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柯

作品数:93 被引量:1,870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6篇生物学
  • 32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群落
  • 22篇植物
  • 18篇植被
  • 16篇草原
  • 12篇物种
  • 8篇植被分类
  • 8篇植物群
  • 8篇植物群落
  • 8篇生活型
  • 8篇土壤
  • 8篇区系
  • 7篇群系
  • 7篇物种组成
  • 6篇植被类型
  • 6篇青藏
  • 6篇青藏高原
  • 6篇群落分类
  • 6篇浑善达克
  • 6篇浑善达克沙地
  • 5篇典型草原

机构

  • 91篇中国科学院植...
  • 2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内蒙古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北京电子科技...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作者

  • 92篇郭柯
  • 24篇刘长成
  • 10篇王献溥
  • 6篇谢宗强
  • 6篇宋创业
  • 6篇赵海卫
  • 6篇刘玉国
  • 5篇赵利清
  • 4篇方精云
  • 4篇董学军
  • 4篇孔令韶
  • 4篇王国宏
  • 4篇刘海江
  • 4篇唐志尧
  • 4篇李渤生
  • 4篇覃海宁
  • 4篇魏雅芬
  • 3篇倪健
  • 3篇杨瑶
  • 3篇于丹

传媒

  • 34篇植物生态学报
  • 10篇生态学报
  • 8篇生物多样性
  • 5篇植物研究
  • 4篇Acta B...
  • 3篇植物资源与环...
  • 3篇广西植物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山地学报
  • 2篇草地学报
  • 2篇中国科学:生...
  • 2篇中国植物学会...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内蒙古林业科...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植物生态学与...
  • 1篇生命世界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1
  • 2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沙埋对中间锦鸡儿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41
2005年
在沙地环境中,沙埋是影响植物幼苗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中间锦鸡儿(C arag ana interm ed ia)是浑善达克沙地和毛乌素沙地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上常见的一种沙生灌木。为了研究沙埋对其幼苗存活以及生长的影响,对出土后生长了1个月的中间锦鸡儿实生苗进行沙埋实验,实验处理:TC为对照,T1为沙埋幼苗地上部的1/3,T2为沙埋幼苗地上部的1/2,T3为沙埋到幼苗的近顶端。实验持续4周,每周收获1次。结果表明:TC、T1和T2没有幼苗死亡,T3有20%的幼苗死亡;沙埋对中间锦鸡儿幼苗的生物量、根冠比、根生物量比和茎生物量比有显著影响,叶片生物量比各处理没有显著差异,沙埋对幼苗的叶面积没有显著影响,在第1周T2和T3的小叶片面积显著大于TC,在其余3周,TC与T1、T2的小叶片面积没有显著差异,与全埋则有显著差异;沙埋对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和净同化速率(N AR)产生显著影响,实验结束时,T3处理幼苗的RGR和N AR显著地小于其它3个处理。上述结果表明,部分沙埋(T1、T2)对沙生灌木中间锦鸡儿幼苗的生长发育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全部沙埋(T3)对其幼苗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的抑制,中间锦鸡儿是一个比较耐沙埋的物种。
刘海江郭柯
关键词:沙埋根冠比相对生长速率
中国喀斯特植被分类系统被引量:8
2021年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是全球喀斯特集中分布区面积最大且岩溶发育最强烈的典型区域。喀斯特植被物种组成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植被类型极其丰富。该文对已发表的喀斯特植被类型和近期的调查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依据《中国植被志》的分类原则,在群系尺度上编制了中国喀斯特植被分类系统,包括3个植被型组、13个植被型和554个群系。探讨了喀斯特植被的分类系统与原有分类系统的衔接,并依据相关资料,对喀斯特生境专性群系进行了识别和判定,以期为喀斯特区域的石漠化治理、植被修复提供科学参考。
刘长成王斌郭柯李先琨侯满福刘玉国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植被类型植被分类系统群系
植物剪枝蒸腾速率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1996年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几种主要植物的枝条在剪断前后的蒸腾速率的研究 ,发现这些植物枝条的蒸腾速率在剪离母株后一般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说明用快速称重法测定得到的剪断枝条的蒸腾速率与剪断前植物的实际蒸腾速率也存在较大的偏差。由于这类变化与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的水分条件、测定时叶片的水分状况、剪断的部位和测定的时间等多种因素都有密切关系 ,定量地预测某个植物剪断枝条的蒸腾速率的变化一般也比较困难。用快速称重法测定植物的蒸腾速率需要有同步的校正措施 ,否则结果不可靠。气孔计在测定植物枝条剪断前后蒸腾速率的相对变化率时比较准确。因而 ,用快速称重法测定植物的蒸腾速率 ,用气孔计来校正其偏差 。
