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章
- 作品数:34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 提升转型期高职院校中层干部能力素质和领导艺术的思考被引量:2
- 2015年
- 高职教育处于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中层干部作为教学、科研、产业等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应该积极应对挑战,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为此,应该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制度,加强中层管理干部的管理培养工作,加大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力度,着力推进中层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升干部自身素质,不断克服本领恐慌,尽职履责完成工作任务,为高职院校科学跨越发展服务。
- 曾宪章
-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层干部领导艺术
- 20世纪30年代定县农民戏剧实验的历史意义被引量:3
- 2013年
- 20世纪30年代熊佛西等改良主义戏剧家在河北定县展开以农民为对象的文艺大众化研究和实验。他们将源自西方且被视为只能登大雅之堂的话剧改造为农民艺术,创作唤起农民"向上的意识"并符合农民审美趣味的话剧,革新乡村戏剧舞台和表演技艺,探索一整套农民戏剧的新模式,在促进乡村建设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显示出与"左联"及其他文艺大众化活动有别的新途径。其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对培育当今健康而繁盛的乡村舞台及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某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 曾宪章刘川鄂
- 关键词:文艺大众化乡村建设
- 困境与突围:关于基层文艺批评的价值思考
- 2017年
- 文艺批评是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伴随基层文艺日益丰富、基层文艺批评作用和地位日益彰显的现状,文艺批评却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批评性症候,必须予以正视和祛除。文章分析了基层文艺批评现状,并从批评生态、批评主体、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 曾宪章
- 关键词:突围
- 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服务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 2011年
- "两型社会"建设给高职教育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又使其承载着应有的历史使命。本文对高职教育、高职人才综合素质与"两型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此提出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不断增强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是服务"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效路径之一。
- 曾宪章
- 关键词:高职养成教育
- 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养老保障
- 2015年
-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孝道观念受到冲击,特别是伴随农村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城镇化、市民化人口的养老保障面临困境,而建立具有丰富孝文化底蕴的养老保障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此,必须加强孝德教育,构建稳定和谐的城镇家庭、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良好的养老公共服务环境,加强养老法律法规建设。
- 曾宪章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孝文化养老保障
- 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 2013年
- 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反腐倡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伟大创新,也是高校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的重要举措。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制度机制、主体教育、教育内容以及基础建设等五个方面加以推进,从而提升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效。
- 曾宪章
- 关键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校园文化
- 卓越的史识和精妙的史笔——论《故乡》的传记文学特征
- 2021年
-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纪实色彩浓厚,从思想内涵、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以及语言叙事多个方面表明其真实性与诗性并存,具有较为突出的传记文学特征,可以视作小说性传记或者传记性小说。小说呈现出跨文体系统和多文本倾向,彰显出鲁迅先生卓越的史识和精妙的史笔。
- 曾宪章
- 关键词:故乡史识史笔
-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新农村建设被引量:4
- 2007年
- 理论和实践均表明: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大学生应积极参与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会有力地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且以经济类院校学生为主要对象,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
- 曾宪初曾宪章
-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新农村建设
- 记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径
- 2020年
- 本文立足于湖北省孝感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加强规划设计、优化资金使用、保护文化遗产以及提供产业支撑4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强记住乡愁美丽乡村的建设路径。
- 曾宪章
- 关键词:乡愁美丽乡村
- 突围及其拘囿——熊佛西定县农民戏剧实验理论与实践的局限性反思
- 2020年
- 著名戏剧家熊佛西主持的定县农民戏剧实验是当时中国戏剧的实践探索和转型突围,尽管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从戏剧观、实验效应、戏剧理论、后续发展等方面也存在相当局限:改良思想与戏剧观无法自洽调和的内在悖逆,地域集束化强效应和总体边缘地位的尴尬,境界格局受限的表象化理论阐释以及国难背景下的收缩与救亡图存的转向。深入审视和深刻反思其局限性和变化,有助于我们肯定定县农民戏剧实验对当时文艺大众化等戏剧运动有力推进和戏剧形态有效丰富的实绩,以及对中国戏剧发展道路的持续思考。
- 曾宪章易秀娟
- 关键词:熊佛西