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土壤
  • 3篇土壤呼吸
  • 3篇温度
  • 2篇亚热带
  • 2篇有机碳
  • 2篇杉木
  • 2篇天然林
  • 2篇土壤含水量
  • 2篇土壤温度
  • 2篇人工林
  • 2篇中亚热带
  • 2篇物量
  • 2篇米槠
  • 2篇皆伐
  • 2篇含水量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凋落物量
  • 1篇有机碳矿化
  • 1篇杉木林

机构

  • 7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福建省湿润亚...

作者

  • 7篇吴君君
  • 7篇杨智杰
  • 7篇陈朝琪
  • 6篇刘小飞
  • 5篇王小红
  • 4篇林伟盛
  • 4篇黄永梅
  • 2篇郭剑芬
  • 1篇杨玉盛
  • 1篇熊德成
  • 1篇张金凤
  • 1篇熊丽
  • 1篇陈坦

传媒

  • 2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隔离降雨对杉木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在亚热带杉木林内设置不同隔离降雨强度试验:完全隔离降雨、隔离60%降雨、隔离20%降雨和对照(自然降雨),研究隔离降雨对0~20 cm土层可溶性有机碳( 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0 cm和10~20 cm土层,除完全隔离降雨处理土壤DOC峰值出现在春季外,其他处理均出现在秋季。0~10 cm土层中完全隔离降雨和隔离60%降雨处理的土壤MBC峰值出现在春季,而隔离20%降雨和对照的则出现在夏季,10~20 cm土层各处理对应的MBC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春季、夏季、夏季和秋季。随着土层加深,4种处理土壤DOC、 MBC含量均显著降低。0~10 cm土层,完全隔离降雨处理的土壤DOC、隔离60%降雨土壤MBC均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杉木林土壤DOC和MBC对降水变化响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黄永梅杨智杰郭剑芬吴君君陈朝琪王小红张金凤
关键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杉木林
米槠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分析被引量:35
2014年
区分森林土壤呼吸组分是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该文以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人工林和邻近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系统,通过挖壕沟方法,测定了土壤呼吸及异养呼吸的速率,同时测定了5 cm深处的土壤温度和0–12 cm深处的土壤含水量。利用指数模型和双因素模型,分析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同时计算了土壤呼吸各组分在土壤呼吸中所占的比例,并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槠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季节变化显著,均呈单峰型曲线,与5 cm深处的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温度可以分别解释米槠人工林土壤呼吸、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变化的70.3%、73.4%和58.2%,可以解释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变化的77.9%、65.7%和79.2%。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土壤含水量没有相关关系。米槠和杉木人工林自养呼吸的年通量分别为4.00和2.18 t C·hm–2·a–1,占土壤呼吸年通量的32.5%和24.1%;异养呼吸年通量分别为8.32和6.88 t C·hm–2·a–1,分别占土壤呼吸年通量的67.5%和75.9%,米槠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年通量都大于杉木人工林。
吴君君杨智杰刘小飞熊德成林伟盛陈朝琪王小红
关键词:土壤温度
火烧和保留采伐剩余物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采用室内培养法,比较分析了福建三明地区米槠次生林皆伐后火烧、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对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影响,分析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和土壤初始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可溶性有机碳的关系。结果表明,火烧、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6个月和18个月后,火烧处理表层0~1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下降了6.0%和1.9%,保留采伐物处理土壤表层有机碳增加了15.6%和25.0%。两次培养中,火烧处理各土层累积矿化量显著低于对照和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火烧6个月后,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各土层累积矿化量显著低于对照,18个月后10~20和20~40 cm土层累积矿化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火烧18个月后,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各土层累积矿化量显著高于1年前的累积矿化量,分别高57.0%、112.0%和49.9%;火烧和对照处理前后两次培养各土层累积矿化量变化并无明显规律。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土壤初始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呈显著地线性相关关系(p〈0.05)。营林活动初期,皆伐后保留采伐剩余物措施较火烧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碳库,对土壤肥力及后期林木生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吴君君杨智杰刘小飞陈朝琪黄永梅万菁娟王小红
关键词:皆伐采伐剩余物有机碳矿化
中亚热带天然林土壤CH_4吸收速率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被引量:2
2014年
