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江波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意境
  • 2篇中国水墨
  • 2篇中国水墨画
  • 2篇水墨
  • 2篇水墨画
  • 2篇禅宗
  • 2篇教学
  • 2篇高校
  • 1篇心灵
  • 1篇心性
  • 1篇心源
  • 1篇虚静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形态
  • 1篇用笔
  • 1篇幽默
  • 1篇中得心源
  • 1篇中国画
  • 1篇洒脱
  • 1篇山人

机构

  • 7篇聊城大学

作者

  • 7篇杨江波
  • 2篇杨静

传媒

  • 2篇聊城大学学报...
  • 2篇美与时代(美...
  • 1篇文教资料
  • 1篇艺术教育
  • 1篇山东省农业管...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自由与纯粹的表达——“中得心源”解析与思考
2006年
“心源”这一概念,中国古典文化中,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富有哲学内涵的范畴,对于中国古典绘画来说,“心源”就是“道”,就是“真”,就是“美”,就是“生命”。“心斋”“心性”“一切唯心造”等等命题足以佐证。本文通过对儒道释先哲关于心性的阐述作了一番深入的分析,追根溯源。旁征博引。力图把握中国古典绘画美学脉络根本所在——“中国心源”这一美学特征。
杨江波
关键词:意境心性禅意
八大山人“哭之笑之”题款含义问题辨析
2010年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绘画奇才,其署名题款形似"哭之笑之"令人匪夷所思,大多数美术理论家认为其作品有愤懑的遗民情绪。但深入研究其知识结构和心性修为后发现问题并不是如此,而是深具禅意,有解脱之相,如果和弘一法师临终手书"悲欣交集"来做分析比较更说明了这一点。
杨江波
关键词:禅机清净洒脱
平和简静,遒丽天成——论禅宗思想对中国水墨画意境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禅宗是中国佛学中的重要派别,称为”教外别传”,完全以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特殊方式,而显现其与佛教本体论与方法论上迥异的途径,关于禅宗的思维它是直觉的、印证的、非理性的,是排斥语言逻辑的瞬间本体认识。就禅悟的本身来说,”言语道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本来是自在的、自由的、无限量的、不能以任何思维模式局限的,然而唯其如此,才更显出禅宗具不可周延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对中国水墨画意境的升华起了重要作用,它使画家精神达到极度的自由,万物皆随心而造。因此,古代文人画家无不研读佛理,注重自身修养,形成了独特神韵的中国水墨画风貌。
杨江波
关键词:本性格调虚静
黑团团里天地宽——关于中国画传统笔墨问题的当代梳理被引量:1
2008年
对中国画的笔墨形式语言是扬弃还是继承发扬,这是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每一位画家、学者都会有自己的观点立场。有的人是笔墨中心主义,有的人则认为"笔墨等于零"。面对这多种观点议论,我们应该梳理清楚,应该有个正确认知。不然,会给水墨画的发展带来混乱。
杨江波
关键词:中国画传统笔墨中国水墨画用笔艺术形态审美价值
传统人文教育在高校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2009年
近几十年来大学教育偏重于功利性教育,特别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挖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和当前国际经济大环境有关,二是和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断层有关,在创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对大学生注重人格的潜力挖掘无疑是必要的。本文从对教育的功能阐释出发,结合美国教育家关于情商与德商的研究公式,论述了传统人文教育在高校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杨江波杨静
关键词:高校专业教学
物我两忘,静谧悠闲——论禅画意境对观众审美心灵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禅画是中国绘画史中的独特现象,跟禅宗文化有关,跟中国人的绘画形式有关。禅宗是心智科学,以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特殊方式启迪人的本觉智慧,对中国水墨画意境的升华起了重要作用。禅画代表画家是清朝的弘仁"四画僧"等,他们作品的独特神韵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回味。
杨江波
关键词:观众审美禅画意境心灵禅宗文化
高校美术专业主动性教学思维方法初探
2009年
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被动态度,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也障碍了学生个人的教育成长。要解决这些问题,显然,只靠学校管理的鞭策显然是不够的,也会从表面上配合教师的教学管理。但如果没有从内心去真正解决学习的被动性问题,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因此本文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入手,探讨了相应的教育理念。
杨江波杨静
关键词:创造力主动性价值观幽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