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晔

作品数:21 被引量:241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子宫
  • 9篇子宫内膜
  • 9篇内膜
  • 9篇宫内
  • 9篇宫内膜
  • 7篇子宫内膜癌
  • 7篇内膜癌
  • 7篇宫内膜癌
  • 6篇肿瘤
  • 5篇预后
  • 5篇卵巢
  • 4篇阴道
  • 3篇阴道假丝酵母...
  • 3篇阴道假丝酵母...
  • 3篇女性
  • 3篇子宫内膜肿瘤
  • 3篇外阴
  • 3篇外阴阴道
  • 3篇外阴阴道假丝...
  • 3篇外阴阴道假丝...

机构

  • 19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闫晔
  • 18篇薛凤霞
  • 14篇王颖梅
  • 10篇田文艳
  • 6篇韩姹
  • 5篇王辰
  • 4篇姜素
  • 3篇张旭红
  • 3篇郭飞
  • 3篇范爱萍
  • 3篇高金萍
  • 3篇盛燕
  • 3篇潘明霞
  • 2篇王琦
  • 2篇齐文慧
  • 1篇刘国艳
  • 1篇魏丽坤
  • 1篇王刚
  • 1篇孙丹丹
  • 1篇郑红

传媒

  • 4篇天津医药
  • 4篇中国实用妇科...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现代妇产科进...
  • 2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皮源性卵巢癌中4种miRNAs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 分析上皮源性卵巢癌(EOC)组织中mi R-200a、mi R-141、mi R-205和mi R-34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4例EOC患者按FIGO分期分为FIGOⅠ~Ⅱ(FIGO早期组)组15例和FIGOⅢ~Ⅳ(FIGO晚期组)组29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比较2组4种mi RNAs的表达差异并考察4种mi RNAs表达间的关联。以各组mi RNAs表达的中位数将EOC患者分为mi RNA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比较2组患者间的生存差异。按年龄、FIGO分期、术后是否有残余瘤及术后化疗情况分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FIGO晚期组mi R-141的表达高于早期组(P=0.036)。mi R-141的表达与mi R-200a、mi R-205呈正相关,与mi R-34a呈负相关(均P〈0.05);mi R-200a与mi R-205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mi R-200a的表达低,卵巢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短(P=0.035),FIGO早期组生存率高于FIGO晚期组(P〈0.05)。mi R-200a的表达水平、FIGO分期以及年龄与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有关,mi R-141、mi R-205和mi R-34a的表达水平、术后残余瘤以及化疗与患者生存无关。结论 mi R-200a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预后有关,可能是卵巢癌患者预后预测的独立影响指标。
刘佳宇赵妍蕊张丽娜闫晔郑红
关键词:微RNAS卵巢肿瘤上皮-间质转化上皮源性MIMIMIMI
迁移侵袭抑制蛋白和p21活化激酶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迁移侵袭抑制蛋白(MIIP)和p21活化激酶1(PAK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5例子宫内膜癌、55例不典型增生和8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IIP和PAK1蛋白的表达,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IP和PAK1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 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组、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癌组MII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3%(46/88)、41.8%(23/55)和34.8%(47/135),子宫内膜癌组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MIIP蛋白的表达与肌层浸润、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均P〈0.05)。正常子宫内膜组、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癌组的PAK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40/88)、50.9%(28/55)和62.2%(84/135),子宫内膜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PAK1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均P〈0.05)。MIIP和PAK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无关(P值分别为0.092和0.052)。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IP与PAK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9,P〈0.001)。结论MIIP的低表达和PAK1的过表达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与子宫内膜癌的不良预后有关。MIIP和PAK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姜素田文艳闫晔腾飞高金萍王颖梅薛凤霞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免疫组化预后
