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福 作品数:38 被引量:256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文化科学 更多>>
云南东川汤丹铜矿硫化物的Re-Os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4 2011年 汤丹铜矿是东川矿区探明的大型铜矿床之一,已探明铜储量超过129万t。矿床位于东川矿区东南部,是典型的东川式铜矿床。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落雪组白云岩中,少量矿体赋存于黑山组碳质板岩中。矿石类型按产状主要分为2种:一种为产在白云岩中的层状铜矿石,矿石矿物以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为主;另一种为与菱铁矿和石英共生的脉状富矿石。 黄小文 漆亮 赵新福 刘莹莹 刘莹莹关键词:汤丹铜矿 硫化物 东川矿区 斑铜矿 东川铜矿 矿石矿物 西藏冈底斯带始新世曲水岩基的岩浆混合作用:来自斜长石阴极发光特征和成分变化的证据 被引量:7 2019年 斜长石作为主要造岩矿物,是研究岩石成因、示踪岩浆演化和岩浆混合过程的有效工具.对冈底斯带曲水岩基始新世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闪长岩脉和暗色包体中的斜长石进行了阴极发光图像结构特征、电子探针主量元素和LA-ICP-MS微量元素成分的分析,揭示了斜长石复杂环带的成因和相关的岩浆过程.该区斜长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呈现出多种颜色且与其An值相对应,随着An值降低依次为绿色、蓝色和暗灰色或暗红色等,并发育补丁状环带、筛状环带、韵律环带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中斜长石的An值具有相似的变化范围(20~55),而闪长岩脉和暗色包体中An值的变化范围较大(25~85),表明曲水岩基经历了复杂的开放过程.微量元素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与闪长岩脉和暗色微粒包体具有相同的Sr含量范围(600×10^-6~1 100×10^-6);而二长花岗岩的Sr含量(1 000×10^-6~2 400×10^-6)整体高于前者.以上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中阴极发光呈现绿色的核部或幔部是偏中性岩浆注入寄主岩岩浆混合的结果;具有高Sr含量的二长花岗岩认为是高Sr含量的岩浆结晶形成的;闪长岩脉和暗色微粒包体中的筛状结构斜长石为寄主岩捕掳晶. 阮冰 骆必继 张宏飞 郭亮 徐旺春 赵新福 张文 郭京梁关键词:斜长石 岩浆混合 安徽铜陵朝山金矿含矿岩体的时代与成因 朝山金矿是安徽铜陵矿集区典型的矽卡岩型金矿,矿体主要赋存在朝山岩体与三叠系南陵湖组灰岩的接触带上。朝山岩体的岩性主要为深灰色中-细粒或似斑状辉石闪长岩,造岩矿物以斜长石(An33-59,55-70%)和辉石(5-25%)... 王建中 李建威 马昌前 赵新福关键词:含矿岩体 铜绿山矽卡岩型铜铁(金)矿床石榴子石和绿帘石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LA-ICP-MS分析及对成矿流体演化的指示 形成过程中热液流体的组成、运移、演化及沉淀机制是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难点之一。近年来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和质子探针等手段实现了对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的直接测定,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目前这方... 邓晓东 李建威 赵新福关键词:矿床形成 石榴子石 绿帘石 微量元素 成矿流体 东川地区电气石矿物学及硼同位素特征及其对区域IOCG矿床成因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3 2015年 位于扬子西缘的康滇地区是我国著名的Fe-Cu成矿带,已查明数十个IOCG型和SSC型矿床(Zhao and Zhou,2011)。这些矿床都赋存在约17亿年的一套古元古代古火山-沉积地层中,区域上主要有大红山群,河口群和东川群。东川地区以发育典型的SSC型矿床闻名,较早的研究结果将该类矿床总结为"东川式铜矿",比较典型的有汤丹,因民和落雪等矿床。实际上。 苏治坤 赵新福关键词:IOCG 河口群 侵入体 基性 火山-沉积 宁芜矿集区陶村玢岩铁矿中磷灰石溶解-再沉淀现象的发现及其意义 2014年 玢岩铁矿是指在陆相安山质火山岩分布区,与辉石闪长玢岩-次火山岩或者火山-侵入体有时空以及成因上联系的一组以铁为主的矿床(袁见齐等,1985)。该类矿床在国际上称为基鲁纳型(Kiruna-type)或铁氧化物-磷灰石型(Iron Oxide-Apatite,缩写为IOA)矿床,并以透辉石(阳起石)-磷灰石-磁铁矿三矿物组合为标志性特征(余金杰等,2001)。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宁芜矿集区。 曾丽平 赵新福关键词:磷灰石 磷酸盐矿物 再沉淀 矿集区 鄂东南铜绿山矿床石榴子石显微结构及微区成分对成矿过程的指示 被引量:15 2018年 鄂东南矿集区铜绿山矿床是典型的矽卡岩型铜铁多金属矿床,矿体产出在铜绿山岩体与三叠系碳酸盐地层的接触带。尽管本矿床的研究程度很高,但对早期成矿流体的成分与演化及矿质富集沉淀等过程的精细制约依然比较欠缺。