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烈

作品数:74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青海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经济管理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社会学
  • 5篇政治法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民族地区
  • 24篇民族
  • 13篇生态
  • 11篇乡村
  • 8篇西部民族
  • 7篇政府
  • 7篇企业
  • 7篇欠发达
  • 7篇欠发达地区
  • 7篇西部民族地区
  • 7篇逻辑
  • 6篇民营
  • 5篇生态文明
  • 5篇民营企业
  • 5篇民族地区乡村
  • 4篇农牧
  • 3篇政府竞争
  • 3篇政府竞争力
  • 3篇政企
  • 3篇政企关系

机构

  • 53篇青海民族大学
  • 14篇青海民族学院
  • 6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桂林理工大学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财政部财政科...
  • 1篇甘肃省社会科...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作者

  • 73篇陈文烈
  • 3篇郭华
  • 3篇江建英
  • 2篇刘畅
  • 1篇李雨萌
  • 1篇郑苗
  • 1篇张俊英
  • 1篇马玉琴
  • 1篇马德君
  • 1篇吴茜茜
  • 1篇郝利斌
  • 1篇李振国
  • 1篇包瑞
  • 1篇黄伟
  • 1篇李芳芳
  • 1篇杨鸣

传媒

  • 13篇青海民族研究
  • 9篇青海民族大学...
  • 4篇青藏高原论坛
  • 3篇开发研究
  • 3篇青海民族学院...
  • 2篇甘肃省经济管...
  • 2篇青海民族学院...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经济师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科技智囊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社科纵横
  • 1篇民族论坛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 15篇2024
  • 11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8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藏区现代化的演进轨迹:理论、经验与当下实践被引量:1
2016年
藏区的现代化只可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央第六次藏区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牢牢把握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当前区情,藏区的现代化不可能只是规模经营基础上的现代化,而必须是以农牧民为主的现代化。藏区将长期保持小规模经营格局。藏区现代化必须首先回应牧民生计系统的需要。在十三五期间,藏区必须同时完成三大基本任务:一是保证畜牧业安全,二是为藏区牧民提供就业收入,三是为藏区现代化提供稳定器。国家政策若能回应牧民的需要,解决牧区经济中存在的牧户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藏区就可以同时完成以上三大任务,从而为藏区整体的现代化提供可靠的畜牧业基础。
陈文烈刘畅
关键词:规模经营
新质生产力在民族地区的发展经济学意义
2024年
民族地区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指导下的生产力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重点任务、难点堵点、根本途径、理论定位等存在本质差异,必须在国家战略远景式、前瞻性回应的基础上,跳出长期以来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中生产力的动能结构,论证民族地区新质生产力构念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属性,从理论方位、发展阶段及发展要求探寻民族地区新质生产力的涵育方向,并从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传统文化、新发展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对民族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动能载体进行阐释。
陈文烈王娟
关键词:民族地区
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中的政府意志与社会变迁悖论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认为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进程中,中央政府的国家意志是决定因素之一,也是认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的基本逻辑起点。同时中央政府的国家意志与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制度的变迁存在必然的矛盾关系是我们理解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的主要线索。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实际上是一个传统社会逐渐解体、农牧民阶级逐渐消逝的过程。那么,作为传统社会主体的西部民族地区农牧民,在完成这种消灭自身的痛苦的转变过程中表现出特有的生存理性,这是许多从事现代化研究的学者们一度忽略或者不愿涉及的问题。
陈文烈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政府意志社会制度
“结构困境”到“内生聚合”: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被引量:12
2022年
迫切需要从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层面回答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什么”“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三个层次的理论问题,本文基于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结构困境,剖析、梳理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瓶颈与制约,在内生聚合理论的框架内,对民族地区发展模式的特殊性与国家战略之间的回应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一是科学构建基于“结构困境”“工业—生态”杜能圈层结构、“两山理论”的理论框架;二是基于民族地区生态优势与价值夯实对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三是明确民族地区新发展阶段的国土空间发展定位、新发展理念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方案,服务与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现代化路径。
