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丹菲

作品数:13 被引量:62H指数:6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型
  • 4篇输血
  • 4篇不规则抗体
  • 3篇基因
  • 2篇药物
  • 2篇输注
  • 2篇突变
  • 2篇微柱
  • 2篇微柱凝胶
  • 2篇抗体
  • 2篇抗体筛选
  • 2篇ABO血型
  • 2篇不规则抗体筛...
  • 2篇测序
  • 1篇单胞菌
  • 1篇弹力
  • 1篇新鲜冰冻血浆
  • 1篇血浆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弹力图

机构

  • 12篇宁波市第二医...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血液中...
  • 1篇宁波市医疗中...

作者

  • 13篇邓丹菲
  • 7篇俞勇
  • 2篇许小敏
  • 2篇朱喆
  • 2篇黄珍
  • 2篇朱莎莎
  • 1篇何吉
  • 1篇朱发明
  • 1篇毛宁舜
  • 1篇冯伟云
  • 1篇胡锡浩
  • 1篇洪小珍
  • 1篇卢根杰
  • 1篇许先国
  • 1篇徐建芬

传媒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例A抗原减弱白血病患者的血型鉴定
2012年
目的确认一例ABO血型正反不符的白血病患者的ABO血型并探讨其ABO血型正反不符的形成原因。方法我们通过应用血清学正反定型、唾液中ABH血型物质的测定、PCR-SSP基因分型、ABO基因直接测序等方法对该患者的ABO血型进行鉴定。结果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为AB型;从患者唾液中检测到A、B血型物质,为AB型分泌型;PCR-SSP初步基因分型结果为AB型;根据第6、第7外显子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判定该患者基因型为A101,B101型。
黄丹丹郭雯玉张哲邓刚许德义俞勇邓丹菲徐建芬
关键词:血型鉴定A抗原血型物质直接测序
泛耐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药物产酶耐药机制的研究
2010年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泛耐铜绿假单胞菌(PDRPA)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存在状况,探讨PDRPA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方法:GNS-448药敏卡及K-B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22株PDRPA对20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16S rRNA甲基化酶rmtB阳性1株(4.5%);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6′)-Ⅰb阳性4株(18.2%),ant(3″)-Ⅰ阳性12株(54.5%),ant(2″)-Ⅰ阳性8株(36.4%),其他基因均阴性。共18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论:PDRPA氨基糖苷类耐药为多重耐药机制,我院PDRPA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主要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相关。
邓丹菲胡锡浩许小敏冯伟云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PCR
不规则抗体与临床安全输血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总结本院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患者的抗体特异性及血液输注情况,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全自动血型仪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样本,送市中心血站血液研究所做不规则抗体鉴定。再结合病历资料对临床用血情况及输注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3 473例患者样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23例,阳性率为0.52%;其中非特异自身抗体阳性39例(占31.71%);特异性同种抗体阳性77例(占62.60%);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时阳性7例(占5.69%)。6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进行了输血治疗,除2例异体输血发生轻微过敏反应外,其余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治疗有效。结论准确地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选择合适的输血治疗方案,对于确保患者的输血安全和提高输血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邓丹菲俞勇朱喆黄珍朱莎莎
关键词:输血安全不规则抗体自身抗体
类孟买血型家系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突变的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H血型抗原作为ABO血型形成的前体糖链,存在于几乎所有人的红细胞表面,除了罕见的H缺乏表现型个体,主要包括孟买型和类孟买型。孟买型定义为H完全缺乏的非分泌型,其血清学特点是红细胞表面缺乏ABH抗原,分泌液中缺乏H物质,其基因型为h/h,se/se;而类孟买型的定义尚存在争议,现在认为类孟买型一般指H部分缺乏的表现型。
梁伟陈秀丽杨亮邓丹菲梅传亮许德义邓刚贺芸蕾周建霖张哲
关键词:类孟买血型酶基因突变岩藻糖类孟买型红细胞表面家系
2种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在不规则抗体筛选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比较并评价WADiana和Galileo NEO 2种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在医院输血科不规则抗体筛选方面的应用。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7月-2015年2月分别在WADiana、Galileo NEO 2种全自动血型仪上进行检测的16 283份和30 638份不规则抗体筛查标本,其中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结果样本进一步送宁波市中心血站血液研究所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 WADiana和Galileo NEO 2台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分别检出76例(0.467%)和153例(0.499%)不规则抗体初筛阳性样本。经宁波市中心血站血液研究所确认,WADiana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出现9例假阳性(假阳性率为0.055%),Galileo NEO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出现21例假阳性(假阳性率为0.069%)。结论 2种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均适用于对临床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批量筛查,两者对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在实际操作中对不同类型抗体的检测各有优劣。操作人员应了解其性能,尽量避免有意义抗体的漏检,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邓丹菲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筛选微柱凝胶法
