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雪君
- 作品数:16 被引量:113H指数:5
- 供职机构: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共同体的解体与重构:牧区社会工作的行动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在牧区社会转型与生活共同体解体问题中,牧民生命历程和其共有知识的话语通过特定的“场域”和牧区社会工作行动策略,能够重新唤起对于生活共同体的想象和对社区集体经济利益的保护,建构行动规范并引导牧民参与行动,重构牧区生活共同体;通过牧区共有的情景知识或意会知识“冬营盘”这一话语,引发出对嘎查牧民草场利益被侵害的意识和通过自治组织来重建共同体保卫社区集体利益的行动,激活牧区生活共同体重建所需的社会资源,促成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自助机制的生成;牧区社会工作的研究为牧区社会建设与牧区社会工作本身的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理论视角与干预方案,也为其在“牧区基层社会治理”战略实施提供可行的路径。
- 苏米雅连雪君秦小峰
- 中国国有企业组织制度形态变迁(1949-2009):一项企业史的研究
- 连雪君
- 关键词:管理结构
- 中国“西进”战略:地区治理与经济政策被引量:2
- 2013年
- 中国"西进"战略是对西部大开发政策和中国与中亚乃至欧亚大陆发展关系的概括,指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为支点,上海合作组织地区经济整合为基础,欧洲市场为终端,将中国经济力量向欧亚大陆逐步地展开,最终实现重塑中国的经济地理空间、加强边疆地区的治理能力和平衡中国国际战略格局的政治功能。通过对中国在该地区实施的内外政策演变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政策与中国的中亚政策共同之处是试图以经济发展的方式加强中国在边疆地区的治理能力,但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中亚地区一体化进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两个政策由于缺乏系统的联系而无法在短期内将中国西部与中亚地区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中国应加强除新疆外的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作为中国"西进"战略发展的中心力量。
- 连雪君甄志宏李华
- 关键词:中国政治与外交西进战略西部大开发
- 土地细碎化必然导致土地生产效率降低?——对土地细碎化与土地生产效率研究的批判性分析被引量:23
- 2013年
- 通过文献研究,讨论土地细碎化的内涵及其形成原因,发现对于土地细碎化与土地生产效率关系的研究主要采用地块大小和地块数量2个指标,来自世界各地的经验研究结果显示,农户拥有的地块数量对土地生产效率具有负面作用,地块大小对其具有正面作用。从地块数量和地块大小对土地生产效率的作用合力来看,土地细碎化导致土地生产效率低下这一传统观点并没有得到完全验证。分析国内外关于世界各地土地细碎化与土地生产效率的经验研究的评述和理论发现,土地细碎化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对土地生产效率会产生不同影响,土地细碎化并不必然导致土地生产效率的降低。提出在推动农村向土地规模化生产转变进程中,应严格考察不同地区土地细碎化及与之相匹配的农户生产条件,特别是农村人地比例的变化,才能得出可靠的土地制度改革方向。
- 连雪君毛雁冰
- 关键词:土地细碎化农村劳动力土地规模化土地制度
- 空心化村落的共同体生活何以可能:一种空间治理的视角——基于W县乡村留守老年人群社会组织方式的调查被引量:13
- 2019年
- 村落空心化、家庭空巢化及人口老龄化等"三化"现象是当前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的一个重大问题。过往村落的空间治理,如村庄合并、"村民上楼"和生态移民等方式由于忽略了村民的生活习惯,破坏了村落社会关系网络,缺乏组织保障,导致村民不适应新的生活空间。本文以一个"三化"问题严重的典型县域乡村社会调查为例,从空间治理视角分析W县政府基于村民的条件差异和其生活环境进行居住空间的再造,并因群而异在地创新设置大量不同类型的社会养老组织,将该县近四成的60岁以上的空巢老年群体安置其中,受到了当地老年人群的认可。这种结合乡村现有的人口结构和村落空心化特征的居住空间合理化的改造,为以多样化的社会养老组织为中心的乡村社会再组织和乡村老年人群共同体生活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 连雪君吕霄红刘强
- 关键词:村落共同体
- 二元视角下信任者-被信任者动态互动探析被引量:2
- 2016年
- 二元动态互动视角允许对信任者和被信任者同时予以关注,并认为双方在相应人格特质或行为方面的互动影响,是人际信任建构的关键。在简单梳理信任不同研究视角的基础上,重点按照二元动态互动视角的思想同时从信任者和被信任者双方出发,首先对其内涵进行了再界定;在此基础上对社会交换理论面临的挑战、典型范例和实证分析策略进行了述评,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王红丽连雪君
- 关键词:信任
- 民族社会工作实践的文化与政治之维——民族社会工作的一个分析框架被引量:11
- 2017年
