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
- 作品数:40 被引量:37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麦棉多作套种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演变与效应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麦棉多作套种循环农业模式是从麦棉多熟种植制度发展而来。采用实地调查、文献搜集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了麦(小麦)棉(棉花)多作套种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演变进程以及典型模式和关键技术。同时通过定位试验研究分析其生态、经济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麦/棉多熟套作模式能够促进棉花生长发育,保持较强的光合强度,维持较高的地温和耕层含水量,利用生态位原理,发挥不同作物的优势和边际效应,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在不降低棉花和小麦产量的基础上,增加土地收益和生产效率。因此,构建麦棉多作套种循环模式能够实现棉田生物多样性、维持棉田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和资源利用效率,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 李向东杨铁钢李彦鹏季书勤王汉芳张德奇郭瑞
- 关键词:循环农业多熟
- 缓/控释肥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展望被引量:49
- 2010年
- 简要概述了缓/控释肥的发展概况及其必要性,重点分析了缓/控释肥对作物生长、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状况的影响,并就目前缓/控释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缓/控释肥的研究做了展望。
- 张德奇季书勤王汉芳李向东郭瑞吕凤荣
- 关键词:前氮后移肥料利用率
- 麦棉套种模式的生态功能与利用被引量:6
- 2009年
- 麦棉多作套种技术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本文对该技术在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概括了麦(小麦)棉(棉花)多作套种复合生物生态系统的特征以及共生生物群落的组分和结构,分析了麦棉多作套种循环模式复合生物配置的生态系统功能与作物之间的互作效应。对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构建麦棉多作套种复合生物共生循环配置模式,实现棉田生物多样性、维持棉田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 李向东季书勤王汉芳郭瑞张德奇杨铁钢
- 关键词:棉田套种生物多样性循环农业
-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郑麦7698的选育与应用
- 许为钢王会伟张磊马运粮张慎举董海滨张建周齐学礼郭瑞杨娟妮
- 黄淮南部麦区小麦产量占我国小麦总产量42.2%,是我国最大的优质强筋小麦适宜生产区,随着小麦生产发展,优质强筋品种逐渐表现出三方面问题:(1)产量水平明显低于普通高产品种;(2)食品加工适用范围不够宽泛;(3)综合抗性不...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麦品种选育育种方法栽培技术
- 主要病虫害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被引量:27
- 2010年
- 豫中南地区在气候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也是病虫害易发区。为此,开展了不同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后期病虫害会造成产量不同程度地降低,其中赤霉病和吸浆虫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通过防治赤霉病和吸浆虫,可分别提高产量13.3%和8.17%,原因在于防治赤霉病和吸浆虫有效提高了穗粒数(4~5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较常规病虫管理措施可使小麦产量提高4.45%~13.34%,尤其后期对纹枯病和蚜虫等防治到位,可使千粒重提高3.2~12.2g。
- 张德奇季书勤李向东王汉芳郭瑞程红建谢耀丽
- 关键词:冬小麦病虫害
- 一种简耕施肥宽行播种机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简耕施肥宽行播种机,该简耕施肥宽行播种机的排种腿包括管体和簸箕形出口,簸箕形出口设于管体的下端,簸箕形出口内的底面上设一散种体。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的播种机可以使种子在田间均匀散开,能...
- 王汉芳季书琴李向东郭瑞张德奇
- 文献传递
-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探讨被引量:33
- 2007年
- 对小麦-玉米两熟制条件下保护性耕作的理论和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黄淮海区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尤其是在粮食主产区河南的研究应用。河南保护性耕作研究主要集中在豫西旱作区,其在豫南雨养区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认为土壤肥力较低是影响雨养区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并探讨了该区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 郭瑞季书勤王汉芳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免耕少耕秸秆覆盖
- 河南省中南部小麦大面积中产变高产关键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
- 季书琴李向东王汉芳张德奇郭瑞赵淑章吕凤荣谢耀丽杨新志杨皓
- 该技术的应用领域属作物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河南省中南部光热水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小麦产量低而不稳,是该省小麦主产区也是最具增产潜力的区域。从2001年开始,在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重大攻关专项以及河南省农...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 肥水运筹对不同筋类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4
- 2006年
- 通过连续2年的施肥和灌水试验,研究了肥水对强、弱筋小麦产量扣品质的影响,探讨了以群体调控为核心的节本增效技术。结果表明,强筋小麦的氮肥运筹以“前轻中重后补充”模式的产量、品质俱佳。在一定范围内,强筋小麦随施氮量增加,品质提高,弱筋小麦随施氮量增加品质下降,产量有所提高。强筋小麦的品质指标有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弱筋小麦不同灌水量处理间的品质差异不明显。因此强筋小麦要节本增效,应在底墒克足、一播全苗的基础上,不浇越冬水扣返青水,小麦全生育期灌水由3~4次减少为1~2次,在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底氮用量,起身拔节期重施氮肥,提高氮肥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
- 季书勤郭瑞赵淑章王汉芳张德奇
- 关键词:小麦施肥灌溉
- 栽培措施对冬小麦抗干旱、低温胁迫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低温逆境下不同土壤耕作措施对冬小麦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两合土、砂姜黑土2种土壤,设置了包含施有机肥、保持土壤水分、整地(粗糙、精细和旋耕)等共7种土壤耕作方式处理,调查测定了冬小麦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出苗、土壤水分、分蘖等都有影响,从而影响冬小麦抗寒能力。粗放整地处理的小麦对低温逆境的耐受能力较弱,施用有机肥、保持土壤适宜水分、精细整地等栽培措施明显增强小麦抗低温逆境能力。冬小麦在逆境下,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大幅增加;低温逆境下冬小麦叶片脯氨酸含量比干旱逆境下急剧增加;干旱能提高小麦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适度干旱+低温逆境下的小麦抗寒能力增强。说明,土壤水分、肥力是影响冬小麦抗低温逆境胁迫能力的主要因素;一定范围内的干旱逆境锻炼,对提高小麦抗低温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郭瑞季书勤王汉芳张德奇李向东陈远凯程红建吕凤荣
- 关键词:冬小麦干旱胁迫低温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