石榴子石在铜绿山矿床中分布广泛,本文对不同产状的石榴子石利用SEM显微结构、EPMA主量元素和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去探讨石榴子石的生长动力学及其对成矿过程的指示。大理岩和镁质外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均以钙铝榴石为主,端元成分比较均一,∑REE含量低(3. 01×10^(-6)~14. 34×10^(-6)),具有弱的Eu异常、轻微富集LREE的模式。钙质外矽卡岩和内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为主,端元成分变化较大,单颗粒从核部到边部Fe含量具有增加的趋势,其∑REE含量较高(22. 71×10^(-6)~806. 8×10^(-6)),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极度富集LREE亏损HREE的模式。大理岩中的钙铝榴石环带不发育,表明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界面反应速率很慢且物质迁移以扩散为主;而镁质外矽卡岩中的钙铝榴石可见振荡环带,表明界面反应速率比以扩散为主要方式的物质迁移快,这与白云石相对于方解石具有较低的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因此较难被热液消耗有关;钙质外矽卡岩中的钙铁榴石振荡环带清晰,该类石榴子石只有在界面反应速率较快且物质迁移方式以对流为主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内矽卡岩中的钙铁榴石的环带杂乱,尽管其形成的动力学模式与钙质外矽卡岩中的类似,但由于其距离岩体更近,热量迁移困难,在结晶生长受阻的同时由于对流提供的充足物质使得原先的环带发生溶解再沉淀进而形成结构混乱的再吸收环带。上述生长动力学模式也能够很好的对应Nb、Ta含量的脱耦和轻重稀土分异的特征。铜绿山不同产状的石榴子石中,外矽卡岩带中钙铁榴石Eu含量最高,而Eu^(2+)与� 纪敏 赵新福 曾丽平 范田纬腾关键词:石榴子石 生长动力学 东川式铜矿的成矿作用及后期叠加改造:来自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5 2021年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SSC型)的成因争论聚焦在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岩期并可能叠加有后期成矿作用,还是形成于成岩后盆地闭合过程和造山作用有关。产于扬子板块西缘的东川式铜矿是中国SSC型矿床的典型代表,这些矿床赋存在晚古元古界东川群岩石中,主要呈层状矿体产出,但也存在少量脉状矿体。文章选择东川铜矿田内因民、汤丹和滥泥坪3个典型矿床的层状和脉状矿体中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和辉铜矿)开展原位硫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矿床的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组成分布范围较广:因民矿床层状硫化物的δ^(34)S值分布于4.7‰~22.1‰,汤丹和滥泥坪矿床层状硫化物的δ^(34)S值为-3.3‰~3.1‰;因民矿床脉状硫化物的δ^(34)S值分布于21.0‰~30.7‰,汤丹和滥泥坪矿床脉状硫化物的δ^(34)S值为-19.4‰~3.5‰。层状矿体和脉状矿体的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表明形成2种产状矿体的硫来源不同。层状矿体较大的硫同位素组成差异指示了海相硫酸盐不同程度的热化学还原作用,表明初始成矿流体中的硫来源于循环盆地卤水中溶解的海相蒸发岩。脉状矿体的硫同位素组成则强烈受控于矿区的赋矿围岩,因民矿床硫化物中极高的硫同位素组成表明硫的来源为地层中的海相蒸发岩,而汤丹和滥泥坪矿床中亏损^(34)S的特征则表明硫的来源为富含生物还原硫的碳质板岩。结合野外地质关系和前人研究成果,文章认为层状矿体和脉状矿体是2期独立成矿事件的产物,层状矿体形成于成岩作用时期,脉状矿体形成于后期独立的局部构造热成矿事件,也即SSC型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成岩期,但普遍遭受后期热液活动的叠加,并且在不同的成矿期中可能存在着多阶段的成矿作用。 殷学清 林海涛 苏治坤 赵新福宁芜玢岩铁矿多期次岩浆-热液作用的矿物学记录:对矿床成因的制约 本文将凹山和陶村铁矿的成矿过程划分为2个成矿期,分别为浸染状磁铁矿(含块状矿石)成矿期和脉状磁铁矿(含角砾状矿石)成矿期。在野外宏观产状上,常可见到脉状矿石常穿插与浸染状矿体和闪长玢岩中,表明脉状矿石在成矿期次上要晚于浸... 赵新福 曾丽平 陈锋 覃曼关键词:玢岩铁矿 矿床成因 岩浆活动 热液作用 大冶地区晚中生代埃达克质侵入岩时代、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埃达克岩或埃达克质岩石是国内地学界近年来广泛关注和颇受争议的一个研究课题。随着工作的深入,已经厘定了数十个埃达克质侵入岩或火山岩。对其成因,目前一般认为是加厚陆壳或拆沉下地壳在榴辉岩相或含榴辉石角闪岩相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 李建威 马昌前 赵新福 周美福关键词:晚中生代 石英闪长岩 侵入岩 下地壳 地球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