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云涛

作品数:180 被引量:64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3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66篇内皮
  • 56篇皮素
  • 56篇内皮素
  • 48篇血浆
  • 47篇血压
  • 44篇高血压
  • 37篇血管
  • 25篇心肌
  • 24篇肾上腺
  • 21篇甘丙素
  • 20篇肾上腺髓质
  • 20篇肾上腺髓质素
  • 20篇髓质
  • 19篇紧张素
  • 16篇心钠素
  • 16篇梗塞
  • 15篇动脉
  • 14篇心肌梗塞
  • 14篇血浆内皮
  • 14篇鼠血浆

机构

  • 148篇中国人民解放...
  • 71篇北京医科大学
  • 7篇北京大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105...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78篇赵云涛
  • 110篇石湘芸
  • 83篇唐朝枢
  • 55篇杨晔
  • 43篇汤健
  • 33篇高连如
  • 33篇费宇行
  • 32篇丁殿勋
  • 30篇田青
  • 25篇俞启福
  • 24篇郝唯蔚
  • 22篇李庆棣
  • 22篇张继峰
  • 19篇张肇康
  • 19篇徐洪涛
  • 15篇朱智明
  • 14篇秦素清
  • 14篇张昭馥
  • 14篇聂智群
  • 13篇赵东

传媒

  • 28篇海军总医院学...
  • 16篇海军医高专学...
  • 9篇海军医学杂志
  • 7篇中国病理生理...
  • 7篇天津医药
  • 7篇海军总医院院...
  • 5篇航天医学与医...
  • 5篇标记免疫分析...
  • 5篇中华航空医学...
  • 4篇心肺血管病杂...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4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起搏与心脏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高血压杂志