陆地森林土壤是重要的大气甲烷(CH4)汇,大气氮(N)沉降增加对森林土壤CH4吸收速率影响突出。运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中亚热带天然林土壤CH4吸收速率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进行连续3a的观测;试验作3种N处理,分别为对照(CK,0 kg N·hm-2·a-1)、低氮(LN,50 kg N·hm-2·a-1)和高氮(HN,100 kg N·hm-2·a-1),每种处理重复3次,每个月采集气体1次,同时测定0—5 cm土壤温度和0—12 cm土壤含水量;分析不同N沉降水平土壤CH4吸收速率的差异、动态变化以及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响应,并探讨N沉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天然林土壤(CK)平均CH4吸收速率为(-62.78±14.39)μg·m-2·h-1,LN和HN土壤平均CH4吸收速率分别下降了30.21%、7.24%,CK、LN和HN处理土壤CH4吸收速率季节变化趋势相似;观测期间土壤CH4吸收速率对LN响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HN响应则不显著(P>0.05);LN、HN处理前两年对土壤CH4吸收速率抑制作用均不显著(P>0.05),但在第3年LN极显著降低了土壤CH4吸收速率(P<0.01),HN处理对土壤CH4吸收速率的影响则在第3年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P<0.05),表明土壤CH4吸收速率对N沉降的响应随着N沉降时间的持续呈抑制效应加剧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CK与HN土壤CH4吸收速率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但LN土壤CH4吸收速率仅与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P<0.05),表明土壤含水量是控制各N沉降处理土壤CH4吸收速率动态的主要环境因子。此外,LN、HN处理下土壤pH均极显著降低(P<0.01),但LN土壤pH极显著低于HN(P<0.01);LN处理极显著提高了土壤C/N比(P<0.01),HN处理则相反;LN和HN处理对土壤NH+4-N、NO-3-N、可溶性总N(TDN)、可溶性有机碳(DOC)、地面凋落物量、地下0—10 cm细根生物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表明一定时期内N沉降首先引起了土壤pH和土壤C/N比的显著变化。
陈朝琪杨智杰刘小飞吴君君黄永梅
关键词:N沉降土壤PH
米槠天然更新次生林皆伐火烧后初期土壤呼吸日变化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IRGA法(所用仪器为LI-8100)对福建三明米槠天然更新次生林皆伐火烧后初期土壤呼吸日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皆伐火烧后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趋势呈单峰型,呼吸速率在11:00~13:00之间达到最大值,而在3:00~7:00达到最小值.火烧地土壤日平均呼吸速率(5.59μmol.m-2.s-1)显著高于对照地(2.27μmol.m-2.s-1)和皆伐后保留采伐剩余物地(2.30μmol.m-2.s-1).皆伐和火烧后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增大,尤以火烧地的最为明显(达134.6%),分别比皆伐样地(88.0%)及对照地(53.3%)高54.6%和81.3%.不同处理方式土壤呼吸与温度(5 cm土壤温度、气温)、土壤含水量的关系采用双因素模型(R=aebTWc)拟合结果优于仅考虑温度或土壤含水量的单因素模型.火烧地Q10值明显高于对照地和皆伐地.
林伟盛杨智杰郭剑芬刘小飞熊丽吴君君陈朝琪杨玉盛
关键词:米槠皆伐土壤呼吸温度土壤含水量
米槠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系统,对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米槠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进行1 a的定位观测,分析了土壤水热因子及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槠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上旬[7.03μmol·(m2·s)-1]和7月下旬[5.12μmol·(m2·s)-1];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均值分别为3.74μmol·(m2·s)-1和3.05μmol·(m2·s)-1,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分别可以解释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月动态变化的80.1%和81.0%;天然林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但人工林两者不具有相关关系;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当月凋落物量和前一个月凋落物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指数方程计算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的Q10值分别为1.86和2.01,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年通量值分别为14.34 t·(hm2·a)-1和11.18 t·(hm2·a)-1,天然林转换为人工林后,土壤呼吸年通量下降了22.03%.
吴君君杨智杰翁发进刘小飞陈朝琪林伟盛王小红陈坦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凋落物量
中亚热带2种天然林表层土壤N_2O排放速率被引量:1
2014年
运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中亚热带地区米槠天然林和阿丁枫天然林土壤N2O排放速率进行了1年(2012年1月—2013年1月)原位观测,分析了土壤温度及含水量对土壤N2O排放速率的影响,并探讨土壤无机N含量变化与土壤N2O排放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2种天然林均表现为大气N2O排放源,米槠天然林和阿丁枫天然林平均土壤N2O排放速率分别为7.29μg·m-2·h-1、7.41μg·m-2·h-1;米槠天然林和阿丁枫天然林土壤N2O排放速率季节变化明显,最高排放速率均出现在夏季6月,分别为16.51μg·m-2·h-1、18.86μg·m-2·h-1;2个林分N2O排放速率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012年1月和2012年9月,分别为3.04μg·m-2·h-1和2.17μg·m-2·h-1。2种天然林土壤N2O排放速率均与土壤温度无显著相关性,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2种天然林土壤N2O排放速率与NH4+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米槠天然林和阿丁枫天然土壤N2O排放速率与NO3-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及NO3-含量的变化对中亚热带天然林土壤N2O排放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陈朝琪吴君君黄永梅刘小飞林伟盛王小红杨智杰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