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继新

作品数:115 被引量:459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4篇农业科学
  • 17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2篇小麦
  • 30篇新麦草
  • 29篇华山新麦草
  • 29篇基因
  • 21篇杂交
  • 21篇普通小麦
  • 19篇细胞
  • 17篇基因组
  • 16篇种质
  • 15篇分子
  • 13篇子细胞
  • 13篇分子细胞
  • 13篇附加系
  • 11篇代换系
  • 11篇异代换系
  • 11篇异附加系
  • 10篇遗传学
  • 10篇染色体
  • 10篇细胞遗传
  • 10篇细胞遗传学

机构

  • 1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3篇凯里学院
  • 3篇杨凌职业技术...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国际水稻研究...
  • 2篇天津市农业科...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宿州职业技术...
  • 1篇陕西省杂交油...
  • 1篇汉中市农业科...

作者

  • 112篇赵继新
  • 80篇陈新宏
  • 75篇武军
  • 43篇杨群慧
  • 41篇刘淑会
  • 21篇庞玉辉
  • 20篇吉万全
  • 17篇陈春环
  • 17篇王长有
  • 16篇程雪妮
  • 14篇杜万里
  • 13篇傅杰
  • 11篇张军
  • 8篇杜欣
  • 8篇王亮明
  • 8篇王小利
  • 8篇田增荣
  • 8篇鲁敏
  • 8篇李璋
  • 7篇李艳丽

