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叶辉
- 作品数:21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韶关市医药卫生科研计划项目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羊膜对人结膜鳞状上皮化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 目的:鳞状上皮化生是发生在眼表疾病的一种常见的病理改变,通过体外空气暴露培养人结膜组织,建立结膜鳞状上皮化生模型,探讨羊膜对人结膜鳞状上皮化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在体外空气暴露条件下培养人正常结膜组织或人正常结...
- 谭叶辉
- 关键词:眼表疾病上皮细胞分化
- 文献传递
- 眼球按摩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式小梁切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眼球按摩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式小梁切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行复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76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眼球按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实验组由眼科专科护士负责进行眼球按摩,对照组患者自行按摩眼球,两组患者均至少随访半年后,对比分析其眼压控制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眼压均正常;出院后1w、2w,1m、3m、6m,实验组的眼压均明显低于试验组;同时术后随访半年后,实验组的手术成功率为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07,x^2=7.226)。结论: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应用眼科专科眼球按摩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眼压,提高了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 谭振琴卢彩霞谭叶辉黄冬兰
-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眼球按摩眼压
- 羊膜在儿童水平型斜视显微矫正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羊膜在儿童水平型斜视显微矫正手术中的应用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于本院就诊并行显微斜视矫正术的56例(102眼)儿童水平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应用羊膜随机分为A组(28例52眼)和B组(28例50眼),术中两组患者均实施水平直肌后徙术,术后随访均≥6月,比较两组术后眼位情况。结果:26例(46.42%)儿童水平斜视患者术后眼位需调整,术后1周,眼位可调整24例(38眼),其中A组13例(20眼,38.46%),B组11例(18眼,36.00%),两组可调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0.066,P>0.05);术后3周,眼位可调整17例(26眼),其中A组11例(18眼,34.62%),B组6例(8眼,16.00%),两组可调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4.651,P<0.05));术后5周,眼位可调整11例(16眼),其中A组9例(14眼,26.92%),B组2例(2眼,4.00%),两组可调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10.127,P<0.01)。眼位调整后,A组26例患者眼位正位,正位率为92.86%,B组15例眼位正位,正位率为53.57%,两组斜视术后正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11.018,P<0.01)。术后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和排斥,羊膜均未见脱出或移位。结论:部分儿童水平型斜视全麻显微矫正术后需行眼位调整,手术过程中应用羊膜效果确切,可明显延长眼位调整时间,提高了儿童斜视手术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 谭叶辉廖武曾广川谢仁艺邵毅叶阳君贾晓静
- 关键词:羊膜儿童水平斜视
- 曲安奈德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眼内异物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和评价曲安奈德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眼内异物伤的临床效果,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2012年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80例(83眼)儿童眼内异物伤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应用曲安奈德分为两组:A组40例(42眼)行眼内异物取出联合玻璃体切割、曲安奈德注射、眼内光凝、硅油填充术;B组40例(41眼)行眼内异物取出联合玻璃体切割、眼内光凝、硅油填充术,术后随访均≥3个月。结果:80例眼内异物伤患儿均一次手术摘除异物,出院时视网膜均恢复。除2例(3眼)患者视力检查不合作外,术后视力提高53例(56眼),其中A组31例(33眼),占78.57%,B组22例(23眼),占56.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74,P=0.029)。41例(42眼)术后矫正视力>0.05,其中A组25例(26眼),占61.90%,B组16例(16眼),占39.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45,P=0.037)。13例(13眼)患者术后出现视网膜脱离,其中A组2例(2眼),发生率为4.76%,B组11例(11眼),发生率为2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648,P=0.006)。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辅助应用曲安奈德可明显改善儿童眼内异物伤患者的视力预后,并可有效预防视网膜脱离等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谭叶辉曾广川廖武叶阳君贾晓静黄亚玲