WADiana全自动配血系统在不规则抗体筛选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WADiana全自动配血系统在患者不规则抗体筛选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ADiana全自动配血系统对11 435例住院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并将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送市中心血站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11 435例样本中,仪器共判读出不规则抗体阳性64例,经中心血站鉴定阳性为52例,阳性率为0.45%,假阳性12例。检出的抗体中特异性抗体占76.92%;非特异性抗体阳性占23.08%。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为纤维蛋白析出(占66.67%)。结论:WADiana全自动配血系统适用于临床患者不规则抗体的批量筛查,使试验过程标准化,检测结果准确、安全。但纤维蛋白析出、乳糜血以及仪器加样系统的携带污染等会导致假阳性结果,在日常检测中应引起重视。
邓丹菲俞勇
关键词:微柱凝胶技术不规则抗体筛选
30例临床疑难配血原因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输血中遇到的疑难配血病例,使临床输血更加的科学、安全、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9月—2009年10月共30例疑难配血病例。结果:在30例疑难配血病例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1例(包括10位患者以及1位献血员),自身抗体阳性8例(包括高效价冷凝集素5例),ABO亚型3例,ABO血型抗原减弱5例,肝素影响2例,ABO非同型骨髓移植患者1例。结论:受血者输血前血型的正确鉴定、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正确的交叉配血试验是为患者选择合适血液进行有效输注的保证,是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前提。
邓丹菲俞勇毛宁舜
关键词:输血不规则抗体ABO亚型
非发酵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了解非发酵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用K-B法检测1308株非发酵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并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2004年标准进行判断。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非发酵菌1308株,其中居前3位者依次为:铜绿假单胞曲570株(43.58%),鲍曼不动杆菌223株(17.0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95株(14.91%)。药物敏感试验显示非发酵菌对头孢噻肟已普遍有耐药,除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外对亚胺培南也普遍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也较高,而对含酶制剂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多数较为敏感。结论重视对非发酵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耐药菌株产生。
许小敏邓丹菲傅维静
关键词:非发酵菌
AB0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样本的分子机制及其临床输血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分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样本的分子机制,为临床ABO血型正反不符样本的鉴定和输血提供参考。方法收集ABO血型正反不符的样本,选取其中血清学反应格局相似的样本6份,应用血清学方法、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BO基因直接测序及TA克隆单体型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分子机制,对其进行分类,并回顾性调查临床输血情况。结果导致该6份样本ABO血型正反不符情况有3种:抗原减弱(2份)、抗体减弱(3份)、ABO亚型(1份)。遵循同型或相容性输注原则进行输血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ABO血型存在异质性,血清学反应格局相同的样本可由多种机制引起。
张哲邓刚黄丹丹郭雯玉许德义杜勇汤晓娴俞勇邓丹菲
关键词:ABO血型分子机制ABO基因输血
血栓弹力图评价肝硬化患者血浆输注效果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用于评价肝硬化患者血浆输注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11月-2017年6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就诊,首次申请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且PT>18 s的60例肝硬化患者以10 ml/kg体质量的量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检测输注前后血栓弹力图各参数和常规凝血指标变化。同时,院内随访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血浆输注前后,K值、α角、PT、INR、APTT、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值、MA和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出血的患者相比,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K值更长、α角更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注血浆后,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K值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栓弹力图可能可以真实反应肝硬化患者的凝血状况和血浆输注的价值,单次血浆输注对改善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效果有限。
朱喆邓丹菲郑国栋黄珍朱莎莎俞勇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肝硬化新鲜冰冻血浆凝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