传媒

  • 36篇麦类作物学报
  • 10篇西北植物学报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陕西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Journa...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种子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1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56份小麦种质资源的纹枯病抗性鉴定与评价被引量:5
2018年
为筛选在育种和生产上可利用的纹枯病稳定抗源,采用温室牙签接种法对156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存在纹枯病抗性差异,共筛选出36份两年表现稳定中抗及以上的种质材料,包括10份国内改良品种,16份美国引进小麦材料和10份小麦-华山新麦草后代材料。其中,Y-83-1和Y-83-3两年表现稳定抗病,且农艺性状较好,可作为抗小麦纹枯病育种的稳定抗源。
刁慧珊梁邦平李家创郝冬冬武军赵继新杨群慧陈新宏
关键词:小麦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
国内外普通小麦醇溶蛋白的遗传差异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酸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国内外早期选育和近期推广的72个小麦品种进行醇溶蛋白位点特异性检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醇溶蛋白的遗传差异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72个供试品种在醇溶蛋白带型上差异显著,醇溶蛋白电泳共分离出93条迁移率不同的带,其中有2条双联共显带和4条稳定表达带,68条具有多样性,占94.4%。供试品种间遗传距离在0-0.84之间,平均值为0.42,变异较大,特别是大多国外品种与国内品种之间,以及早期选育品种与近期推广品种之间均具有较大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供试品种在遗传距离0.57水平上聚为4类,具有相同亲缘关系的品种大多数聚为一类。
王红王瑞陈新宏赵继新钟刚
关键词:小麦醇溶蛋白聚类分析
一种华山新麦草全基因组液相芯片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全基因组基因芯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华山新麦草全基因组液相芯片及应用。该液相芯片,由独立包装的华山新麦草80K探针混合液和杂交捕获试剂构成,其中,华山新麦草80K探针混合液包括华山新麦草全基因组49K寡核苷酸探针...
吉万全杜欣邓平川赵继新陈春环田增荣王长有李停栋冯贤波曲晓健
抗全蚀病小麦-华山新麦草中间材料H8911的细胞遗传学研究与利用被引量:29
2003年
抗小麦全蚀病中间材料H8911 BC1F1 是通过小麦与华山新麦草杂种幼胚培养及杂种F1 ABDN2n=28 再与小麦回交后得到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49条,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构型为20.85 19~21 +7.30 7~11 I,21 +7I的细胞占86.67%.BC1F2和BC1F3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范围分别为45~53和44~52,49条染色体的植株类型分别占30.19%和27.50%,华山新麦草染色体丢失率分别为11.85%和13.1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构型分别为20.62 18~22 +7.64 5~13 I+0.04 0~1 和20.53 17~22 +7.79 5~15 I+0.05 0~1 ,21 +7I的细胞分别占77.24%和69.42%.随着自交世代的延续,21 +7I细胞的传递能力逐渐降低.利用H8911作供体,选育出小麦-华山新麦草抗全蚀病新种质13个,其中1个附加系表现近高度抗病性,6个附加系、3个代换系和3个易位系材料表现中度抗病性.
傅杰王美南赵继新陈漱阳侯文胜杨群惠
关键词:小麦华山新麦草小麦全蚀病细胞遗传学抗病性
华山新麦草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华山新麦草是仅分布于中国秦岭山脉华山段的特有农作物野生近缘物种,具有抗寒、耐旱、耐瘠薄、抗病、优质等优异性状特点。因此,华山新麦草可作为小麦抗病、抗逆等性状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对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创制新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华山新麦草种群生态保护研究及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现状,阐述了华山新麦草分类及进化、种群生态和小麦遗传改良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华山新麦草的生态保护及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今后特异种质资源在小麦遗传育种实践中高效利用该种质资源有所启发。
张文涛杜久元陈新宏武军赵继新杜万里张礼军
关键词:华山新麦草小麦种群生态种质创新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小偃216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大穗优质品种兰考906对陕西省主栽品种小偃22进行改良,经有性杂交,成功选育出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小偃216。小偃216保持了小偃22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突出优点,克服了小偃22高感条锈病和白粉病的缺点,且丰产性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好,综合性状优良,优质,适应性广等优点。本文对小偃216的亲本选配及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主要特点,配套栽培技术和几点育种经验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陈新宏赵继新武军刘淑会
关键词:小麦超高产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的细胞学特点及GISH分析被引量:22
2007年
为了研究华山新麦草染色体在小麦-华山新麦草各衍生世代中的遗传规律并建立一套小麦-华山新麦草异源附加系,对小麦-华山新麦草BC1F2到BC1F5共315个植株进行细胞学检测和GISH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分布范围为40-54,2n≥43的植株有223株,占总观察株数的70.79%;早代植株携带华山新麦草染色体的概率较高,植株染色体数目多大于44,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外源染色体丢失的概率也在增大。因而在选育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时,在BC1F4和BC1F5世代选择效果较好;通过对染色体数目2n=44的42个植株进行GISH分析,筛选出39个二体附加植株。
武军赵继新陈新宏刘淑会杨群慧刘文献魏芳琴董剑朱建楚
关键词:小麦华山新麦草附加系
小麦-黑麦大粒1BL/1RS易位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被引量:2
2013年
为明确小麦-黑麦大粒衍生系14-1-2的遗传组成,综合采用细胞学、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SCAR标记、SSR标记对该衍生系进行鉴定。黑麦基因组特异SCAR标记鉴定表明,14-1-2含有黑麦遗传物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数目为2n=42=21Ⅱ。以黑麦基因组为探针的GISH检测表明,14-1-2含有2个黑麦染色体臂。黑麦7条染色体上的特异标记鉴定表明,只有黑麦1RS上的特异SCAR标记在14-1-2中扩增出黑麦特异条带。小麦7个部分同源群染色体长短臂上的SSR引物鉴定表明,只有1BS上的4对引物在14-1-2中未扩增出1BS的条带,其余染色体上的引物均扩增出了相应条带。由此证实小麦1BS被黑麦1RS所替代,衍生系14-1-2为1BL/1RS易位系材料。
鲁敏孙树贵张军李艳丽王亮明杜万里武军陈新宏赵继新杨群慧
关键词:SCAR
三粒小麦多子房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8
2000年
普通小麦 (♀ )×三粒小麦 (♂ ) ,F1全为单子房植株 ,F2 及以后各代一直表现为单子房性状 ;三粒小麦 (♀ )×普通小麦 (♂ ) ,F1全为多子房小麦 ,F2 分离 ,且多子房植株与单子房植株分离比例为 3∶ 1 ,F3以后仍有部分分离。分析结果表明 ,三粒小麦的多子房性状是在三粒小麦细胞质存在的前提下 ,由 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的遗传。
武军李邦琴赵继新
关键词:多子房性状种质资源
一种适用于批量筛选和鉴定抗蚜小麦与分析抗蚜机制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大田防虫网内抗虫圃为鉴定场所的小麦种质抗蚜鉴定的改良方法。该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根据鉴定规模设计防虫网内抗虫圃的种植方案,采用梅花点错位穴播,每行(行长1米,行距30厘米)种植2个材料;播种前后田间均是常...
吉万全刘新伦骆雨峰白金峰王振宇王长有赵继新邓平川李停栋陈春环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