- 关键词:曲安奈德眼内异物玻璃体切割术儿童
- 不同人工晶体植入方式的前节OCT观察
- 2013年
- 目的采用前节OCT观察不同方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情况。方法对采用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睫状沟植入、虹膜夹持人工晶体植入及人工晶体悬吊术四种不同方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分别行前节OCT检查,观察前房角宽度。结果 A组(n=20)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后鼻侧前房角宽度为33.53°±3.79°,颞侧前房角宽度为34.01°±3.65°,B组(n=12)人工晶体睫状沟植入术后鼻侧前房角宽度为32.63°±3.39°,颞侧前房角宽度为32.19°±3.01°,C组(n=14)虹膜夹持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鼻侧前房角宽度为32.19°±3.99°,颞侧前房角宽度为32.85°±3.70°,D组(n=10)人工晶体悬吊术术后鼻侧前房角宽度为32.73°±3.08°,颞侧前房角宽度为33.15°±2.99°,四者相比,鼻侧方差0.405,P值0.750,颞侧方差0.429,P值0.733,鼻侧、颞侧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四种不同方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节OCT观察的前房角宽度无差异。
- 廖武曾广川李瑜明谭叶辉杨军
- 关键词:人工晶体前房角OCT
- 新鲜羊膜在儿童共同性斜视缝线调整显微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在儿童共同性斜视缝线调整显微手术中的应用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应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依据眼科门诊就诊号将2010-01/2015-10在我科住院并行显微斜视矫正术的60例112眼儿童共同性斜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30例58眼行直肌后徙缝线调整联合羊膜移植术, B组30例54眼行单纯直肌后徙缝线调整术,斜视矫正术后随访均≥6 mo。 结果:斜视患者27例48眼术后眼位需调整,眼位需调整率为42.9%。术后1mo,眼位可调整18例29眼,其中A组16例26眼,眼位可调整率为44.8%,眼位可调整量平均为2.56±0.64 mm;B 组2例3眼,眼位可调整率为5.6%,眼位可调整量平均为0.52±0.28mm,两组比较眼位可调整率及可调整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477,P〈0.01;t=16.502,P〈0.01)。除3例患儿术后不配合眼位调整外,其余均在术后1 mo内行不同程度的眼位调整,眼位调整后, A组27例53眼眼位正位,正位率为91.4%, B 组16例28眼眼位正位,正位率为51.9%,两组比较斜视术后正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27,P〈0.01)。 结论:在儿童共同性斜视缝线调整显微手术过程中应用新鲜羊膜效果确切,可明显延长眼位调整时间及增加眼位调整量,提高了儿童斜视手术的可控性和成功率。
- 谭叶辉廖武曾广川何欢谢仁艺叶阳君
- 关键词:羊膜共同性斜视
- C_3F_8填充眼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手术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全氟丙烷(C3F8)填充眼复发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手术方式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2例(56眼)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C3F8填充眼复发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寻找复发原因,并根据复发原因,进行再次手术,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结果C3F8填充眼的视网膜下方脱离占57.14%,复发原因有: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特别是前段PVR的发展牵引致新孔形成或原孔开放占62.50%(35/56),气体顶压不良裂孔重新开放占21.43%(12/56),单纯原裂孔未封闭或封闭不好占8.93%(5/56),其他原因占7.14%(4/56)。再次手术出院时视网膜均解剖复位,随访过程中出现复位术后视网膜再脱离5例(6眼),最终成功率为89.29%(50/56)。术后矫正视力提高28例(30眼),矫正视力不变11例(12眼),矫正视力下降13例(14眼)。结论C3F8填充眼视网膜再脱离多以下方为主,再脱离与术后PVR发展再牵引、术中未充分松解对视网膜的牵引等密切相关。要术前正确评定玻璃体状态及可能的发展方向,根据视网膜裂孔及PVR情况,彻底清除PVR增生膜,恢复视网膜活动度,选择适当的封孔方法和眼内填充物,仍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 谭叶辉何建忠邵毅谭钢刘靖方旭林
- 关键词: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及羊膜移植治疗假性胬肉
- 2009年