- 民族社会工作是以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帮助少数民族群体解决问题、实现自我发展的社会服务制度。民族社会工作有两个主要特点,去政治化与本族化。民族社会工作的"去政治化"是指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的视角下,旨在缓解可能威胁或已经构成威胁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族群发展的社会问题,核心是消除社会问题中隐藏的那些不稳定的政治敏感因素,将其降维到一般的日常生活问题的逻辑之中。另一方面,民族社会工作的"本族化"是对社会工作在本土化基础上的对象化,是以本族群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历史与文化为基础,建构一种旨在帮助少数民族群体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知识与方法。民族社会工作的去政治化与本族化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张力,后者有向政治化转移的社会风险,政治化也可以被合理地转移到本族化的范畴之中。民族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将社会问题的政治化社会风险降低,加快本族化的发展,最终使推动民族社会工作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 连雪君苏米雅
- 关键词:民族社会工作去政治化
- 我国民生保障水平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 2024年
-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十三项制度体系中的重要一项。民生保障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剖析,是深入理解我国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共享发展成果功能的关键。构建民生保障水平测算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2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以熵值-TOPSIS模型为基础,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和空间计量互为补充的研究方法,从动态视角全面考察我国民生保障水平的发展态势,识别并揭示我国民生保障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空间相关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我国民生保障水平在研究期内整体呈现稳定上升的态势,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②2013—2022年我国民生保障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绝大部分省位于第一和第三象限,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③从回归结果来看,本省的GDP、城镇化率、地方财政支出和产业结构会促进本省的民生保障水平发展,即GDP、城镇化率、地方财政支出和产业结构对民生保障水平发展存在正的直接效应;④从空间效应分解结果来看,空间经济地理矩阵和空间邻接矩阵下,都存在变量对本省的影响和对相邻省的影响不同,甚至有相反的情况出现。就各个变量来说,每一个变量对本省、对空间经济地理距离相近的省和邻接省、对全国整体的影响大小程度也有一定区别。
- 安锦连雪君
- 关键词:民生保障
- 社区照顾进牧区,筑起草原养老“幸福巢”
- 2024年
- 社区照顾是指整合社会资源,为有需要的人士构建正式照顾和非正式照顾网络,进而提升其社区生活质量。社工通过观察内蒙古自治区牧区的社区服务实践,发现在牧区实施社区照顾有其特殊性,不宜照搬城市社区经验。以60岁以上的牧区老人为例,由于缺乏退休保障,他们一旦丧失劳动能力,在经济上面临的压力要远高于城市社区老人。同时,因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牧区人烟稀少,也缺乏相应的文化娱乐设施与服务资源,牧区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
- 董洪杰连雪君
- 关键词:文化娱乐设施社区照顾精神文化生活牧区退休保障
- 央地财政治理视角下配套政策的运行逻辑——以X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例
- 2023年
- 财政治理中项目制与配套政策之间的关系是理解央地治理关系的重要线索之一。作为引导和激励地方政府参与中央任务的一种辅助工具,配套政策的地方执行机制与中央主体任务之间的互动逻辑依然是一个尚待解释的争议问题。本文基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运作过程,提炼出配套政策的“政策压力—政策模糊—政策弹性”解释框架。中央通过配套政策与地方建立起高度的生态治理任务关联,但配套政策执行在地方治理的复杂环境中呈现出治理绩效模糊、治理结构冲突、配套压力转嫁等非预期性结果。在层层加码的政策高压下,政策配套过程中的模糊化处理策略给政策执行提供了弹性空间,既保障了中央政策意图的实现,又能使政策变通为政策压力所容纳,在兼顾中央政策要求与地方利益需求之间找到平衡。
- 连雪君李楠
- 关键词:地方政府压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