红核妇洁洗液治疗需氧菌性阴道炎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观察红核妇洁洗液治疗需氧菌性阴道炎(AV)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门诊募集131例AV患者,予红核妇洁洗液阴道冲洗,2次/d,共7 d。停药后第(7±3)天、第(30±3)天进行随访,分析红核妇洁洗液治疗AV患者的疗效。采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微生物学疗效的因素。结果停药后第(7±3)天,治愈率为58.8%(77/131),轻中度AV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重度AV患者(63.1%vs. 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有效率为75.6%(99/131),轻中度AV患者的有效率虽高于重度AV患者(76.6%vs. 7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5)。背景菌落为小杆菌样菌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球菌样菌患者的治愈率(64.5%vs. 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背景菌落为球菌样菌是影响治愈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97,95%CI 1.498~13.500)。结论红核妇洁洗液治疗轻中度AV或背景菌落为小杆菌样菌AV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可显著改善阴道微生态环境。但对于重度AV或背景菌落为球菌样菌患者的疗效较差,是否延长疗程或加用抗生素仍需进一步研究。
王慧慧夏军董梦婷张艺旋李星烁卢晓博李会阳王辰闫晔齐文慧田文艳范爱萍王颖梅韩姹薛凤霞
关键词:红核妇洁洗液疗效
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阴道微生态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s)患者阴道微生态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224例经宫腔镜手术病理诊断为EPs的育龄期患者(EPs组),以同期448例健康查体育龄期女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阴道微生态指标差异。并将224例EPs患者分为阴道微生态正常组及异常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1)育龄期EPs患者阴道炎发生率高于健康查体女性(33.9%vs. 19.0%,P<0.001),阴道微生态正常比例低于健康查体女性(42.4%vs. 60.7%,P<0.001);排除确诊阴道炎的患者外,EPs患者阴道分泌物pH值异常、乳杆菌分级Ⅱb~Ⅲ级的发生率均高于健康查体女性(23.6%vs. 6.6%,P<0.001;12.2%vs. 6.6%,P=0.038)。(2)224例EPs患者中,阴道微生态异常组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不孕及合并子宫颈息肉的发生率均高于阴道微生态正常组(分别为74.6%vs. 61.7%,P=0.039;28.5%vs. 16.0%,P=0.029;25.4%vs.13.8%,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健康女性相比,育龄期EPs患者阴道微生态异常的发生率更高;对于EPs患者应注重阴道微生态评价。
张金甜王刚闫晔田丽娜王平田文艳赵雪张慧英薛凤霞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阴道微生态
基于革兰染色涂片结合临床特征的需氧菌性阴道炎联合诊断标准专家建议被引量:28
2021年
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是一种以阴道内乳杆菌减少、需氧菌增多为主要特征的阴道炎症,占阴道感染的4.2%~25.8%^([1-3]),易合并其他阴道炎症。AV患者中混合感染占55.0%76.0%^([4-6])。AV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外阴阴道烧灼感、黄色分泌物、阴道黏膜充血等^([5,7])。AV除可引起患者外阴阴道不适外,还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3,8-9])和性传播疾病的发生风险^([10-11]),严重危害女性生殖健康。
董梦婷王辰李会阳闫晔马晓彤李焕荣李星烁王慧慧张艺旋齐文慧孟珂田文艳王颖梅范爱萍韩姹薛凤霞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感染相关因素及最佳引流时间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淋巴囊肿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治疗淋巴囊肿的最佳引流时间。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行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97例,术后发生淋巴囊肿者76例,淋巴囊肿感染者20例。结果①淋巴囊肿感染的发生率为5.04%(20/397),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囊肿直径≥5 cm ,术后贫血是淋巴囊肿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P〈0.001,P=0.0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淋巴囊肿直径≥5 cm是淋巴囊肿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②在淋巴囊肿感染的治疗中单纯使用抗生素组较抗生素联合引流组治疗时间短(P=0.008)。在辅以引流治疗的患者中3 d以内给予引流者治疗时间较第4天及以后给予者治疗时间缩短(P=0.048)。结论明确引起淋巴囊肿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将会减少淋巴囊肿感染的发生;对于需要辅以引流治疗的患者越早给予,治疗时间将会缩短。
潘明霞王颖梅闫晔王琦姜素韩姹张旭红薛凤霞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淋巴囊肿引流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分析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2011年8月~2015年8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妇科门诊的237例重度VVC患者及同期490例轻中度VV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OR=0.658,95%CI为0.481~0.899,P=0.009)、已婚(OR=0.560,95%CI为0.394~0.794,P=0.001)、采用自然避孕法避孕(OR=0.588,95%CI为0.359~0.965,P=0.036)、有妊娠史(OR=0.565,95%CI为0.411~0.777,P=0.000)、有阴道分娩史(OR=0.557,95%CI为0.371~0.835,P=0.005)是重度VVC的保护因素。白假丝酵母菌感染(OR=5.678,95%CI为2.180~14.789,P=0.000)是重度VVC的危险因素。对食物、药物或花草过敏(OR=1.713,95%CI为0.982~2.988,P=0.058)是重度VVC的可疑危险因素。(2)多因素分析显示,白假丝酵母菌感染(OR=4.593,95%CI为1.700~12.414,P=0.003)以及对药物、食物或花草过敏(OR=2.172,95%CI为1.059~4.458,P=0.034)是重度VV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以及对药物、食物或花草过敏是重度VVC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晓娟耿女王辰闫晔范爱萍韩姹王颖梅薛凤霞