郭柯董学军赵雨星刘志茂
关键词:植物剪枝蒸腾速率
植被制图色彩和符号设计原则与全国植被图图例方案被引量:1
2021年
植被图通常采用不同的颜色并结合符号来区分不同的植被类型,以期更加直观、清晰地将植被类型信息传达给读者。如何通过色彩和符号的合理搭配来区分不同的植被类型是植被制图中的关键步骤,尤其是对于植被类型较丰富的区域,植被图的色彩和符号设计更为复杂。植被图图例系统建立在植被分类系统之上,近10余年来我国的植被分类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最新的植被分类系统基础上,提出一套植被制图色彩和符号设计方案,用以指导当前的植被制图工作。该研究整理了地图学、植被图以及其他专题地图色彩和符号设计的要求,提出了植被制图的色彩和符号设计原则。在最新的植被分类系统基础上,采用颜色三属性(色调、明度、饱和度)及符号的基本视觉变量(形状、尺寸、方向、色彩、密度、亮度)的变化及其组合,依据色彩和符号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象征性等原则,对中国植被分类系统高级分类单位中的植被亚型,进行了标准化配色和符号设计,旨在为植被制图工作者及新一代1:50万植被图编研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提升植被制图的效率和质量。
贾宁霞郭柯宋创业宋创业
关键词:配色原理植被制图
四种不同生活型植物幼苗对喀斯特生境干旱的生理生态适应性被引量:79
2011年
喀斯特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境干旱是限制该地区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掌握喀斯特植被不同演替阶段不同生活型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策略有助于提高植被恢复的成功率。通过人工模拟4种干旱强度,测定叶片水势、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光合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浓度、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生物量,研究了喀斯特地区4种不同生活型植物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策略。这4种植物为常绿灌木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落叶灌木小果蔷薇(Rosa cymosa)、常绿乔木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和落叶乔木圆果化香树(Platycarya longipes)。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4种植物幼苗的叶片水势、光合能力、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增长、叶重比(LMR)、叶面积比(LAR)和比叶面积(SLA)逐渐下降,而热耗散(NPQ)、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含量比值、丙二醛含量和根重比(RMR)逐渐上升;圆果化香树和猴樟的水分利用效率(An/gs)、渗透调节物质浓度和抗氧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火棘和小果蔷薇的An/gs、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严重干旱下,火棘和小果蔷薇幼苗的叶片水势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较少,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和生物量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它们具有较低的SLA和LAR、较高的NPQ和An/gs以及较高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保护能力。中度干旱下,猴樟幼苗叶片水势下降很少,LMR和LAR也较高,脯氨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非常高。但在严重干旱下,其叶片水势、LMR、LAR和生物量增长大幅度下降,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光合速率也非常低,渗透调节能力与抗氧化酶活性大幅度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水分好的条件下,圆果化香树幼苗具有较高的RMR以吸收充足的水分,具有较高的LAR和叶绿素含量,保证了生物量的大量积累。然而,干旱胁迫致使其生物�
刘长成刘玉国郭柯
关键词:抗氧化酶生活型石灰岩水分亏缺
山东省和西藏自治区新记录归化植物刺果毛茛(Ranunculus muricatus L.)及其入侵性分析
2023年
归化是入侵的前期阶段。该文报道了山东省和西藏自治区毛茛科毛茛属一新归化植物刺果毛茛(Ranunculus muricatus L.),同时提供了该物种的形态描述与照片,并对其扩散性和入侵性进行了讨论。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山东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SDNU)和曲阜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QFNU)。该物种在山东和西藏首次发现归化,为两地的外来入侵物种综合管控和本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
武泼泼王孜张学杰樊守金郭柯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归化植物
青藏高原扇穗茅高寒草原的基本特点被引量:6
1995年
