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越

作品数:24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南山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细胞
  • 8篇影像
  • 8篇成像
  • 7篇影像表现
  • 7篇肉瘤
  • 7篇磁共振
  • 7篇磁共振成像
  • 6篇软组织
  • 5篇肿瘤
  • 5篇黏液
  • 5篇MRI表现
  • 4篇软组织肿瘤
  • 4篇组织肿瘤
  • 4篇黏液样
  • 4篇病理
  • 3篇上皮
  • 3篇冠脉
  • 3篇CT表现
  • 3篇病理基础
  • 2篇血管

机构

  • 22篇湛江中心人民...
  • 5篇大理大学第一...
  • 4篇大理大学
  • 3篇广东医学院
  • 2篇交通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24篇赵越
  • 11篇龙世亮
  • 5篇谭宏文
  • 3篇沈比先
  • 3篇田执南
  • 3篇杨春雨
  • 3篇邓莹莹
  • 2篇陈胜基
  • 2篇明小春
  • 2篇冯庆智
  • 2篇黄岸容
  • 2篇郑启文
  • 1篇阎静
  • 1篇杨蕊梦
  • 1篇谭四平
  • 1篇黄银平
  • 1篇王耀光
  • 1篇李梅莲
  • 1篇丁文双
  • 1篇王洁茹

传媒

  • 5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CT理论与应...
  • 4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黏液样软组织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及病理基础
目的 探讨黏液样软组织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及病理基础.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黏液样软组织肿瘤67例,术前行MRI或CT检查.MRI平扫使用T1WI、T2WI及T2WI-STIR压脂序列,增强采用T1WI...
赵越龙世亮明小春冯庆智谭宏文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CTMRI
双源CT评估糖尿病与冠脉斑块相关性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利用双源CT(DSCT)血管成像技术探讨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4月到2014年8月接受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例,以调查问卷作为分组依据,筛选出糖尿病组(n=300)和非糖尿病组(对照组n=300),其中糖尿病组根据病程的长短又分为2组:1组,糖尿病病程≤5年,共180例;2组,病程>5年共12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斑块的发生率、分布特点、狭窄程度及斑块类型。结果:病变累及血管支数及范围比较。糖尿病组冠脉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为27.5%,非糖尿病组为20.6%;糖尿病组弥漫性病变发生率为43.8%,非糖尿病组为17.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程度比较:糖尿病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比例分别为7.9%、4.8%;非糖尿病组分别为3.7%、1.9%,糖尿病组狭窄程度较非糖尿病组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2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比例分别为12.2%、7.8%,1组分别为0.93%、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性质比较:糖尿病组混合斑块的发生率为51.4%,非糖尿病组为38.9%,而非钙化斑块的发生率,糖尿病组为43.8%,非糖尿病组为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2组混合斑块的发生率为63.3%,1组为31.5%,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S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准确评价糖尿病与冠脉斑块之间的关系。糖尿病患者冠脉斑块累及范围更广、管腔狭窄更严重、混合斑块发生率更高,并处于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状态,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加剧。
杨春雨沈比先赵越黄银平陈胜基黄岸容
关键词:DSCT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
皮肤Rosai-Dorfman病CT表现1例被引量:1
2017年
1病例简介女,58岁,发现左下腹皮下肿物渐进性增大1年余入院。淋巴细胞绝对数3.73×109/L。体格检查:肿物表面皮肤无发红,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尚可,无压痛及反跳痛。CT表现见图1AC。CT诊断:韧带样纤维瘤。手术所见:距脐左侧约3 cm处纵行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见病灶与周围组织粘连,
杨斌赵越李正亮
关键词:皮肤疾病病例报告
肌内黏液瘤的MRI表现被引量:8
2016年
肌内黏液瘤(intramuscular myxoma,IM)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肌肉内的黏液性肿瘤,和关节旁黏液瘤以及其他一些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不同的是,IM虽属于良性肿瘤,但可浸润性生长,而且术后极少复发。
赵越龙世亮谭宏文梁永声蔡德总杨斌
关键词:黏液瘤MRI表现恶性软组织肿瘤黏液性肿瘤浸润性生长肌肉内
直肠高分辨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作用及优势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直肠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作用及优势。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确诊的60例直肠癌住院患者,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结合MRI增强扫描结果,对直肠癌患者进行TN分期,比较高分辨MRI直肠癌术前分期情况与病理诊断分期情况。结果高分辨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T分期准确率为83.33%,Kappa值为0.712(P<0.05);N分期准确率为63.33%,Kappa值为0.391(P<0.05)。结论高分辨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较为精准,但对N分期诊断率较低。
冯庆智龙世亮赵越李梅莲郑儒兴
关键词:直肠癌术前分期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CT与MRI特征及病理基础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CT与MRI表现特征及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HEHE 10例患者资料。结果:10例均主要表现为肝内多发包膜下结节。8例出现"包膜皱缩征";6例出现"晕环征";2例出现"棒棒糖征";8例出现"瘤内血管征"。增强扫描8例表现为动脉期轻中度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进一步向心性强化;2例表现为动脉期边缘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肝脏多发包膜下结节,"包膜皱缩征"、"晕环征"、"棒棒糖征"、"瘤内血管征"等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棒棒糖征"或"瘤内血管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HEHE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赵越龙世亮田执南邓莹莹刘端才郑启文杨春雨沈比先
关键词: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肝脏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PHGIS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GIST患者的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3例均为单发病灶,边界不清,1例位于肝右叶,2例位于肝右叶-左内叶。2例可见不完整假包膜,内见片状不同程度坏死、囊变区。3例均未见钙化。1例MRI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可见包膜强化;1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1例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对比剂稍退出。结论:PHGIST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能为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影像学依据。
赵越杨斌
关键词:肝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MSCT表现
目的 探讨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的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UES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结果 CT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囊实性肿块,囊内可见线样分隔及不规则条片状...
赵越龙世亮明小春谭宏文
关键词:胚胎性肉瘤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被引量:3
2016年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desmoplastic fibroblastoma,DF),又称硬化性纤维母细胞瘤或胶原纤维瘤,是一种罕见且被认识较晚的软组织肿瘤。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尤特异性,误诊率高,且目前国内外文献多为个案或少数病例报道,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
赵越龙世亮王洁茹梁永声吴居蛟杨斌
关键词:影像表现软组织肿瘤病例报道纤维瘤硬化性
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临床及CT表现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综合征(PJS)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6年7月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PJS患者资料5例,回顾性分析PJS的临床及CT影像特点。结果 5例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伴黑便及多次呕吐入院,CT表现为胃肠道多发息肉,3例合并肠套叠,其中2例为小肠-小肠型肠套叠,1例为结-结型肠套叠; 2例合并肠梗阻,5例均未见明显恶变征象。术后病理结果类型多样,1例增生息肉,1例管状腺瘤息肉,3例错构瘤息肉。结论 PJS患者的主要CT表现为胃肠道多发息肉,可伴肠套叠或肠梗阻,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有助于PJS的确诊。
赵越易飞
关键词:黑斑息肉肠套叠肠梗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