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敏荔

作品数:2 被引量:33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平滑肌
  • 2篇血管平滑肌细...
  • 2篇平滑肌
  • 2篇平滑肌细胞
  • 2篇细胞
  • 2篇肌细胞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损伤
  • 1篇血管平滑肌细...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源
  • 1篇血小板源生长...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抑制
  • 1篇增殖抑制作用
  • 1篇皮损伤
  • 1篇平滑肌细胞增...
  • 1篇组织化学
  • 1篇组织化学法

机构

  • 2篇天津市胸科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冯津萍
  • 2篇梁爽霖
  • 2篇陈星
  • 2篇郭玉军
  • 2篇陈敏荔
  • 1篇卢奕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草药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建立颈动脉血管内皮损伤的大鼠模型,行光镜和电镜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I型胶原和IV型胶原;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cl-2、Bax和c-myc的表达并行TUNEL染色。结果内皮损伤后血管管腔面积减少,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并呈激活状态细胞凋亡减少。PCNA、I型胶原、IV胶原、PDGF、FGF、Bcl-2和c-myc的表达增高,而Bax表达降低。结论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增殖、凋亡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和堆积,受到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基因调控的介导,参与了局部血管重建和再塑过程。
冯津萍陈星陈敏荔郭玉军梁爽霖
关键词:内皮损伤平滑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血管内皮损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法
川芎嗪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探讨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大鼠颈动脉血管内膜损伤可引起VSMC增殖、血管增厚为实验模型。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组织化学检测,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cl-2、Bax、c-myc原位杂交检测及TUNEL染色。结果内皮损伤后VSMC增殖,血管管腔面积减少;低剂量TMP治疗组有轻度抑制VSMC增殖的作用,使管腔面积有所增加;TMP高剂量抑制作用明显增强。高剂量TMP组和假手术组PCNA、Ⅳ胶原、PDGF的表达低于模型组;TMP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高、低剂量TMP组和假手术组的Ⅰ型胶原、FGF、Bcl-2、c-myc和TUNEL的表达低于模型组。高、低剂量TMP组和假手术组的Bax表达高于模型组。结论TMP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型Ⅰ胶原、Ⅳ型胶原、FGF、PDGF表达;影响Bcl-2、c-myc、Bax基因表达,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达到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冯津萍卢奕陈星陈敏荔郭玉军梁爽霖
关键词:增殖川芎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