扇穗茅(Littledalearacelnosa)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疏丛短根茎禾草,主要生长在昆仑山以南的高原东北部的高寒草原带到高寒灌丛草甸带。它耐寒、耐贫瘠,水分生态适应幅度较广。扇穗茅草原是中国科学院、青海省可可西里综合科学考察队1990年考察后首次报道的一个高原特有的高寒草原群系。它主要分布在青海西南部的昆仑山以南、沱沱河以北、乌兰乌拉山和可可西里山以东地区。其群落的种类组成比较简单,约40余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青藏高原成分占优势,还有中亚成分和北温带成分。生活型组成以地面芽植物为主,一年生植物仅记录到一种,没有高位芽植物。植物生态类型全部是适应高寒气候生长的植物,水分生态类型以寒旱生植物为主,其次为寒中旱生植物。群落结构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有较大的差异。群落盖度一般在8月中旬最高,约为10-34%,扇穗茅一般占1/3以上。扇穗茅草原是青藏高原有蹄类动物,如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等国家一类珍稀野生保护动物和盘羊等二类珍稀野生保护动物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对于这些动物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郭柯
关键词:高寒草原
高寒草原优势种叶片结构变化与生态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1
2008年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优势物种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对高原特殊环境的适应性,该文研究了它们的叶片结构在自然环境梯度下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两个物种叶片的大多数结构特征在各个样地间变化显著,其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紫花针茅叶肉细胞大小随土壤有效K含量的增高而减小,下表皮细胞厚度和韧皮部面积随生长季云盖度的增高而增加,单一导管半径和导管平均面积随生长季月均湿度的增加而增大;青藏苔草上表皮细胞厚度随生长季月均最低温的降低而增厚,泡状细胞厚度(径向直径)随大陆度的增强而增加,上表皮细胞大小随土壤pH值的增大而增大,导管总数和韧皮部面积随土壤速效P含量的增高而增加。青藏苔草的保护组织、光合组织以及综合指标变异系数明显大于紫花针茅,仅维管组织指标变异系数小于紫花针茅。
胡建莹郭柯董鸣
关键词:高寒草原青藏高原
草原模式植物群落监测方法应用样例被引量:2
2018年
模式植物群落是指能够反映某种植被分类单元基本特征,并可作为准确描述该植被类型"标准"的典型植物群落。草原模式植物群落监测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草原/荒漠植物多样性监测网的核心内容,已初步确定了一套监测方法。本文应用这套方法分别建立了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群系和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群系模式植物群落监测固定样地,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草原/荒漠植物多样性监测网的样例。介绍了这两个模式植物群落监测样地选取与设置的过程、群落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实际观测和案例分析,验证了"中国草原/荒漠植物多样性监测网模式植物群落监测方案"中监测方法的可行性,同时根据监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模式植物群落样地、监测频率和监测日期的选择原则,以及监测过程中的操作规范等,完善了模式植物群落监测内容、方法和指标体系的建议,为开展草原模式植物群落监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与技术储备。
高趁光郭柯乔鲜果陆帅志刘长成刘长成王孜
关键词:监测方法
内蒙古围封草原枯落物累积对大针茅和羊草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围封草原枯落物累积通过改变水分和热量的再分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为探究不同植物种群对枯落物累积的适应性,2015—2017年在内蒙古围封典型草原设置了枯落物去除实验,对土壤温度和水分进行了原位监测,也对群落优势物种大针茅(Stipa grandis)和亚优势物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群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种群数量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枯落物累积显著降低生长季表层和深层土壤温度(1.3—4.6℃和1.5—3.2℃),并提高表层和深层土壤水分(1.4%—10.4%和1.0%—5.0%)。枯落物累积对大针茅种群返青时间的延迟(16.9—24.2 d)显著高于羊草种群的(5.2—6.7 d),但对大针茅和羊草种群的营养生长期无显著影响。枯落物累积显著提高大针茅种群的高度但显著降低其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引起大针茅种群的重要值显著降低(0.38→0.22)。枯落物累积显著提高羊草种群的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进而显著提高其重要值(0.16→0.28)。大针茅和羊草种群重要值排序的更替驱动围封草原植物群落演替。本研究从植物种群的角度为阐明围封草原群落结构与功能改变提供新视角,也为科学合理制定围封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侯东杰乔鲜果郭柯
关键词:围封典型草原群落演替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