观念对建立和完善成熟的社会市场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王艳华许以民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日建交后政治关系总体趋冷的成因
2008年
日本社会和政治的发展趋向、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状况及作用、日本国内的日中友好团体和友好人士的现状、日本国内的国际战略思维和美国因素等五个方面的原因致使了两国政治关系发展明显滞后,并日益趋冷,影响了中日两国的外交政策,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亚洲及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许以民王艳华
中日经济关系优先发展成因(1949-1972)
2013年
中日复交前,两国经济关系较政治关系而言,处于鲜明的优先发展位置和状态,其成因在于:一是战后中日民间友好运动的积极推动,二是两国经济互补性的内在需求,三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外来促动,四是日本与欧美各国经济摩擦加剧的外在压迫。
王艳华许以民
关键词:中日经济关系
试论中国人的道德情结及成因
2013年
在世界各大民族中,中国人的道德情结最为深厚,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深远影响着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和行为。其成因在于: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政治统治的需要;教育的积极推动;道德情结的自我强化等。
王艳华许以民
关键词:中国人
文化与生活辩证关系的哲学透视被引量:1
2005年
文化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具有不可抹煞的辨证关系:其一,文化与生活是内在统一的;其二,传统文化与传统生活是历史的统一的;其三,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既有错位,又有继承和发展。
王艳华许以民
关键词:文化
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本途径被引量:5
2006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潜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价值,它的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的转化主要依赖于三个紧密联系的基本途径:其一,培养现代人的文化自觉意识;其二,实现传统文化自身的创造性转化,使之适应现代生活;其三,国家全面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并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实现之。
王艳华许以民
关键词:传统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