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俊芳
- 作品数:35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唐山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稻壳吸附染料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以稻壳为原材料对染料废水中的亚甲基蓝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稻壳粒径、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H和初始浓度对染料废水的吸附效果,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初始浓度为100mg·L^(-1),吸附剂用量为0.125 g,吸附时间为2 h,pH=6.动力学研究表明,稻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其平衡吸附量达到32.787 mg·g^(-1).
- 刘立华贾俊芳关俊霞
- 关键词:稻壳亚甲基蓝吸附动力学
- 硬脂酸改性氢氧化铝阻燃剂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为改善氢氧化铝阻燃剂与聚合物材料之间结合力差的现状,必须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实验采用湿法表面改性工艺,以硬脂酸为改性剂对氢氧化铝阻燃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活化指数和沉降速度等表面物化性能的测定,确定了最佳的改性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剂用量为3%,温度为80℃,时间为30 min。
- 刘立华李炳焕贾俊芳齐双华
- 关键词:氢氧化铝硬脂酸表面改性阻燃剂
- 一种烟气脱硫剂
- 一种脱硫剂,具体地说是一种烟气脱硫剂,主要由活性炭粉、氢氧化钙、缩甲基纤维素钠和天然矿土组成,其制备方法是:先将活性炭粉和片状氢氧化钠按质量比1∶0.4~1∶1比例混合,于搅拌下加入水,使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5~2m...
- 吴树新琚行松刘长虹贾俊芳刘久成
- 文献传递
-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第一系列过渡金属对甘氨酸的配位能力被引量:1
- 2019年
-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研究第一系列过渡金属二价离子对甘氨酸的配位能力,在M06/6-311+G(d,p)水平上计算构型单点能量与前者对照.每种金属离子配合物的最稳定构型中甘氨酸以羧基的两个O原子配位.金属离子对甘氨酸的配位能力由大到小的次序为Cu^2+>Ni^2+>Co^2+>Zn^2+>Cr^2+>Fe^2+>V^2+>Mn^2+>Ti^2+>Sc^2+;结合能最大达到-1012.1 kJ·mol^-1.每种构型中轨道相互作用能与静电相互作用能所占比率在50%左右(相差不多),色散作用仅为0.2%.轨道作用能越大的构型,电子转移数越多.
- 郭小松赵红丽贾俊芳杨静孟祥军
- 关键词:甘氨酸金属配合物稳定性
- 臭氧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6年
- 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特别是在深度净化水、没有二次污染水中有着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从臭氧产生的机理出发,阐述了获得高浓度臭氧的技术关键,并提出了可获得高浓度臭氧的可行途径;从臭氧处理水的不同应用方向出发,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 黄艳娥贾俊芳
- 关键词:臭氧水处理
- 提高结构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实用方法——基于“KM教学法”开发“知识逻辑结构呈现式”课件被引量:3
- 2015年
- 论述了结构化学课程的功能、特点和教学中的主要矛盾。通过实例介绍了运用"知识逻辑结构与思维形式注记教学法(KM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做法:以"知识逻辑结构"为本设计教学方案;开发出"知识逻辑结构呈现式"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先搭架、后填充、再诱导"和"少而精"的原则,强化知识结构的教学;并适当结合"启发式教学法";就能有效地解决结构化学课程"难度高容量大课时少"的难题。
- 孟祥军石瑾张馨贾俊芳
- 关键词:结构化学课件
- 纳米氧化锌脱硫剂的制备及脱硫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采用均匀沉淀法、直接沉淀法、固相反应法等方法制备纳米氧化锌脱硫剂,考察其脱硫性能,结果显示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的脱硫剂脱硫效果最好,达到40%。
- 王伟贾俊芳张利敏吴树新
- 关键词:纳米材料氧化锌脱硫
- 防雾透光增强技术在大棚桃树栽培上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06年
- 王克诚王丽红贾俊芳
- 关键词:大棚栽培桃树栽培防雾设施栽培特色作物作物生长
- 结构化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被引量:1
- 2017年
- 结构化学具有内容抽象、理论性强的特点,被学生普遍认为是一门难学的课程。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分析学习效果不佳原因的基础上,探索了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把科学研究与教学有机结合的新方法。
- 杨静关俊霞杨笑春孟祥军贾俊芳
- 关键词:结构化学教学方法研究型教学模式
- 四唑脲的合成及其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的测定
- 2017年
- 首先以二氰二胺和叠氮化钠合成5-氨基四唑,再以尿素和5-氨基四唑合成四唑脲。对于合成四唑脲的反应,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响应面实验,以四唑脲的产率为响应值,对其合成从物料配比(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三个因素设计实验,得出其最佳合成条件为:5-氨基四唑与尿素的物料配比(摩尔比)为1∶0.42、反应温度63℃、反应时间6h。在此条件下,产率为49.0%。对产物进行了植物生长调节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浓度为50mg·L^(-1)时对玉米根和茎的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冯桂荣蔡明建王磊贾俊芳
- 关键词:响应面法植物生长调节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