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本川
- 作品数:58 被引量:259H指数:9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种植密度对不同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方法]以10个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不同的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品种油菜除分枝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差异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显著降低,在13万株/hm^2时最高;千粒重和每果粒数在26万株/hm^2时最高;种植密度对品质无显著影响,主要由品种决定。[结论]在该生态区域内9月下旬播种,种植密度在13万~2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应主要从品种选育入手,根据品种特性,再集成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 郑本川张锦芳李浩杰柴靓崔成蒋俊蒋梁材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种植密度
- 一种稻茬免耕覆盖油菜播种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稻茬免耕覆盖油菜播种机,包括播种机体,播种机体的底部安装有旋耕刀轮,且旋耕刀轮的一侧安装有破茬铲,同时播种机体的左侧螺接安装有限深轮,所述播种机体的表面分别螺接安装有肥料施撒装置和油菜种施撒装置,且油...
- 郑本川 柴靓 崔成 张卡 蒋俊 何平 薛晓斌 覃海燕 张锦芳 蒋梁材 李浩杰
- 优质早熟广适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川早油1号的选育被引量:4
- 2021年
- 针对生产上对优质高产早熟广适油菜品种的迫切需求,以川油系列新细胞质不育材料为基础,协同改良优质高产早熟性状,创制双低优质不育系、恢复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育成优质高产早熟新品种川早油1号,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20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扩区登记。该品种具有生育期短、双低品质、株高适中、抗倒性强、产量高、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早熟油菜地区、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江西冬油菜产区秋播种植。川早油1号的育成及其推广应用对缓解我国长江流域两熟或三熟地区油菜与后茬作物的茬口矛盾,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蒋俊李浩杰张锦芳崔成柴靓郑本川蒋梁材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早熟双低
- 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期耐镉性分析及耐镉材料筛选被引量:7
- 2018年
- 为研究镉对甘蓝型油菜幼苗的影响,筛选出耐镉品种,以35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油菜品系(种)为材料,用不同浓度(1、5、10 mg/L)镉进行胁迫处理。以相对发芽势、相对正常芽苗率、根长抑制率、苗长抑制率、苗鲜重抑制率和苗含水量抑制率六大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科学评价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系幼苗耐镉性。结果表明: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大,胁迫对大部分油菜种子的发芽势有促进作用,而成苗率呈下降趋势;幼苗的根长和苗长的抑制均呈上升趋势;苗鲜重和苗含水量呈下降趋势;综合评价筛选出耐镉品系(种)10个,其中品系C13095-6的镉耐性最强。本研究可为甘蓝型油菜品种耐镉性筛选和耐镉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 郑本川张锦芳柴靓崔成蒋俊李浩杰薛晓斌蒋梁材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主成分分析
- 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水平上转录组及miRNA分析揭示生物胁迫及非生物胁迫互作机制
- 甘蓝型油菜常常受到生物因素如虫害、病害及非生物因素如干旱、湿害的影响而降低产量,因此,对甘蓝型油菜进行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之间的相关协作机制进行剖析非常重要。本实验以甘蓝型油菜品系G184-189为材料,4叶期进行生物胁迫(...
- 李浩杰柴靓张锦芳崔成蒋俊郑本川蒋梁材
- 关键词: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转录组互作机制
- 文献传递
- 甘蓝型油菜开花调控转录因子CONSTANS基因功能初步研究
- CONSTANS基因(CO基因)作为开花调控途径——光周期途径中的关键转录调控因子,在调控植物开花上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NCBI上已知的甘蓝型油菜CONSTANS基因序列设计全长扩增引物(CO-F:CGGATGTTC...
- 郑本川李浩杰张锦芳柴靓崔成蒋俊蒋梁材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转录因子
- 文献传递
- 菘油2号选育及油蔬两用价值初探被引量:3
- 2022年
- 药用植物菘蓝的特定染色体附加到甘蓝型油菜所产生的附加系表现一定的抗病毒活性,但尚无营养成分、菜薹和菜籽产量、综合效益方面的研究。本研究以抗病毒油菜菘油1号为父本,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川A-3为母本选育出菘油2号,并对其进行油蔬两用产量、农艺性状、菜薹营养、种子品质、综合效益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菘蓝染色体特异标记的植株占48.56%,其菜薹营养丰富,维生素C和锌含量明显高于西兰花1-1-5、白花菜rB-112、红菜薹Q10005、初冬牛心甘蓝和萝卜CP4,氨基酸、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白花菜rB-112、红菜薹Q10005、初冬牛心甘蓝和萝卜CP4,与西兰花1-1-5相当。从播种到始摘薹的天数平均为117 d,菜薹产量为16908.8 kg/hm^(2),较摘薹对照增产75.1%。与单纯收籽栽培相比,摘薹后末花期延迟6~10 d,株高、全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含油量都显著降低,其末花期理论生物量平均124.3 t/hm^(2),收获油菜籽1127.3 kg/hm^(2),较摘薹对照增产16.4%,较单纯收油菜籽栽培减产42.3%,油蔬两用栽培平均综合效益108892.4元/hm^(2),比单纯收油菜籽栽培新增效益92920.4元/hm^(2)。菘油2号油蔬两用栽培对增进人类健康和油菜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巨大的推广前景。
- 崔成李浩杰张锦芳郑本川柴靓蒋俊张卡覃海燕李再云蒋梁材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菘蓝油蔬两用
- 基于SNP芯片的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2022年
- 为揭示四川油菜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提高甘蓝型油菜种质利用效率,本研究利用油菜50K基因芯片对201个育种亲本品系进行全基因组SNP位点分析,利用Powermarker软件计算SNP位点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主要等位基因频率(MAF)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和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到17243个SNP位点,平均每条染色体分布907个多态性位点,位点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主要等位基因频率(MAF)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0.351、0.738、0.282;201份供试材料遗传距离在0.0001~0.5298之间,平均为0.3505,Kinship值为0的占59.90%;供试材料可分成6个大类,分别为:保持系(1个品系:SC223)、远缘杂交种质(2个品系:SC001和SC273)、复合杂交油菜种质(2个品系:SC119和SC175)、征集种质(1个品系:SC017)、混合来源Ⅰ(16个品系:征集的优良品系SC034等,复合杂交保持系种质SC103等和恢复系SC249)和混合来源Ⅱ(179份:征集的优良品系,远缘杂交后代,复合杂交保持系种质和恢复系),群体结构分成13个亚群,可进行杂种优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育种亲本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为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和育种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 崔成李浩杰蒋俊柴靓郑本川张卡覃海燕丁怡雯张锦芳蒋梁材
- 甘蓝型油菜开花调控转录因子CONSTANS同源基因的克隆及其定量表达分析
- 油菜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油料作物。开花是油菜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重要过程,而开花与油菜生育期、授粉及油菜种子发育的最佳时期以及油菜产量的提高有着一定的关系。本研究根据前人对拟南芥开花途径的研究,选择光...
- 郑本川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实时荧光定量PCR早熟品系
- 文献传递
- 甘蓝型油菜生育期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郑本川梁材蒋俊崔成柴靓张锦芳李浩杰蒲晓斌胡海兵牛应泽
- 关键词:BRASSICANAPUSYIELDCHARACTERISTICSPERIOD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