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菁茹
- 作品数:24 被引量:160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关于优质小麦品质问题的探讨被引量:3
- 2002年
- 刘媛媛赖菁茹杨会民
- 关键词:优质小麦蛋白质含量
- 航天诱变小麦新品种太空6号的选育被引量:12
- 2004年
- 太空 6号系采用航天诱变育种方法育成。该品种在河南省区域试验中连续 2年较豫麦1 8号平均增产 3.66% ;河南省生产试验 ,1 0点有 8点增产。籽粒粗蛋白质含量 1 4.81 % ,湿面筋含量 34.2 % ,形成时间 2 .0min ,稳定时间 1 .8min ,面粉白度高且稳定。
- 雷振生林作楫吴政卿杨会民赖菁茹章家长刘媛媛
- 关键词:航天诱变选育
- “八五”小麦育种工作回顾之二 丰产优质育种成效显著
- 1997年
- “八五”期间,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丰产优质育种室承担了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大面积丰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并被确定为院重点课题;承担了农业部委托的“饼干、蛋糕用软质小麦品质标准”制定工作,同时还承担有院物化技术研究项目“优质面包、糕点的开发”。按照所承担的这些课题的合同计划。
- 雷振生林作楫张世成吴政卿赖菁茹杨会民
- 关键词:优质育种小麦育种优质小麦优质面包新品种选育丰产
- 河南省优质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被引量:8
- 1998年
- 1河南省优质麦发展概况1.1优质麦育种及引种自80年代中期开始,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郑州市农科所、内乡农科所等单位相继开展了优质麦品种选育工作。进入90年代,先后培育出豫麦14号、豫麦23号、豫麦28号等面包小麦新品种,又引进优质麦PH82-2-...
- 王绍中林作楫赖菁茹
- 关键词:小麦
- 植物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趋势被引量:1
- 1997年
- 本文从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等两方面的研究应用情况入手,叙述了植物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杨春英赖菁茹李世林何秀芹
- 关键词:植物生物技术植物细胞基因工程
- 豫麦47号的品质特性被引量:2
- 2001年
- 章家长赖菁茹雷振生刘媛媛吴政卿杨会民李雪珠
- 关键词:小麦营养成分
- 豫麦47号在不同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品质性状分析被引量:3
- 2001年
- 刘媛媛赖菁茹雷振生章家长吴政卿杨会民
- 关键词:栽培条件品质性状小麦
- 我国小麦品质概况和优质品种评选被引量:25
- 1996年
- 我国对小麦品质的系统研究始自80年代,中国农科院品资所曾分析了1982年编入《中国小麦品种志》的527个推广品种,其蛋白质质含量平均为12.76%,其中春小麦为13.37%,冬小麦为12.39%。1982~1984年商业部谷物化学研究所又连续3a 对全国商品小麦进行分析.平均蛋白质含量也在12%~13%,北方麦区较高,平均可达14%左右,南方麦区则较低,春小麦蛋白质含量平均在13.2%~13.7%之间,高于南方冬麦区但低于北方冬麦区。以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
- 林作楫王光瑞赖菁茹张子峰杨会民
- 关键词:小麦品质籽粒蛋白质含量春小麦小麦品种优质小麦中国农科院
- “八五”小麦育种工作回顾之一大面积育种取得突破
- 1997年
- “八五”期间,河南农科院小麦所丰产优质育种室承担了国家小麦育种攻关项目子专题——黄淮冬麦区大面积育种课题,并被列为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院重点课题。合同要求选育产量4500~6000 kg/hm^2,比对照增产8%。
- 雷振生张世成林作楫杨会民吴政卿赖菁茹
- 关键词:小麦育种黄淮冬麦区育种工作优质育种农科院
- 玉米CMS-S材料雄花育性不稳定性与线粒体S类质粒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1
- 1992年
- 田间鉴定了4套玉米CMS-S的同质异核杂交种和不育系的雄花育性表现。发现在保持型F_1群体中有育性部分恢复的不稳定现象。检测它们的线粒体DNA,发现均有游离态的S_1、S_2,类质粒存在。分离恢复型和育性部分恢复的近等基因型F_1植株的线粒体主DNA,经EcoRI等5种核酸内切酶酶切后,与S_1分子探针杂交,均未发现任何带型差异。正常胞质系与不同来源的S胞质不育系的线粒体主DNA经5种内切酶酶切后,与S_1分子探针杂交,带型存在明显差异。而各S胞质不育系之间的带型无差异。结果表明,所研究的CMS-S材料的育性不稳定现象可能与胞质基因无关。
- 赖菁茹郑用琏刘纪麟
- 关键词:玉米线粒体育性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