年份

  • 2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7篇1999
  • 8篇1998
  • 19篇1997
  • 33篇1996
  • 33篇1995
  • 40篇1994
  • 8篇1993
  • 8篇1992
  • 5篇1991
  • 3篇1990
  • 5篇1989
1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肥胖患者肥胖蛋白的临床初步研究
1996年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21例非肥胖正常人,24例肥胖患者及20例糖尿病患者血浆肥胖蛋白[op-(57~92)]水平.结果显示:肥胖患者血浆肥胖蛋白水平(109.1±16.4pg/mL)及糖尿病患者血浆肥胖蛋白水平(81.0±17.5pg/mL)均显著低于非肥胖正常人(194.3±17.7pg/mL).非肥胖正常人及肥胖患者血浆肥胖蛋白水平与体重指数,血糖、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人肥胖蛋白在调节体重及内分泌代谢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朱智明石湘芸赵云涛高连如熊鑑然杨晔郑义李继达李田昌康朝枢张肇康田青
关键词:肥胖糖尿病肥胖蛋白
急性噪声暴露对大鼠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1996年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经急性稳态噪声暴露后Wistar大鼠血清和脑皮质组织中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以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Ⅱ)水平,并与无噪声暴露大鼠进行比较,发现噪声暴露组大鼠血清EDLS和血浆AⅡ浓度明显升高(分别P<0.05和P<0.01),脑皮质组织中EDLS水平无显著性改变(P>0.1),本结果提示,噪声暴露所致机体血管活性物质平衡失调可能是其产生心血管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周正谋孙阿成赵云涛石湘芸吴醒生路平
关键词:稳态噪声EDLS心血管损害
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状态与血浆PGE_2和血清IgG变化被引量:2
1991年
前列腺素(PGs)在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维护免疫监督功能的健全发挥着重要作用。癌症患者因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出现PGs及IgG代谢改变。我们对64例常见四种癌症患者血中PGE_2和IgG水平作了测定,现将结果及初步讨论报告如下。
杨梅芳赵云涛张敬礼
关键词:免疫功能血浆PGE2IGG
肝硬化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含量变化
2002年
目的:观察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25例正常健康人和31例肝硬化、15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血浆ADM水平。结果:正常人组为(46.64±3.55)ng/L,十二指肠溃疡组和肝硬化组分别为(115.51±27.01)ng/L和(82.64±5.57)ng/L,两疾病组血浆ADM含量均高于正常人(均P<0.001)。结论:ADM在肠道、肝、脾等组织广泛分布,疾病组血浆ADM增高,可能对维持肝硬化机体血液循环的自身调节和胃肠粘膜屏障,起有益的保护作用。
刘超群李仲孝浦江金博付山峰赵云涛
关键词:内皮缩血管肽类肝硬化十二指肠溃疡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拉西地平对高血压疗效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1996年
用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40例,服拉西地平1次/d,4~6mg/次,治疗4周,降低血压的显效率67.5%,总有效率92.5%,其中Ⅰ期、Ⅱ期的总有效率(100%和96.5%)明显高于Ⅲ期(33.3%),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下降3.77(28.40)、2.62(19.73)和3.02(22.64)kPa(mmHg),24h动态血压监测(n=20)证实拉西地平可降低白天及夜间的平均SBP、DBP和MAP(p<0.01),同时降低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提示拉西地平降压稳定、持久、剂量小,每日只服1次,耐受性良好。
石湘芸朱智明田慧生曹悦安臧贵明赵云涛许放华聂智群
关键词:拉西地平高血压内皮素
甘丙素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中的意义被引量:2
1995年
测定3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甘丙素(GAL)的放免活性,结果示AMI患者急性期各次血浆GA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梗塞范围大则升高更显著,GAL与内皮素(ET)、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实验性心肌梗塞大鼠血浆GAL、血清肌酸激酶CK同功酶、丙二醛含量亦明显高于对照大鼠,用GAL抗血清治疗心肌梗塞大鼠,减少坏死面积45.4%和缩小了梗塞范围47.1%,亦明显降低了血浆GAL水平,抑制血清酶活性,提示早期阻断GAL的生物学效应,对防治AMI有重要意义。
石湘芸赵云涛宫长宁田青赵东丁殿勋聂智群徐洪涛费宇行汤健唐朝枢
关键词:心肌梗塞病因病理
高血压、冠心病及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甘丙素浓度的临床初步观察
1995年
用放免法检测31例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CHDMH)血浆甘丙素水平.结果显示:病人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浓度最高(9.18±6.05pmol/L),单纯冠心病组最低(3.22±0.98 pmol/L),高血压病组居中(5.04±1.51 pmol/L).上述各组除单纯冠心病组外,与对用组之间经t或F-Q检验均有显著差异(P<0.01).各组血浆甘丙素水平与年龄之间相关性检验无显著意义.
丁殿勋赵云涛石湘芸熊鑑然费宇行唐朝枢汤健张肇康
关键词:高血压甘丙素冠心病糖尿病
中度急性缺氧对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9
1994年
为了观察急性低压缺氧对人体血浆中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将48名空、地勤人员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动态监测组。ET浓度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发现,缺氧前空、地勤人员的血浆ET含量基本一致(P>0.05),提示飞行因素对人体血浆ET的合成与释放无明显影响。急性低压缺氧后,实验组血浆ET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急性中度低压缺氧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对ET的释放。但急性低压缺氧时的血浆ET升高程度远较病理情况低。轻度的ET浓度升高,对人体是否会构成重要损害,还需观察确定。
郝唯蔚杨晔俞启福赵云涛秦素清李庆棣
关键词:内皮素急性高空缺氧飞行员
牛磺酸对大鼠心肌梗塞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1995年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咏前降支建立心肌梗塞模型,观察牛磺酸对心肌梗塞的治疗作用及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性注射牛磺酸可减少大鼠心肌梗塞坏死面积和缩小梗塞范围;血清 CPK、CK—MB活性下降.MDA 含量降低;牛磺酸还可使血浆 ET、GAL、SP、、cAMP、cGMP 下降。
赵云涛宫长宁石湘芸何立明李仲安田青杨晔姚松朝赵东孙忠实汤健唐朝枢
关键词:牛磺酸心肌梗塞血管活性物质
急性低压缺氧对人体血清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1994年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6名健康飞行人员清晨和急性低压缺氧后(10:00)的血清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含量,并以16名健康地面人员相应时间的测定作对照。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清晨血清EDLS含量分别为0.63±0.07与0.60±0.07ng/ml,两组相比,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急性低压缺氧后,血清中的EDLS含量0.63±0.10ng/ml,与相应测定的对照组0.52±0.10ng/m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提示,急性中度缺氧能增加EDLS分泌、而正常人血清EDLS含量有明显生理性波动。急性中度缺氧后,血清中EDL含量的增加,可能是一种保护性的应激反应。
俞启福杨晔李庆棣赵云涛秦素清郝唯蔚韩玉玲
关键词:缺氧内源性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