- 目的评价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假性胬肉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将145例(162眼)假性胬肉随机分成2组:A组75例(82眼)行假性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B组70例(80眼)行假性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术后均随访6月以上。结果145例(162眼)术后随访时间平均(24.30±12.15)月。A组75例(82眼),术后随访时间平均(23.84±12.47)月,有5眼复发,复发率为6.10%;B组70例(80眼),术后随访时间平均(24.75±11.62)月,有14眼复发,复发率为17.50%。两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5.085,P<0.05)。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组平均为(4.25±1.02)d;单纯羊膜移植组平均为(6.42±1.36)d,两组比较,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11.417,P<0.05)。全部病例均无感染、排斥、复视或眼球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假性胬肉复发率低,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 谭叶辉肖启国何湘珍李红邵毅何欢
- 关键词:角膜缘干细胞羊膜
- 马方综合征患者角膜形态及厚度的特点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 探讨马方综合征(MFS)患者角膜的形态与厚度变化特点.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自动屈光计和OrbscanⅡZ对2008年4月至2009年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临床确诊的24例(48只眼)MFS患者与24例(48只眼)性别、年龄与其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晶状体异位判断,眼轴测量,角膜形态检查[角膜前、后表面高度,中央角膜曲率,角膜中央3 mm区散光度数(Mean A),模拟角膜散光度数(Sim A),角膜中央3 mm区屈率(Mean K)和模拟角膜屈率(Sim K),角膜中央3 mm区不规则性(3.0ZI)及角膜中央5 mm区不规则性(5.0ZI),角膜厚度指数(CTI)]和角膜厚度检查(角膜最薄点厚度及9个区域平均厚度).采用Crosstabs,单向方差分析,student-t检验及判别分析等方法对角膜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FS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年龄(38±7)和(37±8)岁,男女比例8/16和9/15,以及眼轴长度(23.12±1.06)和(24.26±2.96)mm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x2=0.091,P=0.763;性别t=0.324,眼轴t=1.976,均P>0.05).在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图形态上,MFS组患者相比对照组在椭圆形(25.0%与16.7%)、不规则蝴蝶结形(41.7%与37.5%)和不规则形地形(12.5%与8.3%)图的比例明显上升,同时扁平角膜比例明显升高(66.7%与12.5%).MFS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角膜最薄点厚度(489.8±42.9)μm与(544.8±25.7)μm、Mean K(40.60±1.30)D与(42.80±1.40)D、Sim K(40.50±1.30)D与(42.80±1.20)D、Sim A(1.08±0.86)D与(0.91±0.46)D、CTI 1.57±0.24与1.21±0.14、3.0ZI(1.76±0.96)D与(1.54±0.82)D及5.0ZI(1.91±1.26)D与(0.92±0.68)D等角膜地形图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最薄点厚度t=6.996,Mean K t=2.554,Sim K t=3.326,Sim A t=2.324,CTI t=3.116,3.0ZIt=2.686,5.0ZI t=3.768,均P<0.05);角膜Mean A在MFS组(1.11±0.89)D与对照组(0.99±0.49)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an A t=1.898,P
- 刘秋平张广斌邵毅易敬林刘祖国谭叶辉陈伟毛祖红王乐
-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马凡综合征角膜人体测量术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 34例(39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1组11例(13眼)与2组23例(26眼)。1组完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治疗,2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视力、眼压、房角度数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1组患者均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无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2组患者亦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无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两组手术前后组内视力、眼压、房角度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眼压、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术后视力为(0.55310±0.25513),明显优于2组的(0.33740±0.2488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房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房角除9点方向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浅前房得到改善,房角增宽、高眼压及前房炎症反应等得到控制。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有效治疗途径,对房角的改善更为有利,值得推广。
- 廖武曾广川肖琛辉谭叶辉刘方梅
-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房角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