关键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基于2004—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的我国子宫内膜癌发病和死亡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基于2004—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分析我国子宫内膜癌(EC)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提取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04—2017年中EC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数据,按照地区(全国、城市、农村,东、中、西部)和年龄别的发病率、死亡率、发病例数、死亡例数,及分地区的人口学数据分别进行提取计算,估计全国的EC的发病及死亡情况。使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及Segi′s标准人口年龄构成数据计算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使用Join Point回归计算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变化趋势。结果2004—2017年,我国肿瘤登记报告地区覆盖女性人口数由35571657名增长至215201995名,覆盖地区总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比例由5.53%提升至31.39%,EC粗发病率由6.20/10万增长至10.06/10万,粗发病率随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P_(趋势)<0.001);调整年龄后,发病率的中标率由2004年的5.75/10万增长至2017年的6.79/10万,世标率由2004年的5.60/10万增长至2017年的6.56/10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均P_(趋势)<0.001)。2017年城市与农村地区粗发病率分别为10.89/10万、9.25/10万,调整年龄后,发病率的中标率分别为7.14/10万、6.43/10万;世标发病率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及西部地区(7.16/10万、6.44/10万、5.60/10万);发病率农村地区增长较城市地区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更为显著(3.2%比0.7%,P<0.001)。年龄别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0~54岁年龄组达高峰(25.70/10万)。40岁以下年龄组粗发病率农村地区增长幅度高于城市地区(69.84%比-7.09%)。2004—2017年间子宫内膜肿瘤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中标率由1.83/10万下降至1.47/10万,世标率由1.81/10万下降至1.46/10万。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85岁年龄组达高峰(13.16/10万)。结论近年来我国EC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农村地区40岁�
闫晔王颖梅王寅丹茅文鑫田文艳薛凤霞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死亡率
微生态检测在评价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分析阴道微生态检测在评价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探索影响单纯性VVC治愈的微生态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单纯性VVC患者75例,取阴道分泌物行微生态检测,并用克霉唑单次治疗。分析微生态相关因素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研究结果显示,pH、白细胞数、密集度、多样性、小杆菌计数及球菌计数与治疗效果无关(P〉0.05)。乳杆菌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乳杆菌分级为Ⅰ~Ⅱa的治愈率高于Ⅱb~Ⅲ的治愈率(83.33%与53.33%,P=0.033),乳杆菌数≤22.8/hpf的治愈率低于乳杆菌数〉22.8/hpf的治愈率(59.26%与87.50%,P=0.007)。结论阴道微生态检测对预测单纯性VVC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对乳杆菌降低者,临床上应该加强治疗后的随诊。
李星烁卢晓博董梦婷王辰闫晔薛凤霞
关键词:念珠菌病外阴阴道念珠菌属乳杆菌属阴道涂片
血清FSH、LH、PRL与浆液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与浆液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1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浆液性卵巢癌患者73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患者血清FSH、LH、PRL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K-M)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生存率差异,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浆液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50岁组血清FSH、LH水平显著高于年龄≤50岁组,绝经组血清FSH、LH水平显著高于未绝经组(均P<0.05),其他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组患者间血清FSH、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组患者间血清PR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FSH水平高(>40.13 IU/L)、血清PRL水平高(>14.96μg/L)、FIGO分期(Ⅲ+Ⅳ)的患者预后差(均P<0.05);血清LH水平与患者预后无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RL>14.96μg/L是影响浆液性卵巢癌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为3.530(1.180~10.557),P=0.024]。结论绝经后妇女血清中FSH、LH水平较绝经前显著升高,PRL与浆液性卵巢癌患者预后有关。
崔蕾郭飞闫晔潘明霞董羊羊薛凤霞
关键词:卵泡刺激素促黄体激素催乳素预后浆液性卵巢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