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可红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篇虚化
  • 1篇虚化机制
  • 1篇隐喻
  • 1篇语义
  • 1篇人体名词
  • 1篇转喻
  • 1篇名词
  • 1篇句法
  • 1篇方位词

机构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赵可红
  • 1篇任海波

传媒

  • 1篇新余高专学报
  • 1篇海外华文教育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这么’+动词”与“‘这么一’+动词”比较研究
2009年
通过对一定规模的语料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这么’+动词"格式和"‘这么一’+动词"格式既有相同点,更有不同点。"‘这么’+动词"中出现的动词种类多,有心理动词、行为动词、能愿动词,及物动词后面可以带宾语,"‘这么’+动词"可以单独出现,此格式除了表示已然动作、未然动作,还可以表示正在持续的动作。"‘这么一’+动词"中出现的动词少,仅为行为动词和心理动词"害怕、想",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这么一’+动词"不能独立单说,不能表示持续动作,由于"一"的存在,此动作都是已然的。
赵可红任海波
关键词:句法语义
试论方位词的虚化机制——以“人体名词+‘上’/‘下’”结构为例被引量:1
2010年
关于方位词的虚化机制,以往只是从隐喻的角度加以研究。但是本文认为方位词的虚化机制与隐喻和转喻都有关系,而且两者在方位词的虚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隐喻导致功能泛化;转喻导致去功能化。本文以"人体名词+‘上’/‘下’"结构为例讨论方位词"上"和"下"的虚化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赵可红
关键词:方位词虚化机制隐喻转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