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凌
- 作品数:58 被引量:620H指数:16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国家旅游局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基于文化性格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尺度探论被引量:4
- 2016年
-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呈现出一定的文化性格,不同民族的文化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性格。论文基于民族文化性格的视角,将各民族的文化性格视为一个集合,对集合体中呈不同性格的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适宜性展开讨论。研究表明:民族文化性格决定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尺度,越是偏外向性格的民族文化,其旅游开发尺度越大;越是偏内向性格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空间尺度越小。
- 罗良伟郭凌
- 关键词:文化模式
- 乡村旅游用地问题研究被引量:23
- 2009年
- 在界定乡村旅游用地研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旅游用地的不同形式,进而揭示了乡村旅游用地实践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矛盾。乡村旅游的开发既要保持乡村原真性,又需要一定商业开发,同时还要保护农民的权益。这要求原有的农村集体土地在用地功能上更加丰富,不仅应成为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的载体,更应成为旅游商业服务的载体。在合法与合乎政策的前提下,通过缜密的乡村旅游用地规划,建立合理的乡村旅游土地评估标准,在保护农民权益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来解决问题。
- 郭凌黄国庆王志章
-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用地农村集体土地土地权益
- 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空间生产——基于都江堰放水节的景观生产路径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选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江堰放水节为例,以旅游空间生产理论为分析框架,探讨旅游开发如何从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两个层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及象征意义景观化生产的过程。研究认为:旅游开发不仅延续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表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涵的文化价值与意义体系,而且延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象征意义,通过旅游开发能够有效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利用、传承与保护。
- 孙根紧郭凌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
- 乡村旅游开发与文化空间生产——基于对三圣乡红砂村的个案研究被引量:21
- 2014年
- 以空间生产为理论指导,通过实地调研与文化分析法,对红砂村乡村旅游开发使其文化原有空间所根植的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市场、传统三方主体力量的空间消长决定了乡村文化的走向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2.旅游开发成为乡村文化的一种"现实生产方式";3.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依恋"、行动主体的资本斗争、现代化的整合力量是乡村文化的空间生产的主要动因。
- 郭凌王志章
- 关键词: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文化文化再生产
- 论公共秩序保留中法官自由裁量权膨胀的原因及其后果
- 确立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之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社会公共利益,通过赋予法官在此问题上较为广泛的自由裁量权,以便于消除隐含在某些冲突规范适用过程中的可能危险。在与外国法的域外效力既平衡又对抗的过程中,由法官根据其自由裁量权力来决...
- 郭凌
- 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自由裁量权正义国家主权
- 文献传递
- 旅游产品供应链突发事件风险分析与应急策略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首先理清供应链、旅游产品供应链、旅游产品供应链突发事件等基础概念,在分析旅游产品供应链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旅游产品供应链突发事件风险的种类,最后提出了旅游产品供应链风险防范策略,以期在理论上丰富旅游产品供应链的相关研究,在实践上实现对于旅游企业应对突发事件风险的指导。
- 郭凌周荣华
- 关键词:旅游产品供应链突发事件风险分析
- 乡村旅游发展与乡土文化自觉——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结构与解构被引量:26
- 2008年
- 乡村旅游发展前后的乡土文化变化对比的分析表明,正是乡村旅游的发展敲开了乡村封闭的大门。而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了作为弱势文化的乡土文化的自觉,使其开始了从结构到解构的过程,最终达到"和而不同"的城乡文化一体。
- 郭凌
- 关键词:乡村旅游文化自觉旅游人类学解构
- 后现代消费主义范式下的休闲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随着后工业经济时代的到来,休闲作为一种消费活动已经全面融入现代生活,休闲消费不仅仅是一种时间的排遣,更成为生活的必需品,静静的存在着。休闲消费与其他体力生产方式相异,因为休闲消费不但是一种对独特文化的愉悦体验,它也从符号学的意义界定甚至构建了个人的认同以与他人发生关系。后现代消费主义范式经典理论是休闲研究的维度,而只有结合实证研究,才能够对休闲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 郭凌王志章
- 关键词:休闲消费主义范式后现代
- 旅游空间生产视角下的乡村文化变迁——以四川省成都市三圣乡红砂村乡村旅游社区居民体验为例被引量:8
- 2016年
- 乡村中极富乡村气息的文化对延续乡村的历史命脉有着重要意义。伴随着乡村旅游开发,文化空间所根植的社会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乡村文化正在经历着快速变迁。在文献回顾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化变迁理论与旅游空间生产理论的阐述,结合红砂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运用SPSS处理数据后,采用Co Plot方法分析社区居民对旅游空间生产中乡村文化在表层文化、中层文化、核心文化3个层面的变迁的实际感知、期望与差异。进而研究旅游空间主体在乡村文化变迁中的相互关系,探讨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的旅游空间生产的行为准则。
- 吉根宝郭凌韩丰
- 关键词:文化变迁乡村旅游社区
- 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空间生产研究——基于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泸沽湖的个案研究被引量:25
- 2014年
- 民族旅游快速发展不断打破原有相对封闭的社会空间,民族文化以不断"再生产"的方式完成自我更新与超越。文章以文化再生产与空间生产为理论指导,通过文献分析与访谈调查,从物质文化维、制度文化维、精神文化维三个维度切入,分析了民族旅游开发背景下泸沽湖社区民族文化的生产过程,以及民族文化的空间形态,动态揭示了文化空间生产的动力机制,并指出"文化的空间生产"是民族旅游开发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从理论上丰富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合理利用的研究体系,从实践上增强空间行为主体尊重民族地方文化传统的导向意识和人文关怀。
- 郭凌阳宁东王志章
- 关键词:民族旅游开发民族文化文化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