陈文烈周明顺
关键词:民族地区经济转型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演化及障碍因子分析
2024年
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的重要意义。文章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出发,构建了9类27个指标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2年共计5130个样本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莫兰指数和障碍度模型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和障碍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发展良好;(2)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空间关联性良好,协调重心以区域东北部为主;(3)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的障碍因子是经济发展。基于此,青藏高原未来应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持续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充分发挥高耦合协调地区辐射带动作用,进而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高水平耦合协调。
郭云冬孙秉珍陈文烈
关键词:青藏高原生态环境
欠发达地区家族制企业的现实性分析
2005年
家族制企业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关于企业组织形式的探讨中,家族制企业通常被视为是保守、低效率、内部纠纷纷呈的作坊式企业,不少研究者强调,家族式企业迟早要消失。但这一古老企业形态在中国大陆民营企业中的复兴却已是不争的事实,家族制企业具有企业系统、资本积累、经营行为、信誉安排以及企业所有权方面独特的家族共同情感、观念和形式上的现实性和理性。本文就家族制企业的兴起背景,结合欠发达地区经济环境讨论家族式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趋势。说明基于特定的经济、文化环境和其内在的演进逻辑在家族制企业研究中的重要性。
陈文烈
关键词:现实性
西部大开发框架下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再思考
2005年
面对特殊的国内外背景,综合客观地分析青藏高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研究制定适当的、合乎青藏高原现状的经济发展战略对推动青藏高原现代化至关重要.
陈文烈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
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2024年
通过构建“生态价值—生态责任—生态潜力”三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良的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选取了25个指标评价青藏高原2008—2021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水平。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生态价值效度最高,生态责任效度最低;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阶段发展到良好协调阶段;节能环保支出占GDP比重、污水处理率、区域人口密度等是主要障碍因素。据此提出从提升生态价值、筑牢生态责任和夯实生态潜力等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路径建议。
陈文烈寿金杰
关键词:青藏高原生态绩效生态价值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治理特征——基于政策文本量化评价被引量:2
2024年
针对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政府意志与社会各界认知之间的错位与不一致性,揭示国家公园建设的政策定位、目标和方向,进一步明晰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的治理特征。基于政策“工具-目标-效力”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政策一致性(PMC)指数模型,对国家公园中央和省(区)级的8份政策文件进行量化评估。研究发现,(1)国家公园体制机制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显著,表现出“概念阐释+机构介绍”到“强调生态保护+注重管理+加强建设”再到“生态保护第一+统筹规划+监督管理+成效评估”等演变规律。(2)国家公园政策工具主要以强制性为主,具体表现在监督管理和责权划分等方面。(3)国家公园政策目标以生态保护与管理体制改革为主,对民生福祉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参与全球治理的关注不够。(4)选取的国家公园政策文本总体效力较高,地方政策效力低于中央,主要因为地方政策视角缺少宏观指导、执法监督和宣传保障重视不够、建设过程缺乏系统规划和体制改革举措、政策性质选择单一、政策受体比较片面等问题。鉴于此,文章提出应从政策工具多元配置、政策目标体系完善、政策效力机制优化等三个方面发力推进国家公园政策文本建设的不断完善。
李军辉陈文烈
关键词:国家公园政策文本
青海省深化四地两体系建设:理念界定、价值阐释与现实进路——基于地域资本形成视角的考察被引量:3
2022年
新发展阶段,青海省高质量发展面临国家战略实践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双重要求,而生态文明的基础性约束给青海省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推动四地两体系建设既是基于青海现实基础的考察,也是国家战略在青海省实践的要求。以地域资本形成的视角来考察青海省四地两体系建设的理念、价值和现实进路,可以准确把握四地两体系建设连接地域资本的内在意蕴,进而从拓展社会资本、繁荣内生资本、夯实无形资本等方面重构青海省高质量发展四地两体系模式,以地域资本来涵育高质量发展。
陈文烈郭云冬何旭
关键词:生态文明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